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炎症反应介导的免疫损伤在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各种原因作用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所产生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自由基启动或加重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以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为靶向的治疗方法将为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炎症反应介导的免疫损伤在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各种原因作 用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所产生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自由基启动或加重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以抑制小胶质细 胞激活为靶向的治疗方法将为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目前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对P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已逐渐认识到小胶质细胞在PD发病和病情进展中的重要地位,调控小胶质细胞无可替代地成为PD药物研发的新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机制介导的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可在α突触共核蛋白、环境毒素、老龄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以及内源性CD200-CD200R抑制信号减弱或缺失的情况下发生异常激活,通过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等)活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等介导神经元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从而有效抑制免疫炎性损伤,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炎症/免疫异常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阐明帕金森病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以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为工具药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组化,MTT,ELISA等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文化。结果 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OX-42表达上调,释放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超氧阴离子(O2)及分泌细胞因子TNF-α量显著增多,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可能与释放NO,O2^-及细胞因子TNF-α等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鱼藤酮帕金森(PD)大鼠中脑黒质小胶质细胞激活及与黒质损伤的关系,并观察模型动物脑内鱼藤酮经时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2mg/kg.d)3周-5周制备鱼藤酮帕金森大鼠模型,观察记录给鱼藤酮后的行为学变化并按评分标准记分。记2分以上的大鼠即停止给鱼藤酮,将记分的模型大鼠2-3只分别在停给鱼藤酮1天、2周、4周时制备中脑黑质部位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补体受体抗体(OX42)。其余记分的模型大鼠,取小脑采用HPLC法测定鱼藤酮含量。结果 (1)4周左右大部分动物均出现主动活动减少、弓背、震颤等行为变化;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随着动物记分的增加明显减少,而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强;(2)在停止给鱼藤酮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丢失仍呈渐进性发展,行为刚记2分的动物TH细胞丢失为6%,但2周后上升为85%,并且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强与此渐进性发展相平行。(3))有神经行为学记分的鱼藤酮PD模型大鼠脑内均检测到鱼藤酮,含量在78.9μg·l-1-309.6μg·l-1之间。停给鱼藤酮4周的模型动物脑内大多未检测到鱼藤酮。结论 鱼藤酮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丢失及丢失的渐进性发展与黒质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平行。鱼藤酮以原型进入大鼠脑组织,是造成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损伤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和TLR4抗体+MPTP组(TLR4抗体组)。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作PD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及CD11b的阳性细胞表达数,RT-qPCR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内TLR4 mRNA、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MPTP组及TLR4抗体组TLR4阳性细胞及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 758,F=131. 856;均P 0. 001)。MPTP组TLR4、CD11b阳性细胞数最高,对照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正常对照组、MPTP组及TLR4抗体组小鼠中脑TLR4 mRNA、TNF-αmRNA、IL-1β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 385,F=299. 599,F=40. 191;均P 0. 001)。MPTP组TLR4 mRNA、TNF-αmRNA、IL-1βmRNA表达量最高,对照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0. 01)。结论 MPTP诱导的PD模型CD11b阳性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上调,而这些上调可以通过TLR4特异性抗体部分阻断。TLR4及小胶质细胞与PD的神经炎症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炎症伴随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特征。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转位蛋白(TTSPO)表达上调。利用TSPO放射性配体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可以观察和研究脑内神经炎性反应的进展及严重程度。文中综述小胶质细胞显像的原理及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统的免疫异常和炎症反应参与了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脑内炎症反应的主要标志,小胶质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尽管人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并不持续表达MHCⅡ类分子,但随着年老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变的情况下(包括神经变性),它们的表达确是明显上调的。研究发现,在PD病人和PD动物模型的中脑黑质均可发现大量MHCⅡ阳性的小胶质细胞,MHCⅡ类分子在小胶质细胞将外源性抗原呈递给CD4+Th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6-羟多巴胺(6-OHDA)、脂多糖(LPS)大鼠模型的观察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地塞米松等能明显降低MHCⅡ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动物模型的临床症状。鉴于MHCⅡ抗原启动的免疫反应在PD的发病过程中有促进慢性神经变性进展的作用,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和MHCⅡ表达对控制PD进展可能有重要的治疗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 (MS)患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 (CNS)脱髓鞘的重要因素 ,其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某些游离基 ;并且具有抗原递呈细胞(APC)功能 ,参与破坏血脑屏障 (BBB) ,最后吞噬、破坏髓鞘和少枝突胶质细胞。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释放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所释放的两种炎症因子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鼠黑质部位的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羟化酶的蛋白表达。 