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在模拟机仰卧位等中心定位 ,需知背部斜野深度时 ,可用背斜野深度直接测定法来测量。此方法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能解决由于模拟机床板受不透可见光材料的阻挡 ,致使背斜野深度无法后面直接测量的问题 ,但在实际测量对比中发现 ,用此方法有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而不宜在测量等中心背斜野深度时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模拟机等中心定位背斜野深度直接测定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建华  萧达宜 《浙江肿瘤》2000,6(3):F003-F003
患者在模拟机仰卧位等中心定位,需知背部斜野深度时,可用背斜野深度直接测定法来测量。此方法从理论上来说能解决由于模拟机床板受不透可见光材料的阻挡,致背斜野深度无法后面直接测量的问题,但在实际测量对比中发现,用此有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不宜在测量等中心背斜野深度时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放疗床、头架、真空袋对吸收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法 使用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2 0×2 0×15cm水箱,对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BJ———6B型直线加速器的6MV—X射线,经美国拓能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放疗床、头架、5cm厚真空袋时与不加此三者(下面列表中分别简称床、袋、架)时射野均为10×10cm且处方剂量均相同的条件下,对射野中心轴5cm深度处且以此处为等中心的吸收剂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单位:cGY)。表1 各种情况下水箱中探头吸收剂量表三者均无加袋加袋及床加袋、床及头架第一次199 6197 1190 1183 9第二次199 4197 7 189 7 184 3第三次199 5 197 3 189 9183 7第四次19…  相似文献   

4.
调强放疗(IMRT)是放疗技术一大进步,将成为21世纪肿瘤放疗的主流技术。治疗机是实现精确治疗的关键㈦,而灯光野和射线野50%等剂量线范围的一致是确保定位精确的前提。对灯光野和射线野一致性的验证,传统做法是通过胶片或探头进行校对其间误差值,耗时较长大约3~6h,人为分析存在主观条件影响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乳腺胸壁和内乳区通常作切线照射,以减少肺的受照射容积,切线野的定位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大多数放疗中心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下面介绍一种在模拟定位机下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术前野中野放疗的随机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评价本技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及其疗效。材料与方法1990年2月至1993年10月,49例临床可切除的直肠腺癌被随机分为两个研究组:24例进入单纯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另25例随机进入术前放疗组(放疗组)。术前放射治疗剂量为44Gy/4~5周,同时采用野中野间插照射4次(每次1Gy,每周2次)。放疗后4~6周接受外科手术。结果入组和可评价的46例(93.9%)随访时间至少24个月,平均42个月。两组生存率或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但局部复发率放疗组(12%)明显的低于手术组(40.9%)。放疗组中有4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结论野中野放疗技术通过提高局部剂量能改进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作为术前放疗技术可能在直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987年3月至1992年8月,对43例不能手术复发直肠癌采用野中野放疗(野中野组)和常规放疗(对照组)。局部疼痛完全缓解率52.9%(9/17),对照组仅28%(6/23)。1,2,3年生存率野中野组分别为36.8%(7/19),36.8%(7/19)和10.5%(2/1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3.3%(8/24),8.0%(2/24)和0%。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疔技术正逐步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对于鼻咽癌这种对放疗技术要求最为复杂的头领部肿瘤,制定IMRT计划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有许多物理参数会影响到剂量分布,其中照射野方向和数目的选择又是一个需要反复实验的过程。本研究以鼻咽癌为例着重探讨射野方向和数目对IM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为制定鼻咽癌IMRT计划提供一些参考,可以减少优化中反复实验所需要的时间。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早期鼻咽癌1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10例,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9野、7野调强放疗计划,7野计划有A、B两种不同的线束入射角度方案。同一病例的7野、9野计划均应用相同的物理目标函数。将7野A组和B组做比较以优化射野方向,较优的一组再与9野计划做比较以优化照射野数目;用靶区覆盖度,靶区均匀性、靶区适形度、机器跳数,子野数目等物理参数作为计划评价指标。结果:对于早期病例,7野A组、B组和9野计划均能满足要求,两种计划的靶医覆盖度、靶区均匀性及靶区适形度的差别不大,7野A组中机器跳数、子野数均低于B组:对于晚期病例,虽然9野计划中机器跳数尤其是子野数都劣于7野A组及B组计划,但9野计划在靶区覆盖度明显优于7野计划。结论:照射野方向和照射野的数目对剂量分布有影响,增加照射野的数目可以改善体积较大的病灶的剂量分布。对病灶体积大的肿瘤,9野计划比7野的优势明显。综合考虑物理及生物效应,建议对于早期病例7野计划可基本解决问题,对局部晚期病例,9野方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手交叉和抱肘置顶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侧野深度的影响。[方法]29例患者模拟机上真空袋固定,机架0°位设定统一的照射野边界、源皮距以确定中心点。将机架旋转至90°,分别测量双手交叉和抱肘置顶时的侧野深度。[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双手交叉和抱肘置顶的侧野深度分别为15.13±0.77cm(14.0~16.4cm)和15.33±0.74cm(14.0~16.9cm),两种置顶方式的平均差值为0.1928cm(95%CI:0.0385~0.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7,P=0.011)。[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体位固定以双手交叉置顶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设计方法。