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临床荟萃》2010,25(16):1405-1407
目的 检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mRNA及NF-κB抑制因子(IκBα)mRNA的表达.探讨NF-κB的活性在评估MODS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0例MODS患者,按疾病的转归分为死亡和存活组.同期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PBMC中NF-κB mRNA及IκBα mRNA的表达.结果 死亡组、存活组和对照组PBMC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9±0.508、1.247±0.512和0.738±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存活组和对照组PBMC中IκB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5±0.451、1.372±0.743和1.966±0.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活化的NF-κB参与了MODS的发生发展,而且其活化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NF-κB活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活化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的影响,以及经典途径在Ang Ⅱ介导的NF-κB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分为:Ang Ⅱ组:10-6 mol/L AngⅡ分别刺激HPMEC 0、0.5、1、2、4 h;氯沙坦组:10-6mol/L氯沙坦(AngⅡ 1型受体阻滞剂)预先处理HPMEC 1 h,再予相同10-6mol/L AngⅡ刺激细胞2 h,提取胞浆蛋白和胞核蛋白.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实验(EMSA)观察细胞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浆中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含量.结果 AngⅡ刺激HPMEC 0.5 h后细胞中NF-κB活性明显上升(144.5±16.1),在2h达到峰值(270.1±27.2),4 h(215.1±17.8)较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0 h水平,以上各时间点与AngⅡ刺激细胞0 h(100.0±2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 Ⅱ刺激HPMEC 0 h IκBα含量(44.4%±2.1%)相比,0.5 h后IκBα含量即开始明显下降(38.9%±3.6%,P<0.05),2 h后IκBα含量下降最为明显(32.6%±2.3%,P<0.05),4 h细胞中IκBα含量较2 h有所上升,但仍然明显低于ArgⅡ刺激0 h细胞中IκBα的含量(40.1%±4.7%,P<0.05).氯沙坦组NF-κB活性(115.4±10.7)和IκBα含量(43.6%±3.7%)与AngⅡ组0 h相比无明显差异.氯沙坦组中NF-κB活性明显低于AngⅡ组2 h,氯沙坦组中iκBα的含量亦明显高于AngⅡ组2 h.结论 AugⅡ能通过AT1介导HPMEC中NF-κB活化.经典途径参与了AagⅡ诱导的HPMEC中NF-κB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CD4、CD8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8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脾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关系,以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免疫功能。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检测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和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脏中CD4及CD8的表达情况。用所得实验结果和部分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4、CD8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组织中表达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3.04±4.22)和(66.08±4.65)%,在外伤脾脏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4±6.22)和(49.22±8.00)%,两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CD4表达与巨脾纤维化分级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0.01),CD8表达与巨脾纤维化分级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中CD4表达下调,CD8表达上调,CD4与CD8比较正常组减小,这可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纤维化程度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结果与CD4、CD8表达的关系可能有助于患者脾脏免疫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内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PDTC对照组、CCI4组、CCI4+PDTC组.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静脉血测内毒素和肝功能.取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PIM的粘附、聚集情况,以及TNF-α和NF-κB的蛋白表达和定位.非放射性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肺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CCl4组发展成肝肺综合征(HPS)模型,表现为PaO2、PaCO2降低和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A-aDO2)升高,肝功能异常,内毒素血症.CCl4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62.5%(5/8),与CCl4+PDTC组的66.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4组超过10个巨噬细胞的血管为60.8%(292/480),而CCl4+PDTC组仅为19.6%(106/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中肺血管内无巨噬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染色NF-κB和TNF-α蛋白均在CCl4组的PIM中表达.CCl4组的NF-κB活性和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DTC对照组和CCl4+PDTC组(均P<0.05).结论 NF-κB诱导PIM内TNF-α表达在HPS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PIM中NF-κB的活性,降低PIM活性以及其中TNF-α表达,从而改善HPS.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α(TNF-α)、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进行静脉溶栓再通的AMI患者(AMI再灌注组,8例),并以健康体检者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sTM水平.结果 NF-κB活性以及TNF-α和sTM水平在溶栓后0.5 h就明显升高,1 h达高峰,3、12和24 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的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1 h时的各数值均显著高于24 h(P均<0.05).sTM与NF-κB活性和TNF-α之间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AMI再灌注后存在着NF-κB活化、TNF-α增加和内皮细胞损伤;NF-κB活化可能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表达对胰岛素抵抗(IR)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87例T2DM患者(其中A组45例有大血管病变,B组42例无大血管病变)和40例正常对照者(C组)的外周血中:NF-κB活性、血浆E-选择素(sE-let)、血浆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NF-κB的活性与sE-let、sICAM-1水平及HOMA-IR值的相关性.