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15名新生儿的脾脏作了触诊分析。结果表明:脾脏的可触及率为19.5%。在生后能触及脾脏者于72小时时仍可触及,无1例是生后72小时才首次触及。脾脏的可触及率无性别差异。分娩方式不影响脾脏的可触及率。孕期的长短与脾脏检出率无关。总之,在新生儿能触及脾脏是一种正常现象,勿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2.
脾脏血管淋巴管瘤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岩 《广东医学》2004,25(6):661-661
例 1.女 ,2 3岁。患者无何不适 ,体检时B超检出脾脏占位病变 10d而住院。体查 :腹软 ,无压痛 ,左肋下未触及脾。B超 :脾脏明显增大 ,厚度 7 0cm ,肋下探及脾 8 2cm ,脾内可见满布散在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彩超多普勒显示脾脏血流丰富 ,脾静脉扩张 ,内径 1.2cm。磁共振成像 (MRI) :脾脏明显增大 ,脾内有多个囊性病灶聚集在一起 ,大小不等 ,大者直径 5cm以上 ,小者为点状 ,脾脏上下径超过 2 0cm ,左右径也达2 0cm左右。T1W2 增强像示脾内囊性病变无强化 ,仍呈低信号改变。脾实质呈高信号改变 ,胃被推向右中腹 ,胰被推向后方。手术示脾脏近圆…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腹疼痛,呈阵发性钝痛,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遂来院诊治.①查体:脾脏可触及肋下2 cm,该处有深压痛.②声像图表现:脾肋间厚度4.18 cm,脾肋下斜径13.4 cm,脾表面光滑形态饱满,脾脏中上极可见一约8.71 cm×7.12 cm的实性不均质强回声团,边界不清,无包膜,与脾脏界限不清,与左肾界限清楚.肝、胆、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③CT扫描所见:脾脏上部前内侧见略不规则的密度减低区,CT值为36~43 Hu.诊断:脾脏低密度肿物.④手术所见:脾脏稍大,颜色偏紫,质地中等偏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其内见实质性肿物,切面呈白色,无包膜,边界不清.腹腔淋巴结无肿大.⑤病理诊断:脾脏弥漫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大B细胞型).  相似文献   

4.
脾脏位于左季肋部后外侧,在膈肌与左肋弓之下,为第9、10、 11肋所遮盖.我国成年男性脾平均长13.86cm,宽8.64cm,厚3.07cm;成年女性脾长13.09cm,宽8.02cm,厚3.05cm.正常位置时,脾在肋弓下不能被触及,当其肿大1倍以上时才能被触及,如能够触及则为脾肿大,但应除外脾脏下垂,后者见于内脏下垂患者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致横膈下降.脾脏下垂者叩诊脾上界可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所见2例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女,37岁,因左上腹包块、疼痛、消溲月余入院。体检上腹可触及20cm×16cm肿块有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液常规及生化等指标未见异常,行脾切除术,脾脏18cm×  相似文献   

