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菏泽市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0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85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73.81%,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64.33%,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8.14%.麻疹确诊病例412例.麻疹发病呈散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确诊病例中,4~8月份发病的占约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7.86%;≤3岁共300例,占72.82%,无免疫史者占25.00%.结论 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全市麻疹发病动态,对当前麻疹监测系统及防洛睛况进行评价。方法对全市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共报告确诊病例407例,报告发病率为18.19/10万;病例分布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18.18%;全年以5月和12月高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0.09%;流动人口165例,占40.54%;73.22%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麻疹发病主要与常规免疫接种不够及时及接种质量不高有关。应对全市0~7岁组儿童开展一定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自1974年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1998年我县根据全国和浙江麻疹监测方案,将麻疹疑似病例的报告纳入脊灰疑似病例(AFP)疫情专报系统管理。通过1年来的运作,提高了麻疹报告及时性,为疫情的及时扑灭创造了条件。现将具体操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4~1990年桂林地区麻疹的发病率、流行季节及年龄分布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链系统的建立和正常运转,麻疹疫苗得到广泛应用,接种率不断提高,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所回升,发病年龄出现高移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泉州市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家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 2003软件对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有132例麻疹疑似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确诊15例,发病率为0.19/10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的县(市、区)占41.67%;48 h个案调查率为96.09%,7 d内血清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率达到85.51%;血标本采集率为52.27%(69/132),检测麻疹IgM阳性率为21.74%,检测风疹IgM阳性率为42.03%。73.33%的病例集中在晋江;53.33%的病例集中在1月份和4月份;66.67%的病例集中在0~7月龄小年龄组和﹥14岁的大年龄组;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3.33%;66.67%的病例是流动人口;60%的病例在发病前7~21 d去过医院。结论 泉州市2009年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无M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人群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天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疫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工作,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保定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和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9-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结果 1999-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747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3.43%,其中确诊1178例.疑似麻疹病例的及时报告、调查、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为87.81%、97.02%、92.22%.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28.61%、31.75%、39.64%,3~5月发病占71.05%.1999-2005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8%.结论 保定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近几年麻疹发病率有回升趋势.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问题需进行免疫策略的研究.除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外,重点地区应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对麻疹流行毒株进行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01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便的血清标本及咽拭予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病原学和血清学探讨。方法 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IgM抗体检测和麻疹病毒分离的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疫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42份,阳性率为64.62%。收集咽拭予标本19份,分离出麻疹病毒5株,阳性率为26.32%,经基因序列分析,均为H1基因型。检测10份麻疹疫苗效价、平均滴度在4.151LgTCID50/1.0ml,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指标。结论 2001年我省的麻疹病例主要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引起暴发的毒株为本土毒株,尚未发现有外来毒株引起的病例。建议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麻疹基础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信阳市麻疹流行状况,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方法 对信阳市2002-2004年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全市报告麻疹231例,死亡1例。麻疹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7-1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段,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集中在4-10岁。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局部麻疹暴发影响了全市麻疹发病强度。结论 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是我市目前控制麻疹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栖霞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4-2010年栖霞区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我区麻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城郊结合部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占60.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岁组(占34.0%)和20~40岁组(占32.9%),职业以散居儿童为最高(占46.6%)。结论外来流动人口增加易出现免疫空白,未达麻疹疫苗免疫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应种未种以及免疫失败的人群均为麻疹易感人群。建议采取措施提高麻疹免疫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和规范处置,加强疫苗和冷链运转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了解淮坊市麻诊发病及监测情况 ,加速麻疹控制。方法 :分析 1999~ 2 0 0 3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结果 :年发病率在 0 .0 5~ 0 .5 2 / 10万 ,散发病例占 89.16 % ,8~ 11月龄发病率为 7.95 / 10万 ,为最高 ,2 1~ 6 6岁发病占总数的 6 9.88% ;常规免疫接种率可疑或不可信 ;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麻疹疑似病例报告率 6 2 5 0 %。结论 :提高乡村人员的报告意识 ,减少麻疹漏报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管理 ,建立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 ,是控制麻疹工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汇总分析2004~2005年青海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 方法 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 结果 发病年龄主要在0~15岁;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牧区;2004年无明显季节高峰,2005年3~6月为发病高峰.14起暴发中,有12起经实验室确诊为麻疹暴发,1起为风疹暴发,1起未确诊.有详细记录的324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出疹后8~14d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高;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我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属于H1a基因亚型.结论 应加强农牧地区0~15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青海麻疹高发季节滞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市麻疹强化免疫的开展情况,确保2012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并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方法汇总分析2010年9月11~20日我市对8月~6岁麻疹强化免疫儿童信息。结果全市12个县(市、区)均完成了目标人群摸底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调查摸底目标儿童565 384例,累计接种人数557 034例,接种率为98.52%。结论 2010年潍坊市较好的完成了8月~6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建立起了目标人群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麻疹将可能成为人类继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后要消除的传染病。为研究和掌握我省麻疹流行规律,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将黑龙江省1990~1999年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流行概况:我省自1983年全面推行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年平均发病率显著降低。1990~1999年,全省共报告麻疹6 7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1.89/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1992年,为5.2/10万,1999年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点,为0.19/10万。 季节分布:我省麻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2006年茂名市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7月份发病较多(75例,占50.68%);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126例,占85.14%);散居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38%;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5.16%.结论 散居儿童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应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以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客观评价宁夏麻疹监测系统现状,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宁夏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实验室检测、采取控制措施和进展宝与果进行分析。结果我区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38.2/10万降至2008年3.34/10万,地区呈现北高南低现象;年龄发病呈现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人群上升趋势的“双向移位”现象;流动人口病例中无免疫史和不详者占比例较大为78.57%;麻疹疑似病例各项监测指标提高到95%以上;实验室检测50株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全部为H1基因型。结论宁夏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应继续加强对麻疹病例监测和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何云  林星  陈庭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77-3578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监测工作情况,为我市麻疹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13年—2015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全市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360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2份,阳性率为3.33%。麻疹发病呈散发,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分布,发病高峰在3月~7月。成人麻疹发病占有相当的比例(33.33%)。结论我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要关注<8月龄的儿童和成人麻疹发病情况,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为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2000~2005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麻疹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分析其监测结果.方法 对洛阳市各县区2000~2005年收集到的1 387例疑似麻疹血清标本检测IgM抗体.结果 2000~2005年洛阳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 633例,采集血清标本1 387例,标本采集率52.86%(包括监测麻疹爆发27起,涉及478例疑似麻疹病例).爆发病例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3~6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 1 387例标本监测结果表明,麻疹IgM抗体检出率与病例出疹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龙岗区开展麻疹监测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对1998~2004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998~2004年全区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 093例,实验室和临床确诊1 3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25/10万,其中户籍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72/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3~7月,呈现低年龄组儿童和青壮年居多的“双相移位”现象,14.50%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68.94%的病例接种史不详.全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基本正常,敏感性较高. 结论为加速控制麻疹,今后要提高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疫苗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