结果 A组外周血中:NF-κB活性、sE-let、sICAM-1、FINS水平及HOMA-IR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亦明显高于C组(P<0.01);A、B、C三组外周血中NF-κB活性与血浆sE-let、sICAM-1水平呈正相关(P<0.05),A、B两组外周血中NF-κB活性与HOMA-I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多存在NF-κB活化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上调sE-let、sICAM-1的表达共同参与了IR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0-03/04在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51只纯种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对其中39只大鼠进行造模,采用链脲佐菌素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穴0.1mmol/L,pH=4.5雪,按60mg/kg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维持在13.9mmol/L以上则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造模后39只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穴n=17,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饲养雪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干预组眼n=22,腹腔内注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剂量20mg/kg),2次/d演。其余12只为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饲养。②各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37℃水浴后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减去4℃检测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则为肾素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作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Ⅱ含量和肾素、核因子κB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大鼠各脱失1,6,13只,进入结果分析11,11,9只。①核因子κB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相近。②肾组织肾素活性:3组相近。③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P<0.01)。④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增加,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后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脑NF-κB 活性变化对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脑AQP-4 mRNA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6只)、复苏加生理盐水组(B组,24只)和复苏加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 组(C组,24只),B组和C组又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3、6、12、24 h四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各组均进行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活性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AQP-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B组和C组各亚组的NF-κB 活性和AQP-4 mRNA表达与A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B、C两组NF-κB 活性从ROSC后3 h开始便持续升高,至ROSC 24 h达高峰,而AQP-4 mRNA的表达表现为先升高,于ROSC后12 h达顶峰,24 h出现下降.C组各时间点NF-κB 活性和AQP-4 mRNA表达与B组同时间点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ROSC后的前12 h内的 NF-κB 活性变化与AQP-4 mRNA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75,P<0.01).结论 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脑NF-κB 活性增加,AQP-4 mRNA表达增强,NF-κB 活化抑制剂PDTC能明显降低AQP-4 mRNA的表达,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脑AQP-4 mRNA表达中可能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程川兵  朱家胜 《临床医学》2010,30(10):108-109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以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和腹水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原因至今尚有不同学说。全身和内脏的高血流动力循环(心输出量增加,内脏充血,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在维持和加重门静脉高压症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动脉血管对内源性收缩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祖细胞(EPC)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T1受体阻滞剂的干预效果.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VEGF和bFGF存在条件下培养7~8 d得到EPC;随机分对照组、AngⅡ组(10-6mol·L-1),AngⅡ 氯沙坦预处理组.半定量RT-PCR检测EPC内血管紧张素原(ATG)mRNA表达情况;血管紧张素受体AT1、AT2以及HIFla、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脐血EPC表达AT1受体、AT2受体,不表达ATG.外源性AngⅡ作用后,EPC的AT1受体、AT2受体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HIFla、VEG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后再用AngⅡ刺激,与单纯AngⅡ刺激组比较,HIFla、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T-PCR结果显示,人脐血来源的EPC不表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因而不能产生内源性AngⅡ;外源性AngⅡ通过AT1/AT2受体下调EPC的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和VEGF的表达,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人重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机械通气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以2.0×105/mL接种在12孔细胞培养板内,随机(随机数字法)将细胞分为4组(n=24):(A)对照组不加药物;(B)AngⅡ1 h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10-6mmol/L的AngⅡ刺激1 h;(C)AngⅡ2 h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10-6 mmol/L的AngⅡ刺激2 h;(D)AngⅡ4 h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10-6 mmol/L的AngⅡ刺激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8含量;提取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Ⅱ-8 mRNA的表达水平;提取细胞核蛋白,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检测NF-κB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亚基的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总体差异,组间两两比较使用q检验.