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GSS-Ⅲ内吲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合并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后路减压.GSS-Ⅲ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45例。结果45例经6-2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依据13本JOA评分法:优38例.良4例,呵3例,差0例,优良率93.3%,结论 CSS-Ⅲ系统内同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可满足腰椎滑脱短节段崮定和复位要求,复位、融合率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节段腰椎峡部裂和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腰椎峡部裂和滑脱132例,其中多节段腰椎峡部裂和滑脱5例,占38%,国内外文献对其论述较少,为探讨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年龄40~49岁,平均452岁;为农村体力劳动者,病史2~10年,平均4年8个月;腰部有外伤史...  相似文献   

3.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如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综述,并且包括了近年来微创治疗的进展,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脑瘫合并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与后外侧融合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及放射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32例(A组),后外侧植骨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20例(B组)。结果患者获随访1~7年,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结论对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和后外侧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两者在临床及影像学有效率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腰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100700)胥少汀腰椎峡部裂的发生率约在4%左右,并有一些发展成脊椎滑脱,近些年来对其重视,外科治疗方法有了一些进展。本院自五十年代开始治疗此症,病例大多系峡部疲劳骨折不连接,故又称峡部不连。一、病理生理(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 9月 ~2003年 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 83例,随访患者 81例,年龄(55. 25±19. 21)岁,随访时间 (1. 68±0. 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 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术后采用Stauffer 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 87%与 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87. 81%与62. 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 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 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Hoist内固定系统与常规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伴轻度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腰椎峡部裂滑脱、Meyerding分级为Ⅰ度或Ⅱ度(轻度)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内固定类型分为两组,A组采用Hoist内固定系统(撑开提拉复位系统);B组为常规钉棒内固定系统。共收集38例患者,其中A组18例,B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检查所得的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数据,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长、责任节段、滑脱分级、术前滑脱率及术前合并症等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160.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临床症状的腰椎峡部裂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IS)患者生理载荷下相邻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特征。方法选取有临床症状需手术治疗的L_4 IS患者14例为研究组;以15名无腰痛症状和脊柱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和螺旋CT检查结合技术,从受试者腰椎薄层CT获取腰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由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时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不同活动体位腰椎滑脱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状态。通过在椎体几何中心建立三维坐标系测量相邻节段(L_(3、4)和L_5、S_1)椎体间的活动度和相对位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对照组L_(3、4)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和左侧弯-右侧弯时,L_5、S_1在左旋-右旋和左侧弯-右侧弯时,沿主要运动轴(主运动轴)的活动度均较相应耦合运动轴(次运动轴)活动度有增大趋势;但研究组这种趋势消失,主次运动紊乱。L_5、S_1由于椎间小关节方向偏冠状位,前屈-后伸时沿主要运动轴活动度较相应耦合运动轴活动度变小;但研究组这种趋势消失。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L3、 4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和左旋-右旋时存在位移失稳(P<0.05);研究组L_5、S_1椎体间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和左侧弯-右侧弯时沿x、y、z轴的相对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临床症状的L_4 IS患者相邻节段主次运动模式紊乱,且相邻头侧椎间运动存在位移失稳,而尾侧椎间运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峡部裂10例。全部为L4、L5双节段峡部裂,4例伴L5椎体滑脱,6例伴L4椎体滑脱。3例术前没有发现滑脱邻近节段峡部裂。6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双椎间融合手术,另4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滑脱节段椎间融合及邻近节段峡部与后外侧植骨手术。结果随访10~52个月。按Macnab评分标准,优2例,良6例,可2例。放射学检查显示10例腰椎滑脱复位良好,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8.10mm恢复至术后13.11mm。本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融合器塌陷,无滑脱复发现象。结论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临床少见,术前漏诊率较高。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脊柱节段稳定性、椎间盘退变程度或突出情况等,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滑脱行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与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43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患者随机行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20例、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23例,随访22~115个月,平均47个月.根据随访X线片和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植骨融合率和疗效优良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和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融合率分别为85%和91.3%,优良率分别为85%和91.3%,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并发症少于后者.结论对于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单纯嵌入式植骨的术式简单、并发症少,但卧床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椎峡部裂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01-2014-07就诊且资料完整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84例,峡部裂滑脱(峡部裂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33~66岁;退变性滑脱(退变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44~67岁。两组患者的ODI及JOA评分、体重指数(BMI)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测量以下参数:滑脱率(Slip Percentage,SP),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颈胸和谐角(Cervical-Thoracic Angle,CTA)、胸腰和谐角(Thoracic-Lumbar Angle,TLA)、腰骶和谐角(Iumbar-Sacral Angle,LSA)、躯干整体平衡(Full Balance Integrated,FBI)。t检验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矢状位参数与滑脱率间的相关性。