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策略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由于对ARDS病理生理认识的改变,通气策略由过去大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PEEP)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势必引起肺泡萎陷,采用肺复张方法(RM)成为必要,但复张后应选用最佳PEEP,防止肺泡再度塌陷.本文综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严重胸部外伤并发ARDS的诊治经过.根据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将本组病例分为两组:传统机械通气组22例,肺保护性通气组40例.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氧合状态,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能缩短通气时间,改善氧合状态,降低VALI发生率和病死率.[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并发ARDS的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近年来对ARDS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策略也由过去的大潮气量逐渐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本文通过阐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发展,为临床通气治疗ARDS患者提供参考。ARDS机械通气治疗近期有望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综合征[1],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病死率为40%~50%。机械通气作为支持呼吸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肺压力-容量关系,为ALI/ARDS患者的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本文将重点讨论ALI/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管理策略。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ALI/ARDS患者的临床监护往往面临努力确保足够氧合与减小氧中毒潜在危险两方面的困难选择[2]。20世纪70年代,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5.
正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分压(PaO_2),改善氧合状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有效率达64%~78%~([2])。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ARDS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俯卧位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1)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值,让通气血流匹配;(2)通过俯卧位促进背侧肺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得到广泛运用,但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这与ARDS患者循环衰竭有一定关系。ARDS患者机械通气可引起的胸腔压力变化导致静脉回流减少,肺血管阻力升高。同时,由于ARDS疾病本身也可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因此,如机械通气设置不当导致肺泡过度牵张,右心后负荷明显增加,可致右室功能障碍,发展为急性肺心病。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右心功能,调整通气策略,防止急性肺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ARDS局部炎症的发生发展及全身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虽然目前使用机械通气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能提高ARD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尚无有效方法中止ARDS的炎症性肺损伤,致使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本研究中通过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肺复张和保护性肺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救治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复张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42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均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并联合肺复张手法,给予35 cmH2O的气道压力,持续30 s后,恢复原通气模式及条件。结果 31例患者成功撤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愈出院,成功率73.8%。死亡11例,病死率26.2%。结论肺复张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手段。做好保护性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及严密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诊断和分级,2011年欧洲重症医学学会发布了新的ARDS定义和诊断标准。综述迄今为止的研究资料,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被充分的证据证明可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现有的证据虽不能证明其他的机械通气措施和非机械通气措施可改善ARDS患者生存率,但这些治疗措施能不同程度改善ARDS患者其他临床结局。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根据ARDS不同的严重程度予以强度递增的治疗措施,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肺保护性通气的监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骤,发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手段。本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ARDS病人38例,在严密监护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琳  温敏 《华西医学》2007,22(3):594-59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2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死亡16例(死亡率61.5%),其中3例是死后才诊断.结论:危重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感染和休克容易发生ARDS;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和PaO 2 /FiO 2有利于ARD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治疗以机械通气为主,选择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 最佳呼气末正压),容许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医学科(ICU)常见危重症。尽管人们不断地探索其诊疗方法,但病死率仍高达40%。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的机械通气仍是ARDS治疗的基石。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保留适度的自主呼吸有助于塌陷肺泡的复张、改善氧合、预防膈肌功能障碍等。联合有效的监测技术,设置恰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等措施使患者保持耐受性良好的自主呼吸状态,预防患者自身诱发性肺损伤(P-SILI),可能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30%~40%[1-3].大量肺泡塌陷导致肺容积减少、顺应性降低和通气/血流失调是ARDS典型的病理生理改变,过度和失衡的炎症反应是导致ARDS的根本原因,肺保护性通气是近十多年来ARDS机械通气策略的重大突破,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方面进展困难,新的通气理念、间充质干细胞为ARDS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ARDS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给予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小潮气量(6~8 ml/kg),平台压控制于30~35 cm H2O以下,观察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中成功脱机30例,病情平稳后转出ICU,抢救成功率83.3%。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6.7%。结论对于ARDS患者应用肺保护性策略进行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氧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我院ICU2003-12~2004-12对收治的经机械通气治疗的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8例应用呼吸指数(RI)及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呼吸监测,判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传统通气策略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指导今后ARDS患者的通气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2年内39例ARDS患者行两种不同通气策略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ICU住院日、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自2010年10月份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来,我科收治的ARDS患者获得更长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更短的ICU住院日,更少的住院费用及更低的病死率。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运用使ARDS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通气24小时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24小时后Pa0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行保护性肺通气的临床经验 ,以提高ARDS治疗效果。方法 对 32例ARDS患者采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 (SIMV +PSV)或间隙正压通气 (IPPV) +呼吸末气道正压 (PEEP) ,应用较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吸入氧浓度 (FiO2 ) 4 0 %~ 6 0 %、PEEP≤ 15cmH2 O。进行机械通气前、后 30分钟呼吸监测指标以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机械通气前、后各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4例存活 (75 % ) ,8例死亡 (2 5 % )。结论 造成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手段 ,早期控制原发病是治疗ARDS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肺损伤可逆诱发因素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injury,ALI/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病死率很高的危重疾患.尽管经过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Lu等[1]报道在ICU收治的ARDS患者病死率更是高达70%,这除了与诊断偏晚外,也与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没能有效推广及缺乏新的治疗方法有关.因此,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是纠正可逆诱发因素和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肺部超声引导下胸部物理治疗与单纯胸部物理治疗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探讨肺部超声在ARDS胸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104例,根据ARDS限制性保护通气策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加机械辅助排痰;超声组52例,常规治疗加超声引导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