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 4种注射用抗生素 (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 )在不同剂量下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 应用ACL 30 0 0plus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 4种抗生素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的值。结果 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 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 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 1.6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 0 .12 5mg/ml时PT、APTT、TT出现变化 (P <0 .0 5 )。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 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 12 .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 3.2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 2 .0mg/ml时PT、APTT、TT出现显著变化 (P <0 .0 1)。 结论 这 4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 ,造成PT、APTT、TT值延长 ,但干扰的程度不同 ,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 ,青霉素钠次之 ,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  相似文献   

2.
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下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Start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三种抗生素血浆和临床使用青霉素钠、磷霉素钠、头孢唑啉钠后各2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TT、FIB出现变化(P<0.01)。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12.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FIB、T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这三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PT、APTT、TT值延长和FIB含量减少,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下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Start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三种抗生素血浆和临床使用青霉素钠、磷霉素钠、头孢唑啉钠后各2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TT、FIB出现变化(P<0.01).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12.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FIB、T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这三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PT、APTT、TT值延长和FIB含量减少,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剂量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分别测定正常混合血浆以及含不同抗生素浓度的混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bg)浓度 ,并将二者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在 5 0 0 0U/ml时P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为 80 0 0U/ml时APTT变化明显(P <0 0 5 ) ;血浆头孢哌酮钠在 34 0 μg/ml时PT、APT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血浆中Fbg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建议实验室在进行凝血实验时 ,应注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在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时 ,须注意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常见内源性干扰物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判断凝血结果异常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表观健康成人血浆50份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使用干扰物检测试剂盒中的胆红素F、胆红素C、血红蛋白、乳糜模拟内源性干扰物,将干扰物与NPP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不同浓度干扰物的血浆标本,以加入空白干粉液的NPP作为对照,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当胆红素F血浆浓度在0~207.50μmol/L时APTT结果不受影响,在0~518.76μmol/L时PT、TT、FIB、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胆红素C血浆浓度在0~271.60μmol/L时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543.20μmol/L时APTT、PT、TT、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血红蛋白血浆浓度在0~98.88 mg/dL时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247.20 mg/dL时APTT、PT、TT、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乳糜血浆浓度在0~3 382.56 Ftu时APTT检...  相似文献   

6.
正常凝血质控血浆质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自制冻干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性能。方法测定连续3批自制血浆各凝血因子活性等指标,以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pH为测定指标,评价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批内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将自制产品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结果连续3批自制血浆的APTT、PT、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pH值稳定,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均>0.80IU/ml。变异系数APTT为0.6%(n=20),PT为0.8%(n=20),TT为2.2%(n=20)。血浆复溶后,4℃冰箱和室温下放置,8 h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2.26s。冻干血浆4℃及-20℃存放条件下,30个月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亦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3.29s。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0.52s,TT均值相差1.0s,PT无明显差别;德国DADE BEHRING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6.82s,TT均值相差3.2 s,PT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具有正常凝血特性,产品的稳定性和批内均一性良好,可满足作为凝血试验质控血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的质控血浆为实验组(A,B,C,D,E),分别测定PT,APTT,TT和FIB,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二项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17.20 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低于34.30 μmol/L时,对血浆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FIB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PT,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结论血浆胆红素浓度轻度升高对ACL TOP700检测PT,APTT和TT结果影响不大,但血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会导致PT,APTT和TT结果降低;不同浓度血浆胆红素对ACL TOP700检测FIB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PTT、PT、TT和FIB重复测定的影响度都≤2.5%,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APTT、PT和TT的影响范围在±5.2%内,FIB的影响范围在±8.3%内。结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脂浊、黄疸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8000型凝血分析仪的抗干扰能力作试验研究。方法 重复测定正常外观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I)定量(Fig)和凝血酶时间(TT)各10次;采用日本国际试药株式会社生产的统一标准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分别加入到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一试验血浆的PT,APTT,Fig和TT。结果 重复测定PT,APTT,Fig和TT的CV〈1.76%;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PT,APTT,Fig和TT的影响范围在士4.9%。结论 该仪器对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具有强力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冲洗液对老年患者持续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中凝血机制的影响,为临床老年患者使用最佳浓度的肝素冲洗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4例进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冲洗液浓度为12.5 U/ml,B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分别于患者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后24,48,72 h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持续CVP监测后24,48,72 h的PT,APTT,TT均高于监测前(均P0.05),B组各时间点PT,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患者皮肤黏膜未见明显的出血倾向,均未发现中心静脉双腔导管阻塞。结论:对于行持续CVP监测的老年患者,宜采用浓度为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冲洗液。  相似文献   