结果峡部裂组的滑脱率(28.2°±9.6°)明显大于退变组(16.7°±8.3°)(P0.05),两组间骨盆参数、脊柱-骨盆曲线和谐角、FB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I度L4滑脱各参数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峡部裂组PI、PT、LSA与滑脱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退变组PI、LSA与滑脱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在BMI及临床症状相同情况下,由于病因不同,峡部裂滑脱相比退变性滑脱具有较大的滑脱程度,但两者的骨盆形态、脊柱生理弯曲形态及躯干的整体平衡状态却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并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51例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1岁;术前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级标准均大于33%,平均为42%,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损症状.通过术前、术后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Beaujon functional score(BFS)评分,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10个月,平均2年8个月.术后平均滑脱复位率9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4.9 mm恢复至术后的10.3 mm;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BFS评分由术前平均8.1分升至术后2年的17.9分,疗效优良率为91%.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用于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保留更多的腰椎运动单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器结合打压植骨融合(TLIF)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植骨融合率100%,4例患者残留部分下肢麻木症状。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器结合打压植骨融合(TLIF)术可达到恢复椎间隙高度、神经根孔间接减压、椎管减压、重建脊柱的生理曲度和脊柱的稳定性的效果,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对50例非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加椎板、横突间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者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6%,植骨融合率100%。结论短节段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不暴露椎管,避免对神经根及硬脊膜的误伤,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非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法PLF与PLIF对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方法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共47例,一组22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另一组25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及骨融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即刻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盘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随访时,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PLIF组优于PLF组(P<0.05),骨融合率及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临床疗效(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失败率PLF组高于PLIF组。结论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并PLF与PLIF都是治疗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有效方法,PLIF在对滑脱矫形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PLF后期易出现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但临床疗效不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系统结合单枚Cag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44.8岁)。根据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14例、Ⅲ度4例;峡部裂滑脱22例,退变滑脱16例;单节段滑脱32例,双节段6例。采用后路节段性固定加单枚Cage斜放椎间融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价,优20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术后6~16个月,X线示椎体间植骨融合36例,融合率94.7%,无高度及复位丢失。结论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应用单枚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腰椎滑脱症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8.
In inveterate cases of grade 2–3 spondylolisthesis (degenerative or spondylolytic), segmental mobility may be reduced by radiologically confirmed disc resorption. Fusion may be 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pain. A simple technique for fusion without reduction of the spondylolisthesis is presented. Fixation of the segment is achieved by two cancellous bone screws inserted bilaterally through the pedicles of the lower vertebra into the body of the upper slipped, vertebra. The cases of 16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of 31 months (range 24–77 months) treated with this direct pediculo-body fixation are presented. Clinical evalu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ain and,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spinal stenosis, walking distance without pain improved from between 500 and 1000 m to more than 3000 m. Radiologically, fusion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The presented technique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a slipped segment in the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represents a simple minimally traumatic procedure with successfu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Additional procedures, such as 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anal, may b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长固定节段结合短节段融合在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36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并包括滑脱椎近端相邻椎的延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9个月。滑脱复位率91.8%~95.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7 mm±2.1 mm恢复至术后10.5 mm±2.4 mm;植骨融合率100%;JOA评分:术前7.9分±2.1分,术后3个月17.3分±3.9分,末次随访时24.5分±2.0分;VAS评分:术前7.5分±2.0分,术后3个月3.1分±1.4分,末次随访时1.8分±0.9分。参照JOA和VAS评分评价疗效,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滑脱畸形加重,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感染及神经损害加重等现象。结论延长节段固定结合短节段融合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以达到理想的复位固定效果和可靠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椎体复位情况、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椎间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术中出血量40~280 ml,住院时间8~16 d,患者均未输血。21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滑脱均复位。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术后8~12个月椎间均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4(2.5±1.1)分,与术前5~9(6.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1/22。结论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