方法:将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百草枯(10 mg/kg),设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并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百草枯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组小鼠运动减少,并伴有运动迟缓、震颤、探嗅、竖毛及尾巴硬类似于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并且脑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 < 0.05),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降低(P < 0.05),整合素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增加(P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在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有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上。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参与了帕金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较广,约占胶质细胞的10%-20%,在神经元的生理活动中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及修复等重要功能,是神经组织不可缺少的成分。MG在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等病理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并具有不同的免疫活性,目前被认为是神经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被激活而发挥既保护又破坏的双重作用,犹如"双刃剑",因此,研究MG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平衡MG的作用点,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损伤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恶性胶质瘤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极高,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即使给予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也只有14个月^[1]研究^[2]发现,胶质瘤中浸润有大量的小胶质细胞,这些小胶质细胞既出现在未受损的肿瘤组织中,也出现在坏死区域,并且他们的浸润程度与胶质瘤的级别和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是PD发病的关键因素,但衰老小胶质细胞对PD发病及疾病进展的潜在影响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衰老小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产生的促炎作用,分析了PD相关危险因素对小胶质细胞的衰老损害,初步探讨衰老小胶质细胞介导免疫失衡机制在PD的疾病过程中发挥的致病作用,并对靶向衰老小胶质细胞的潜在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大部分是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大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具有提呈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组织的作用,被认为是脑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由于小胶质细胞在颅内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近年来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神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 ( 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 6 -羟基多巴 ( 6 - hydroxydopamine,6 - 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 ,制备经典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观察黑质致密带内多巴胺 ( dopamine,DA)能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的增生和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 α)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右侧黑质 DA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同时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 ( P<0 .0 5 ) ,TNF- α在模型组右侧黑质和纹状体内有阳性表达 ,且主要分布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结论 神经胶质细胞可能是通过 TNF- α等细胞因子 ,导致或参与 DA能神经元的大量的变性、死亡。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为靶点的药物研究有可能为 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凝血酶注射人大鼠黑质,采用尼氏(Nissl)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及特异性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3)单克隆抗体(OX-42)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凝血酶注射人大鼠黑质后不同时间点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凝血酶注入黑质4h后小胶质细胞开始呈现“灌木丛样”或少量呈现阿米巴样;12h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且绝大部分呈现阿米巴样;24h已完全激活,“阿米巴样”细胞达高峰;3d维持高峰;14d后小胶质细胞染色变淡,体积变小,阿米巴样细胞数目下降。TH阳性细胞数在第3d开始下降,第7d有大量的TH阳性细胞丢失,与对照侧相比下降达约53%(P〈0.01),高倍镜下可见胞体皱缩、突起明显缩短或减少,14d时细胞数下降至21%,30d时约为12%(P〈0.01)。结论凝血酶对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损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先于DA能神经元变性,其活化可能参与DA能神经元变性。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由于黑质内多巴胺(DA)能神经元减少超过80%时,纹状体中的神经递质DA和乙酰胆碱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失调而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黑质DA神经元的大量减少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参与有关,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与PD关系密切,其炎症机制日益受到关注.现将近年PD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睡眠障碍可以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许多高级中枢活动的改变。过去的研究多关注于睡眠障碍时,神经元的改变。现有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障碍中也起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多种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剥夺、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嗜睡中发生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相关蛋白表达也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睡眠障碍后神经系统发生反应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MG)和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 . 方法 取新生2 d SD大鼠脑组织,体外原代培养混合胶质细胞7 d后,分别采用"改良振荡伴差速贴壁"法和"营养缺失伴振荡"法纯化培养MG和OL前体,并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异凝集素-B4(IB4)和OL前体标记物(O4)进行鉴定.结果 混合胶质细胞培养7 d后呈明显三层增长,其中MG位于上层,星型胶质细胞位于底层,两者之间为2型少突星型(O2A)祖细胞.纯化培养后OL前体胞体呈小圆形,有双极或三极突起,MG则以阿米巴形、圆形居多,或边缘呈毛刺状.免疫荧光染色IB4显示绿色荧光,MG纯度达到90%以上.免疫荧光染色O4显示棕黄色荧光,OL前体纯度达到95%以上. 结论 采用"改良振荡伴差速贴壁"法以及"营养缺失伴振荡"法分别成功获取大量纯度高、活力好的MG和OL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