12.
沈馨  于方治 《检验医学》2003,18(4):235-237
目的对上海蓝杰科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XNY-01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及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方法精密度评价包括(1)批内精密度试验凝血因子水平高值(正常人混合血浆)及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得中值及低值标本,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2)批间精密度试验同上方法制得常值、中值及低值的混合血浆分装10份,储存于-70°C,每天取1份测APTT、PT和TT.(3) 相关性比较采用相同试剂与Sysmex CA-1500分析仪作相关性比较,评价APTT和PT.采用日本统一标准干扰物(直接胆红素、间直接胆红素、乳脂蛋白)分别加到试验血浆中,再分别测定APTT、PT和TT.结果批内精密度试验APTT和PT的CV<3.1%,TT的CV<5.0%.批间精密度试验APTT和PT的CV<4.0%.相关性比较APTT和PT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均在0.97以上.干扰试验结果表明XNY-01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结论 XNY-01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性能可靠,适合于标本量不太多的临床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冲洗液对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B组冲洗液浓度为12.5 U/ml,C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分别于患者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24 h、48 h、72 h后对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持续CVP监测后24 h、48 h、72 h的PT、APTT、TT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且时间越长和基础值偏离越大.B组患者24 h、48 h的PT、APTT、TT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72 h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患者24 h、48 h、72 h的PT、APTT、TT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于持续CVP监测的患者,应采用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冲洗液,并在持续CVP监测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X-B法)应用于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tago公司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临床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浮动均值变化趋势,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B法PT、APTT、TT、FIB均值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X-B法质控图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质控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患者血浆X-B法可用于PT、APTT、TT、FIB检验的质量控制,可用于监控分析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20~79岁健康成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2436例健康志愿者,男1395例,女1041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将志愿者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照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采用ACL 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水平,并依据CLSI C28-A3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推荐方法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结果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结果分布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研究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PT为10.0~13.6 s,APTT为25.2~37.8 s,TT为11.9~17.7 s,FIB为2.13~4.56 g/L。结论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PT、APTT、TT和FIB参考区间的建立,能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胎孕妇血浆凝血、纤溶指标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94例双胎孕妇血浆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并与849例单胎孕妇检测水平比较。结果与单胎中孕组相比,双胎中孕组的D-dimer及F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APTT及Fib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单胎晚孕组相比,双胎晚孕组的D-dimer及F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APTT及Fib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双胎中孕组D-dimer和FDP参考范围分别为0.0-6.8mg/L和0.7-9.7mg/L;双胎晚孕组D-dimer和FDP参考范围分别为0.5-17.2mg/L和1.0-30.0mg/L。结论双胎孕妇孕中晚期和单胎孕妇一样呈现高凝状态,但纤溶活性较单胎孕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凝血功能及其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71例住院早产患儿,统计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范围,对其中36例实施输血治疗的早产儿分析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71例早产儿凝血指标的范围分别为PT(16.34±3.49)s、INR 1.46±0.31、APTT(78.20±20.56)s、Fbg(1.78±0.91)g/L、TT(20.24±3.06)s、DD(5.79±10.28)mg/L,其中实施输血治疗的36例早产儿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后PT、INR、APTT、Fbg、D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PT、APTT缩短,INR、DD降低,Fbg升高。结论早产儿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参考范围明显异于成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08-4009
选取了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另选同期80例身体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纤维蛋白(FB)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T、PT及APTT时间分别为13.89±1.06S、9.22±1.11S及25.88±2.29S,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4.01±1.75μ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B含量为4.11±0.34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有血栓患者TT、PT及APTT时间减少,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FB含量均上升,可作为是否有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的一项诊断指标,该方法临床价值高,可普遍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四项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轻度溶血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干扰,严重溶血状态下会使得TT的结果明显延长。采血量过少:PT、APTT、TT结果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PT、APTT、TT结果无明显影响,FIB含量增高。离心后标本室温放置2h、4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室温放置6h后PT明显缩短,APTT明显延长,TT、FIB的测定值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由于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