6.
病例 1 患者男性 ,47岁。因大便带血 2个月于 1 994年 9月 2 1日入院。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查体 :直肠指诊 ,进指 6cm处右后壁触及一 4cm× 3cm大小菜花样肿物 ,质硬 ,触痛 ,尚能推动 ,指套染血。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腹部B超检查发现脾脏有一 3cm× 3cm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探查肝脏、盆腔及腹主动脉旁 ,未见可疑性转移灶 ;脾脏下极见一 3 5× 3cm大小肿物 ,质硬 ,未侵及浆膜。遂行直肠癌根治、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 :脾中分化腺癌结节 ,证实为直肠脾转移。病例 2 ,患者女性 ,5 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加重伴纳差…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气短1周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伴干咳,无发热、盗汗和全身关节疼痛。查体:右侧颈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cm×2.0cm,活动度尚可,界限欠清,质地较韧,无压痛;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体征,肝脏位于剑突下6cm,肋下未触及脾脏。血常规:白细胞22.1×109L-1,中性粒细胞为0.80,淋巴细胞百分比为0.13,血红蛋白水平为118g.L-1,血小板水平为629g.L-1。胸水彩超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大量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8.
祁真玉  曹娟 《安徽医学》2015,36(10):1193-1193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胆囊切除术后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彩超示:脾脏实质见混合性回声区,最大约33×34;残端胆囊结石。CT示:脾脏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图1),增强后病变内轻度絮状强化。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残端胆囊结石。完善相关检查,全麻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胆囊残端切除术,切除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示:①巨检:脾脏大小12 cm ×9 cm ×4 cm,表面暗红,切面实质见两个结节,直径均3 cm,结节切面呈多囊状,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及胶冻样物。②镜检:脾脏实质萎缩,被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囊或窦样腔隙取代,其内含嗜酸性淋巴液,散在淋巴细胞(图2);纤维组织囊壁,厚薄不均,囊壁内衬单层扁平上皮,部分上皮脱失;囊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病理诊断:脾脏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入院.查体:T 36.1℃,P 83次/min,R 20次/min,BP 120/72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35g/L,白细胞计数4.57×109/L,血小板计数173×109/L,肝肾功正常,肿瘤标志物无特殊.CT示脾脏下份见低密度肿块,部分突出于脾轮廓外,大小约4.1cm×4.2cm,密度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脾脏肿瘤性病变,血管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病例女性患者,2 3岁,1992年4月无诱因双腿疼痛,查血象WBC 180×10 9/L ,脾脏明显肿大,作骨髓象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间断服用马利兰、羟基脲,WBC控制在5 0×10 9/L以下,脾脏一度回缩。2 0 0 3年4月下旬,自觉脾脏明显增大,胸部及全身骨痛,食欲下降、消瘦,午后低热( 37.5℃) ,遂自行停药。5月2 2日因高热1周( 39.5℃)、血象异常增高而急诊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脐下5cm可触及,质地较硬,边缘较钝。临床诊断为①慢粒急变,②上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查:Hb 96g/L ,WBC 95 …  相似文献   

11.
岳晚侠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72-1272
例1男,41岁,外伤后左上腹不适3月。查体:左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CT示脾上极内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病理巨检:脾脏切除标本,大小为15cm×10cm×6cm,被膜光滑,切面可见在脾上极内有一大小为7cm×5cm×4cm卵圆形包块,界限较清楚,无包膜,暗褐色,质地中等,肿块挤压脾脏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47岁,因"反复出现皮肤青紫10余年,牙龈出血1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皮肤多处青紫,于磕碰后青紫明显,长时间后可自行消退,1年前常始于晨起时,发现牙龈出血,偶有出血不止。查体: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紫癜。脾脏Ⅰ度肿大,肋下2 cm可触及脾脏下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5.33×109/L,红细胞3.7×1012/L,血红蛋白105 g/L,血小板36×109/L。影像学检查: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呈球形,实质内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11.0 cm×10.5 cm×12.2 cm,密度不均匀,呈低密度影,CT值  相似文献   

