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导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我国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占总患病率为26.7%,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2.
李勇  沈彬 《华西医学》2007,22(4):908-90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骨质疏松症及其引发的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1]。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据报道:对一位50岁的白人妇女来说,在其余生中,将会有16%的危险性发生髋部骨折,15%的危险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32%的危险性发生椎骨骨折。骨质疏松症以骨吸收和骨形成不平衡为特征。其重建参数的平衡失调导致骨密度降低,骨显微结构改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命质量,对其有效治疗正变得日益重要。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1.1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能力较差,一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研究发现,其愈合的股骨横断面积减少40%,骨矿密度减少23%[2]。组织形态学分析揭示:骨折创伤组织的愈合延迟,并伴随有骨的成熟发育不良。临床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失败率较普通骨折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其愈合能力低下,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福州市的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我国中老年人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状况。方法:选取福州市人群504例,男性189例,女性315例,包括城市以及农村人群,要求年龄在50岁以上,对这些患者的腰椎、股骨颈的密度进行检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判定其骨量正常还是减少以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结果:根据检测发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都随之上升,各组别之间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的年龄组别中,女性骨量减少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量减少情况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女性中尤为突出,尤其是8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达100%,相比较而言男性的患病率较低,早期检测骨密度有利于人们尽早采取措施,预防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重庆市南岸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以早期进行一、二级预防。方法选取南岸区6个社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共813例,年龄40~84岁,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腰椎椎体骨密度值。结果中老年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步丢失,出现骨质疏松,其中腰椎发生的骨量丢失最快。男性与女性在40~50岁组中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中老年女性患者在50岁以后易患骨质疏松症,而男性则在60岁以后进入骨质疏松高发期,不同性别人群应针对病因,加强锻炼,做好骨质疏松症的一、二级预防,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并发症,提前做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中国很多学者对不同地方做过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抽样调查仍相对缺乏,目前的文献仍不能很好地全面描述国内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流行病学趋势。 目的:对中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的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骨质疏松症流行状况。 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中国2000至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的文献进行归纳和统计学分析。提取资料中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并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段分别进行汇总,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对32篇文献进行分析,提取40岁以上人群样本总量58254例,其中男26844例,女31410例。中国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13.2%,其中男性11.8%,女性1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随年龄增加,男性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逐渐增加,男性增长则相对平缓,女性进入50岁后,患病率明显增高。从Lumbar,Neck,Troch,Ward's 4个检测部位来看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北方地区以 Lumbar 检出率最高,可能与北方地区重体力活动相对南方地区多,加速了腰椎的退变有关。南方地区以Ward's检出率最高,有待进一步研究。男性人群中近5年的患病率较5年前明显增加,女性人群中近5年的患病率较5年前明显减小。提示中国为骨质疏松高发地区,开展骨质疏松宣传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孙玉波  邱燕林 《全科护理》2012,10(6):516-517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骨质疏松症危害着全球大约1/350岁以上的女性和1/5 50岁以上的男性,而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在5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高达50%,而7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超过了20%。上海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达61.8%,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发病率为30%;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骨骨折造成的死亡率高达50%,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费用在1985年为50亿,至2001年已增加至170亿;因而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老年人群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临床荟萃》2012,27(6):474-476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现状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居住在凉山彝族地区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760例(男381例,女379例),准确记录性别、年龄及种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5)前后位BMD测量,并按5岁为1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倍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结果 随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P<0.05),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女性高于男性(P<0.O1).结论 年龄及性别是骨量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运动是骨量减少的保护因子:彝族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汉族老年人发病偏少(P<0.05),可能与彝族人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及体力劳动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90 %椎体骨折是由骨质疏松所致。在美国 ,每年约有 70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7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 70 %,8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 5 0 %。有超过 1/ 3患者都有慢性疼痛[1 ] 。中国北京地区报道 5 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为 15 %。另一项研究证实 ,随着年龄增长 ,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会逐渐增长 ,男性每年 0 1%,女性每年 0 3 %~ 1 3 %[2 ]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椎体矢状面变形 ,邻近椎体生物力学变化 ,使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几率增加 5倍左右[3 ] 。这类骨折可引起慢性疼痛 ,活动…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正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及时、正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要关注骨质疏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导致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脊柱主要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正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本次研究采用仙灵骨葆胶囊与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因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近年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vertebracompressedfracture,OVCF)的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8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989万人,占人口总数12.04%,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及以上人口的总和;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56万人,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是中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我国2018年公布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的患病率达51.6%,男性的患病率达10.7%。众所周知,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黔江区健康成年人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应用美国 LUNAR Prodigy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110例(男483例,女627例)20岁以上黔江区居民腰椎正位(L1~4)骨密度(BMD)。结果(1)黔江区健康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4岁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5~39岁年龄组。女性45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1),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5)。(2)黔江区50岁以上健康男性腰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3.2%,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男性腰椎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4.9%。女性腰椎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8.5%。(3)与其他年龄组比较,50~54岁组、55~59岁组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增高(P <0.01),但6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男性相邻年龄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50~54岁、55~59岁组同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 <0.01)。结论(1)黔江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形势严峻;(2)减少女性 OP 患病率,围绝经期干预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居全球之首[1]。骨质疏松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2],国际骨松基金会2013年报告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事件在全球发生1次/3 s,1/2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以后遭遇首次脆性骨折。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致死率达20%,且50%患者出现永久性致残。糖尿病患者,在骨密度正常、甚至增高的情况下,骨折风险仍增加。SI等[3]Meta分析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总患病率为38.0%,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44.8%VS. 37.0%)。糖尿病、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关系复杂,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降糖药物是否影响骨代谢的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4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量南昌市社区共5936名40岁以上女性的跟骨骨密度,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一般情况、家族史、生活方式及月经信息等.结果南昌某社区4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62%;分析发现年龄增加、无配偶、多产次、绝经和绝经年限长是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经常饮用牛奶、绝经年龄迟、高体质量指数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南昌市社区4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年龄大、多产次、长绝经年限、无配偶、已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增加;饮用牛奶、迟绝经、高体质量指数的女性患病风险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西安市区一般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为西安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564名年龄20~80岁的健康西安城市人群。男女两组均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各分为6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HolgicQDR-2000)测量骨密度,参考WHO骨质疏松症的标准计算出西安市区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结果西安市区一般男女两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并且在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西安市区一般人群进入老年后骨密度开始逐年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增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一种退化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致老年人死亡或残疾的重要因素。北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过50岁的白种女性,一生中常见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为髋部骨折17.5%,临床诊断的椎体骨折15.6%,前臂远端骨折16.9%;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