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组在麻醉诱导时和诱导后12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单药组不予帕瑞昔布钠。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6、24、48 h活动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用量及生命体征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各时间点的 VAS 评分低于单药组,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单药组(P<0.05),舒芬太尼的用量亦少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肝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96例肝癌手术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组、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超前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镇痛组则在手术结束时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4、8、12、24hVAS评分;观察术后各时点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记录3组24h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总按压次数、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的VAS评分24h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总按压次数、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舒芬太尼用量、PCIA总次数和PCIA有效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点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少肝癌切除术患者舒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n=20)和生理盐水组(B组,n=20).A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4ml静脉注射,B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生理盐水4ml静脉注射,术后均予喷他佐辛自控镇痛(PCA).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清醒即刻(T0)、术后2 h(T1)、4 h(T2)、6 h(T3)、8h(T4)、12 h(T5)及24 h(T6)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和静脉注射试验药物后60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两组病例术后24h内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给药后60 min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应用喷他佐辛术后镇痛相比,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更确切且不影响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肝癌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术后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1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12h后、B组于手术结束时和12h后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在手术结束时和12h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术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舒芬太尼用量、PCIA总次数和PCIA有效次数以及术后2,4,6,12,24hVAS评分和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给药12,24h后A,B组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CIA总次数和PCIA有效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12,24h VAS评分降低,术后24h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术后即刻和术后1d3组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术后2~3d总蛋白、白蛋白逐渐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逐渐降低,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肌酐、尿素氮、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间在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效果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患者使用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模式联合用药镇痛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各组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为A组: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 m L;B组:A组基础上加氯胺酮100 mg;C组:配方同B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观察各组静脉自控镇痛期间舒芬太尼的用药总量;记录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12、24 h,B、C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48 h,C组VAS评分低于B组;C组舒芬太尼用量和PCA按压次数均低于A、B组2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及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PCIA)多模式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麻醉诱导后,A组:术前30ra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推注;B组:术前30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推注,术毕前30min给予曲马多100mg静脉推注;C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及眙马多。3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PCIA(舒芬太尼150μ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50mL)自控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24及48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镇静深度(Ram—say评分),并记录舒芬太尼用药总量、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PCIA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眩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及舒芬太尼PCIA多模式镇痛对行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术前30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能明显减少腰椎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的总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单纯术后镇痛组(P组)各20例。前者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后者仅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48h内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结果M组术后8、12及24h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P〈0.05),48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5),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节省舒芬太尼用量,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年龄55~75岁,ASA分级I~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帕瑞昔布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PV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V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PV组于术后6 h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术后1~3 d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bid,V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当术后镇痛无效(NRS>3分)时,肌肉注射曲马多或者哌替啶注射液.记录术后1~7 d患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NRS评分.结果 术后前3 d各时点NR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3 d后各时点VAS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前3d疼痛控制有效,但对3d以后的疼痛控制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937-1938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帕端昔布钠是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伐地昔布前体的氨基酸化合物,静脉注射后迅速转化成伐地昔布发挥作用,本研究将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需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组)和单纯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30min,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静注生理盐水4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h、4h、12h和24h两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h两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h、4h、12h和24hVAS评分,术后24h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P组均明显少于F组(P〈0.05);术后24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P组也少于F组(P〈O.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辅助开胸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A组)20例于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常规镇痛组(B组)20例于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20例不给予帕瑞昔布钠.3组患者术后均行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术后1、2、4、8、12 h VAS评分,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4、8、12 h VAS评分,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于胸腔镜辅助开胸术超前运用,能减少术后PCIA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病患者[43例急慢性重症肝炎患者(A组),36例肝硬化患者(B组)和31例肝癌患者(C组)]、38例非重症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RBP、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重症肝病中A组、B组和C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PT、APTT、TT、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重症肝病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是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加强对重症肝病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开腹术中低体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d~3岁的36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保温组)和B组(低温组)。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测定体温(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F)、纤维蛋白原定量(Fbg),并对术前、术后各指标值进行比较。结果A组各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和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变化明显,除血小板数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腹部手术,低体温可影响患儿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收集血防站诊治的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各5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血浆凝血功能(PT、APTT、TT、Fg)、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及纤溶功能[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⑴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产物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PLG无统计学差异;⑵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和纤溶功能(PLG、D-D)差异有显著性;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凝血功能、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2、慢血组与晚血组比较:PT、TT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Fg差异无显著性,AT-Ⅲ、PC差异有显著性而PS差异无显著性,D-D、PLG差异有显著性;3、慢血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差异非常显著,纤溶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D差异无显著性;4、晚血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凝血功能除TT差异无显著性外PT、APTT、Fg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TT、Fg差异无显著性而PT、APTT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D-D差异有显著性,PL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且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出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在慢性肝炎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肝炎60例及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2例,C级17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PLT进行检测,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LT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肝硬化进程PLT减少更显著,与A级相比,B、C级的PLT更有显著变化(P<0.01和P<0.001).结论 外周PLT对评估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