方法:利用上海拓能(Topslane)公司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12例肝癌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结合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0%~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肝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提高肿瘤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体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实施体部放疗患者714例(野),其中使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582例(野),使用非真空袋固定体位(指用沙袋、胶带等简易固定体位,网膜固定体位除外)的132例(野),在放疗摆位投照实施前、后用直尺测量灯光野与照射野各点的移动情况进行比较。另抽取56例(野)使用二次抽真空的复形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同样用上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真空袋体位固定者灯光野与照射野的偏差率为6.7%,而用非真空袋体位固定者的为26.5%,用复形真空袋体位固定者的为32.1%。结论真空袋固定体位技术的偏差率明显少于用非真空袋体位固定和二次抽真空复形袋固定的患者,对于半软状态的真空袋须重新制作及到模拟定位机下透视复位方可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真空成型袋在盆腔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真空成型袋在盆腔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30例盆腔野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不使用体位固定器组,用真空成型袋固定腰部组及用真空成型袋固定双下肢组。拍摄前野和侧野模拟定位片和定位证实片,测量解剖参考点和照射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与未使用固定器组比较,使用真空成型袋可明显减小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三维摆位误差及≥5mm三维移位丛集频率(P<0.05),但未减小上下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与固定腰部组相比,固定双下肢组明显减小了侧野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结论:真空成型袋可减小盆腔野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尤其是固定双下肢的方法,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KV级CBCT比较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与负压真空袋固定在肺癌放疗中体位固定的精确度。方法 对2015—2016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的患者,其中负压真空袋组 20例,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组 19例。1 次/周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3D矢量位移及摆位时间,根据2.5∑+0.7σ计算PTV外放边界。成组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结果 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线性摆位误差x轴向分别为(1.80m±1.48) mm和(1.90±1.41) mm (P=0.46),y轴向分别为(2.54±1.79) mm和(3.19±2.14) mm (P=0.03),z轴向分别为(2.14±1.75) mm和(2.25±1.75) mm (P=0.35);旋转摆位误差在Rx向分别为1.15°±0.76°和1.15°±0.85°(P=0.50),Ry向分别为0.71°±0.60°和0.72°±0.43°(P=0.45),Rz向分别为0.62°±0.54°和0.46°±0.30°(P=0.06)。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在x、y、z轴向PTV所需外扩边界分别为5.56、8.57、7.02 mm和5.62、9.27、7.23 mm。3D矢量位移>5 mm者,发泡胶组为40%,真空负压袋组为45%。结论 采用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癌放疗患者在上下方向摆位误差并减少PTV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头颈肩真空固定袋和透明头枕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中固定体位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的调强放疗患者随机选取200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第一组患者头枕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第二组患者头枕透明头枕。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均在加速器上拍摄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各一张,与治疗计划中的DRR片比较,分别计算出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0.1±0.68902)mm,Y(-0.03±0.73106)mm,Z(-0.99±1.08707)mm,透明头枕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1(-0.16±0.78779)mm、Y1(0.06±1.09931)mm、Z1(-0.4±1.12815)mm。其中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Z方向的误差均明显小于透明头枕组(P〈0.05),Y方向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头颈肩真空袋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头颈肩真空固定袋和透明头枕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中固定体位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的调强放疗患者随机选取200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第一组患者头枕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第二组患者头枕透明头枕。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均在加速器上拍摄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各一张,与治疗计划中的DRR片比较,分别计算出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0.1±0.68902)mm,Y(-0.03±0.73106)mm,Z(-0.99±1.08707)mm,透明头枕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1(-0.16±0.78779)mm、Y1(0.06±1.09931)mm、Z1(-0.4±1.12815)mm。