结果 ELISA法测得AngⅡ1 h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135.35±28.93)pg/mL较对照组(29.59±8.36)pg/mL显著增高(P<0.01);AngⅡ2 h组IL-8含量(357.12±57.21)pg/mL较AngⅡ1 h组显著增高(P<0.01);AngⅡ4 h组IL-8含量(1732.13±261.73)pg/mL较AngⅡ2 h组显著增高(P<0.01),4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41,P<0.05).PCR检测AngⅡ1 h组IL-8 mRNA的表达(Au·mm)水平(0.49±0.08)较对照组(0.13±0.03)显著增高(P<0.01);AngⅡ2 h组IL-8 mRNA的表达(Au·mm)水平(0.71±0.10)较AngⅡ1 h组显著增高(P<0.01);AngⅡ4 h组IL-8 mRNA的表达(Au·mm)水平(0.88±0.11)较AngⅡ2 h组显著增高(P<0.05),4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08,P<0.05).凝胶电泳迁移率法测得AngⅡ1 h组NF-κB的活性(Au·mm)(139.76±11.72)较对照组(70.37±6.57)显著增高(P<0.01);AngⅡ2 h组NF-κcB的活性(Au·mm)(198.90±18.95)较AngⅡ1 h组显著增高(P<0.05);AngⅡ4 h组NF-κB的活性(388.73±26.27)(Au·m)较AngⅡ2 h组显著增高(P<0.01),4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15,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AngⅡ1 h组NF-κB p65的水平(Au·mm)(73.97±5.34)较对照组(33.05±6.23)显著增高(P<0.01);Ang Ⅱ2 h组NF-κB p65的水平(Au·m)(168.72±8.40)较AngⅡ1 h组显著增高(P<0.01);AngⅡ4 h组NF-κB p65的水平(254.63±12.26)较AngⅡ2 h组显著增高(P<0.01),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3,P<0.05).结论 AngⅡ可通过激活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NF-κB系统,显著上调趋化因子IL-8的表达,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造成急性肺损伤,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这可能是机械通气肺损伤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组织NF-κB活性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继发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颅脑损伤组(TBI组,n=42)和rhEPO治疗组(TBI-rhEPO组,n=42),于预定时间点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通过光镜观察创伤灶及周围脑组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颅脑损伤后12 h至7 d,TBI-rhEPO组NSS始终低于同一时间点TBI组(P<0.05);TBI组大鼠不同阶段NF-κB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NF-κB表达水平与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5),且与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一致,TBI-rhEPO组不同阶段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TBI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应用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降低NF-κB、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继发性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肺泡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或其他肺病患者正常肺叶组织肺泡灌洗液,分离、纯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予10-6M AngⅡ刺激15,30,60,120 min.另外,予AT-1受体阻断剂irbesartan(10-6M)预处理肺泡巨噬细胞60 min后再予10-6 M AngⅡ刺激60 min.设置对照组.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EMSA)检测NFκB的结合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胞浆内IκBα的表达.RT-PCR检测TNF-α和ICAM-1的表达.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ngⅡ刺激肺泡巨噬细胞15 min NF-xB结合活性增强,60 min达到峰值.AT-1受体阻断剂irbesartan可阻断NF-κB结合活性增强.与对照组(1.0)相比,AngⅡ处理组(0.29±0.11)ⅠκBα旺表达减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AngⅡ处理组相比,AngⅡ+irbesartan处理组ⅠκBα表达(0.83±0.12)则增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0.42±0.099)相比,AngⅡ处理组TNF-α(1.13±0.17)表达增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ngⅡ处理组相比,AngⅡ+irbesartan处理组(0.77±0.15)减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对照组ICAM-1表达(0.16±0.050)相比,AngⅡ处理组(0.55±0.08)增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AngⅡ处理组相比,AngⅡ+irbesartan处理组(0.32±0.07)减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ng Ⅱ对肺泡巨噬细胞NF-κB通路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40例分为短病程组20例、长病程组20例,同时以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为对照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病程CA以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核转录因子NF-κB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短病程组CA疣体中NBκB mRNA、YEGF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6±0.17、1.01±0.11,长病程组中NF-κB mRNA、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10、1.11±0.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7±0.11和0.61±0.12(均P<0.05);同时短病程组CA疣体中NF-κB mRNA、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长病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短病程组CA疣体中NF-κB蛋白、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8±0.12、0.81±0.12,长病程组中NF-κB蛋白、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6±0.11、0.91±0.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1±0.08和0.29±0.09(均P<0.05).NF-κB蛋白以短病程组表达最高,且短病程组与长病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疣体中高表达并与病程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CA的发病以及转归.  相似文献   

15.
