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试验组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可以显著提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COPD并呼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及呼吸、心率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H明显改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并呼衰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疾病状况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此类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1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发...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技术已成为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有创性的机械通气易导致患者院内感染,部分出现撤机困难,同时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而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保留了上呼吸道的生理湿化和免疫功能,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低,保留了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功能,患者易接受。无创通气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救治相当一部分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之免于插管。近2 a来,我们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31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常规治疗30例对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呼吸内科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因。2006年10月~2009年4月,我科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  相似文献   

7.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进  傅静奕 《华西医学》2009,24(1):61-6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66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分成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低浓度持续吸氧等治疗,通气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12~18次/min,氧流量3~5L/min,吸气压(IPAP)10~18cmH2O,呼气压(EPAP)3~6cmH2O,最初3日持续使用呼吸机,病情好转后6~20h/d,通气天数为5~12天,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通气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H值、SaO2、PaO2、PaC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O.01),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夏锡荣施毅童茂荣曹鄂洪肖鑫武赵蓓蕾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市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危重病症之一。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另施以呼吸管理团队的护理模式干预,均持续护理2周。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血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护理模式应用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调节血气指标,并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3例符合插管指征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中21例应用面罩通气,其余12例建立了人工气道,总结对比两组的疗效与结果。结果:1两组的通气效果接近:通气治疗1h后动脉血气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两组均已开始有明显改善(P均〈0.005),其变化量(△pH、△PaCO2)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9例AE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实施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干预。结果 29例患者中,24例好转出院,5例无效。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必须进行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严格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认真评估病情,准确无误判断肺部感染控制窗及精心周到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以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间本院危重病医学科 (ICU)收治的严重肺部感染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并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 (出窗 )”后 ,前瞻性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性治疗组 (NIV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NIV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 ,应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 (BiPAP)模式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 ,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血压、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患病率和患者转归。结果 共有 33例患者入选研究 ,其中NIV组 17例 ,对照组 1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等指标相似 (P >0 0 5 )。NIV组和对照组出窗的时间分别为 (2 9± 0 6 )d和(5 0± 0 5 )d ,出窗时间和出窗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PaO2 和PaCO2 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N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加用通腑平喘汤,每日1剂,煎汁200 m l,分2次鼻饲。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和5 d及脱机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N%)、氧合指数(PaO2/F 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5 d血气分析、N%、PaO2/F iO2、Cdyn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而其余观察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8.6±3.7)d〕较对照组〔(12.1±5.2)d〕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0%(4/20例)比40%(8/20例),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机械通气等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平喘汤,有助于尽快控制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无创通气+莫西沙星)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无创通气)。比较2组患者预后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p H、p(CO2)、p(O2)、FEV1、APACHEⅡ、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41)患者采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照组(n=44)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结果 2组患者HR、呼吸频率、MAP、pH、SpO_2、p(O_2)、p(CO_2)及p(A-a)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潮气量(V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吸气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比、气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SIMV+PSV模式,ASV通气模式可以维持COPD伴呼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不同轻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为更好的选择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提供指导。方法: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对7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动态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和治疗后2h,1d,2d,3d,6d,8d动脉血气变化。根据动脉血气结果,比较分析病情程度不同轻重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反应。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各组Pa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CO2明显降低。PaO2的改善以二氧化碳中度升高组(PaCO2 7.98~10.6mmHg)最为明显,而PaCO2的改善尤以极重度二氧化碳潴留组患者(PaCO2〉13.3kPa)下降比率最大。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各组呼吸衰竭患者均能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获益,并以极重度CO2潴留组患者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7.
姚扬伟  王敏娟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81-1182,118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肺泡灌洗(采用配有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分次灌洗治疗),连用机械通气。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9%。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抢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能提高机械通气的抢救成功率,迅速控制感染,改善氧疗,减少肺性脑病的发生,在抢救呼吸衰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将153例研究对象按死亡与否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状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过程。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预后预测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预测的灵敏度92.0%,特异度84.6%,模型预测与实际预后情况的符合率为88.2%。结论使用Logistic模型预测COPD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预后(死亡概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盲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优于经口插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者具有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