其中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Z方向的误差均明显小于透明头枕组(P<0.05),Y方向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头颈肩真空袋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120 cm×80 cm规格真空袋和全身型180 cm×80 cm规格真空袋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选取在本中心接受治疗的77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其中使用常规真空袋固定体位的41例,使用全身型真空袋固定体位的36例,均在螺旋断层治疗机上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前行兆伏级计算机断层扫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改进激光标志对于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真空垫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激光标志方法,一组采用改进的标识方法。通过治疗机的电子影像装置(EPID)拍摄位置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析两组病人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的大小,用秒表记录两组患者的摆位时间。结果:改进组与传统组相比,X轴方向和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减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方向摆位误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时间,改进组明显小于传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激光标志可以减小真空垫固定体位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提高了摆位重复性,缩短了摆位时间,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不同衔接方法及间距的衔接平面的剂量分布。方法:利用CMS计划系统来计算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在机架角0度方向上(即颈前部)共线衔接、间隔5mm衔接、重叠1mm和2mm衔接以及机架角在90度或270度方向上(即颈侧方向上)共线衔接平面的剂量分布。结果:两者在0度方向上共线衔接、间隔5mm、重叠1mm和2mm衔接以及在90度或270度方向上共线衔接时,衔接平面最高剂量分别是参考剂量的103%、54%、114%、124%、73%,而在0度方向上共线衔接、重叠1mm和2mm衔接平面的95%剂量曲线分别位于皮下2.5cm、0.8cm、0.4cm。结论: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全束照射时推荐在0度方向上1mm的重叠衔接。  相似文献   

19.
Anastomotic leakage is a very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after posterior pelvic exenteration and a major cause of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 present a patient who underwent an optimal debulking surgery for an advanced stage ovarian cancer (FIGO IIIC). On postoperative day 12,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revealed an anastomotic dehiscence following an unsuspicious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 the day before.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 by transanal vacuum therapy without re-laparotomy within a period of 4 weeks after diagnosis. We conclude that high-resolution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is a crucial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and even allow diagnosing leakages of colorectal anastomosis. In selected cases characterized by a small leak size and a local peritonitis confined to the pelvis a transanal vacuum therapy may avoid both surgical re-intervention and creating a secondary diverting st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IMAT)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 13例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VIMAT计划,评估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两种计划参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与FF-IMRT计划相比,VIMAT计划PTV的95%覆盖度增加(t=9.84,P=0.000)、110%覆盖度降低(t=-3.72,P=0.003)、最大剂量(Dmax)降低(t=-3.51,P=0.005)、适形指数变差(t=5.93,P=0.000),但PTV105%覆盖度、平均剂量(Dmean)、不均匀指数均相似(t=-0.02、-0.60、1.13,P=0.842、0.560、0.283);膀胱 V30降低约10%(t=-4.99,P=0.000)、Dmean降低1.4 Gy (t=-3.65,P=0.004)、Dmax降低1.5 Gy (t=-18.03,P=0.000),直肠 V40降低约10%(t=-2.99,P=0.012),Dmean降低0.6 Gy (t=-2.98,P=0.013)、Dmax降低0.8 Gy (t=-4.05,P=0.002),小肠 V40降低最多(10%)(t=-4.74,P=0.001)、Dmax降低0.8 Gy (t=-9.45,P=0.000),骨髓 V50降低最多(16%)(t=-4.04,P=0.002)、Dmean降低1.9 Gy (t=-16.21,P=0.000),左、右股骨头 D5和马尾神经 Dmax分别降低1.6、2.7 Gy和1.5 Gy (t=-2.89、-6.22、-4.80,P=0.015、0.000、0.001);机器跳数减少57%(t=-40.54,P=0.000)。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VIMAT技术可获得等同于或优F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机器数量明显降低,但其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