侯芸华  宋振岚  张永利  刘璟瑶 《临床荟萃》2006,21(2):92-95,F0003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反应停)辅助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淋巴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实验组17例及对照组14例NH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的VEGF、NF-κB、MVD表达。结果两组病例的有效率[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分别为70.6%和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患者随访6个月以后,实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3例复发;治疗后MVD、VEG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42.3±19.2)%vs(57.8±19.8)%,VEGF(21.3±5.4)%vs(31.7±5.8)%(P<0.05,P<0.01),NF-κ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可以维持NHL患者的持续缓解状态,减少复发;其通过降低NH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其MVD而抑制血管新生来达到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血血浆与成人外周血血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TLR4/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健康孕妇脐血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各20份,制备血浆。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为两组,(1)脐血组,加入1μg/mL的LPS和10%的脐血血浆;(2)成人外周血组,加入1μg/mL的LPS和10%的成人外周血血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4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脐血组TLR4 mRNA及TLR4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成人外周血组(P<0.01),脐血组IκBα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组(P<0.01)。结论:脐血血浆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LR4/NF-κB活化,从而抑制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大鼠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6、12、24和48 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抑制蛋白-κB(IκB)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的表达,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活性和TNF-α mRNA的表达在2 h即明显升高,分别在6 h和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IκB的表达在2 h有明显下降,6 h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升至2 h水平,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较少(P均<0.01).在各对应时间点,葛根素可明显降低NF-κB的活性(P均<0.05), 增加IκB的表达和存活神经元数目(P<0.05或 P<0.01);在6~48 h时降低TNF -α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毒素干预离体大鼠淋巴细胞后TLR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及IL-6分泌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培养至对数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加入不等量内毒素,调整浓度为低浓度组(10 ng/ml)、高浓度组(100 ng/ml),培养3、6、12 h。RT-PCR技术检测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技术测定IL-6的分泌量。结果干预3 h后,低浓度组: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6的分泌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TLR4 mRNA的表达及IL-6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12 h后,低、高浓度组: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与IL-6的分泌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及IL-6的分泌量随时间延长增加。结论内毒素能刺激大鼠淋巴细胞高表达TLR4、NF-κB及分泌包括IL-6在内的各种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促进SIR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庆奇  董少红 《临床荟萃》2012,27(18):1568-1570,1574,F0002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3~5代后给予抗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肌动蛋白(α-SMC)进行鉴定;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及白细胞介素1(IL-1)组,其中Ang-Ⅱ组及IL-1组又分为直接刺激组及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干预组,分别按组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然后提取核蛋白,再行化学发光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未检出NF-κB活性,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明显增高.在加用Y27632预处理后再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NF-κB活性较直接刺激组有下降.条带密度分析显示,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的相对密度值为1.31±0.21和1.09±0.07,加用Y27632预处理后再给予Ang-Ⅱ及IL-1β刺激,条带相对密度值分别为0.58±0.23和0.54±0.11,较直接刺激组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Ang-Ⅱ及IL-1具有刺激NF-κB表达的作用,Rho激酶抑制剂 Y-27632能下调上述的刺激作用,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彩色B超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征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7):1677-1678
目的:探讨彩色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彩色B超检测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研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不同,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