13.
<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1年8月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用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合并淋巴管炎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7月,指、趾肿痛2月"于2011年8月12日入院。患者2010年3月因乏力、恶心、盗汗于本院就诊,当时查体:中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瘀斑,左侧腹股沟区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5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心肺未及异常,肝脏肋下未触及肿大,脾脏肿大Ⅰ线13cm、Ⅱ线14cm、Ⅲ线1.5cm,四肢未见红肿,各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左上腹肿块3年,进行性增大。以往有血吸虫病史。院外诊断为血吸虫病,治疗无效转来我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好。肝未触及。左上腹一巨大肿块,达脐下3cm,质地中等,光滑,无压痛,B 超提示“肿块与脾脏间无明确联系,肿块为119×91mm。压迫左肾,左肾轻度肾积水”。肝肾功能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4岁,左上腹隐痛2个月,排便不畅,查体:除左上腹及左腰部饱满,可触及到境界不清之肿物、质韧、不活动外其他无明显异见。临床疑诊结肠脾曲占位病变。化验无阳性所见。胃肠造影:腹膜后占位。静脉肾盂造影:左肾、肾外肾孟、肾盏积水。胸部透视:左膈角活动弱。“B”超所见肝胆右肾未见异常,胰头胰体清晰无异常,胰尾显示不清。左上腹可见巨大液性暗区,约13.6×12.3×10.7cm大小,有包膜较厚、外形不规则。向上紧贴膈肌,隔下未见脾脏,仔细探查发现脾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 ,40岁 ,体重 3 8kg。患者在 6个月前感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伴腹泻 ,但无腹痛、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 ,未予以重视。 2 0 0 2年 7月 4日在外院行年度单位体检时 ,B超报告为脾脏占位性病变、血管瘤可能、脾脏其他肿瘤待排。CT检查报告为 (脾脏 )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可能。患者遂以“脾脏肿瘤”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CEA 6 5μg·L- 1 ,CA 1 991 7 5U·ml- 1 ,意见为脾脏肿瘤。于 2 0 0 2年 7月 1 7日行剖腹探查术、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上腹脾肾间隙有约 1 2cm× 1 1cm…  相似文献   

17.
患者、68岁。因右上腹肿块7天,于1989年8月15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差,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右上腹可扪及一肿块约20cm×15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稍硬,无压痛,脾脏肋下未触及。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剖腹探查术,肝脾未见异常,切开右侧后腹膜,见右肾脏被挤压萎缩、位于右下腹。右肾上腺呈实质性椭圆形肿块约20cm×14cm×14cm大小,包膜完整。手术摘除,重2500g。术后患者自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53岁,来我站行健康体检,无特殊家族史,无自觉症状.查体: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及肾区无叩痛.超声所见:肝左叶厚6.8cm,肝右斜径13.2cm,肝区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胆囊形态正常,大小显示为6.2cm×2.3cm,胆囊壁光滑,暗区内未见异常回声;胰腺大小形态回声正常;右肾大小为11.0cm×4.5cm,左肾大小为10.8cm×4.4cm,双肾被膜光滑,实质内未见异常回声;脾区探查不到脾脏回声,于左肾下极腹侧探及脾脏回声,且脾门朝向腹侧,脾不大,长度6.1cm,厚度3.7cm,脾脏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  相似文献   

19.
脾脏肿瘤临床罕见,现将本院所见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患者女,68岁。1985年2月27日因发现左上腹长包块半个月就诊,外科以脾肿大(原因待查)收入院。自诉近半年来,左上腹持续胀痛,尚能忍受,近半个月来逐渐加剧。食欲减退,每餐仅吃100g米饭,大小便正常,人渐消瘦,乏力。半月前自己发现左上腹长一包块。以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久咳、咯血史,无疫水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6.3℃,血压14.7/10.7kpa(110/80mmHg),消瘦,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无水肿,未见蜘蛛痣;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触及1cm,质软,无压痛,脾在肋下7cm,下界平脐,质硬,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9岁。以发现左上腹无痛性肿块半个月为主诉,于1986年12月3日住院。入院体检及部分检验:皮肤、结膜苍白,左上腹触及肿大脾脏,下缘达左肋缘下9cm,表面光滑、质韧、无触痛。化验:白细胞7×10~9/L,分叶核57%,淋巴36%,嗜酸3%,血红蛋白68g/L。B超示肿大脾脏为实质性,病理性质不明,脾肿瘤不能排除。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后10天以脾肿瘤性质不明的诊断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见脾大18×12×8cm,下极有—12×12×8cm肿物,紫红色、质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其他部分脾组织也较正常硬,外观棕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