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大黄、红花、桃仁、柴胡、当归等)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贾海萍 《陕西中医》2011,32(4):441-442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5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椎动脉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气化瘀通络方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彩勤  刘玉文 《陕西中医》2009,30(4):425-42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化瘀通络方(黄芪、茯苓、葛根、桃仁、红花、石菖蒲、丹参、栝楼、决明子、山萸肉等)配合针刺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症状积分、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鑫 《陕西中医》2010,31(2):146-14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疗效。方法:将82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丹红40mL加5%葡萄糖水250mL静脉注射,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20mL加5%葡萄糖水250mL静脉注射,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VB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赵阳  李丹萍  徐杰  陈强 《陕西中医》2006,27(4):417-4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灯盏花素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8例。结果:总有效率94.1%。提示:灯盏花素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止眩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海菊  李黎莉 《陕西中医》2008,29(4):429-430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止眩煎(半夏、钩藤、牛膝、茯苓、天麻、白术、丹参、川芎、菖蒲、红花、山楂等)治疗本病10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血循环,有益气化痰,祛瘀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冀秀萍  张烨雄 《陕西中医》2005,26(6):541-542
目的探讨活血、行气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TCD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脂、TCD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川芎嗪注射液是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文辉 《陕西中医》2012,33(2):156-157
目的:观察补肾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养阴活血方(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麦冬、肉苁蓉、当归、赤芍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养阴活血方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促进循环的作用,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9.
周德仁  韦性坪 《陕西中医》2010,31(8):1001-100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类中药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益气化瘀通脉汤(党参、白术、丹参、川芎、天麻、钩藤等)治疗本病41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8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胶囊治疗,对照组101例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恢复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1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孟小丽 《陕西中医》2007,28(4):429-43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窍定眩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功效。方法:采用通窍活血汤(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大枣、大葱、麝香、丹参、菖蒲)加味治疗本病31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通窍定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君利 《陕西中医》2009,30(8):1015-1016
目的:观察清肝潜阳、活血祛瘀、通窍止眩类中药治疗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眩平晕汤(葛根、当归、红花、川芎、香附、白芍、丹参、天麻、苍耳子、地龙等)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肝潜阳,活血祛瘀,通窍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彩颖  赵龙现  关红艳  顾凤莲 《陕西中医》2005,26(12):1324-1325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葛根素加入葡萄糖静滴治疗本病10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14%,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滋阴补血,活血祛瘀,息风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9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峻  夏韵 《陕西中医》2006,27(2):169-171
目的:观察益气升阳,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细辛、升麻、葛根、川芎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更好的降粘作用。提示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优于单纯活血祛瘀法。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荣培红  余洪刚 《陕西中医》2008,29(2):166-167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痰汤(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半夏、白术、陈皮等)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8例和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本病6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88%。提示:本方具有活血化痰定眩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军  陈欣童 《新中医》1999,31(6):32-32
笔者以活血祛瘀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为1995年7月~1998年7月本科收治患者。其中女30例,男2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0岁,平均62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相似文献   

18.
刘汉玉  刘瑶  康珊萍 《陕西中医》2012,33(4):431-433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气血两虚型)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八珍汤加减(熟地、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丹参、水蛭、天麻、葛根、鸡血藤、泽泻、威灵仙等)治疗本病48例。结果: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缓解眩晕,改善血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婷 《陕西中医》2012,33(5):554-55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8例。结果:总有效率79.17%。结论:疏血通具有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镇晕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梅  周红霞 《中医研究》2008,21(12):33-3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部位的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痉挛或闭塞,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降低,导致脑部缺血,临床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和体征。2005.12-2007.12,笔者采用镇晕胶囊治疗VBI 11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