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海峰  王善娟  万坚  张慧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37-1839
[目的]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清急性淀粉样蛋白A(A-SAA)、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BD患者8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A-SAA、sLR和sI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SAA和sI-CAM-1水平分别为(117.81±34.49)mg/L和(171.18±32.2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LR为(70.02±21.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程的患者血清A-SAA、sLR和sICAM-1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关节受累患者血清sLR为(56.68±20.16)ng/mL,明显低于无关节受累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SAA和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sLR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BD患者血清A-SAA和sICAM-1明显升高,而sLR明显降低,其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同时sLR水平可能与关节受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情况,并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该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TAO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分为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重度组、极重度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分析sICAM-1、sVCAM-1水平与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血清sICAM-1与sVCAM-1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与非活动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与sVCAM-1显著高于组内活动期患者与对照组(P0.05),极重度组、中重度组、轻度组的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sICAM-1、sVCAM-1无显著相关性(P0.05);活动期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sICAM-1、sVCAM-1呈正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sICAM-1、sVCAM-1表达水平越高,而非活动期患者无此特点,可指导TAO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AS法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l、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Child A级组和B级组,Child B级组高于Child A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丙氨酸转氨酶无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硬化严重程度,可为临床诊治、评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至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行关节镜治疗的患者共74例纳入研究.其中,临床确诊为KOA的患者37例作为KOA组,非KOA的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液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分析其与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KOA组关节液、血清Chemer-in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K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Chemerin因子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r=0.88、0.57,P<0.05)、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r=0.37、0.28,P<0.05)、K-L分级(r=0.91、0.9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脂肪因子Chemerin,且其水平与关节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CRP及sICAM-1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25)、急性心肌梗塞(AMI)组(n=28),并将SAP组定义为非活动性冠心病组,UAP和AMI组定义为活动性冠心病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20);分别测定其血清CRP、sICAM-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sICAM-1水平均有增高(P<0.05),且活动性冠心病组CRP、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冠心病组(P<0.01)。(2)AMI组患者血清CK、CK-MB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患者的CRP、sICAM-1水平分别与CK-MB浓度呈正相关(r=0.678,P<0.01;r=0.643,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而CRP及sICAM-1在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作为肿瘤坏死因子a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上游细胞因子,其调控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居重要地位。目的:分析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及病例对照观察,于2005—09/200610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门诊及住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另选同期健康者30例做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均与病例组匹配。方法:分析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AS(disease activity score)积分将其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组及缓解组,并与30名正常人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类风湿因子半定量、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计数。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浓度,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组、缓解组、健康对照组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③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组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与炎性指标、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组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缓解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组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均呈正相关,而与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和类风湿因子半定量则无相关性。结论: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显著增高,与炎性指标及关节肿痛呈正相关,提示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血清SICAM-1和SVCAM-1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oluble intercellar adhesion molecule- 1, 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 1)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测定 8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48例健康对照者 (C组 )血清 sICAM- 1和 sVCAM- 1水平, 86例 2型糖尿病分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 (A组 )26例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 B组) 60例,比较 3组间 sICAM- 1和 sVCAM- 1的水平.糖尿病组中并对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 sICAM- 1和 sVCAM- 1作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 sICAM- 1和 sVCAM- 1的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 P<0.01), A组又高于 B组( P<0.05).糖尿病组中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与 sICAM- 1和 sVCAM- 1有相关( 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ICAM- 1和 sVCAM- 1水平的升高,表明了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白细胞的激活,从而参与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血清学指标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特点,探讨检测患者sICAM-1、PT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33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sICAM-1、PTM水平.结果RA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特点:①患者血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活动期患者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结论RA患者体内存在sICAM-1、PTM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病情正相关,sICAM-1、PTM可能是RA活动的早期预测指标.检测患者sICAM-1、PTM水平可判断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抗原递呈细胞活化状态,对于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症状,但是其机制还不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表达TLR8及TLR9等的影响.方法:DBA/1J小鼠随机分3组,非造模组不造模,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制备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关节直径明显减小,关节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降低,但比非造模组略高;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表达TLR8、TLR9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水平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中TLR8与TLR9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了类风湿关节炎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表达TLR8及TLR9的水平,但TLR8与TLR9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并研究ICAM-1的连续监测在AP的分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于60例AP患者,其中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36例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组24例,连续7天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结果AEP组和AHNP组患者血清sICA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血清sICAM-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EP患者sICAM-I浓度-时间曲线呈下降型,AHNP患者sICAM-1浓度-时间曲线呈递增型或复发型。结论sICAM-1在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ICAM-1升高的程度及方式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AP的分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UA患者、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UA组、SA组及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isfatin、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UA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sVCAM-1、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或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甘油三酯(TG)水平、sVCAM-1、sICAM-1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UA组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与腰围、sVCAM-1、sICAM-1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UA患者表现为血清Visfatin水平的显著上升,其水平与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ME)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影像特点,评价骨显像在H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4例确诊为HME患者的临床、骨显像资料,总结HME的骨显像特点。结果 74例患者中,肿瘤好发部位位于长骨的干骺端,颅面骨未见发现,主要表现为长骨干骺端骨质增粗,以膝关节周围表现最为明显;在所有病灶中,未见放射性摄取减低病灶(0级)。全身骨显像共显示371个病灶,其中1级摄取病灶占全部病灶的8.6%(32/371),2级摄取病灶占全部病灶的34.2%(127/371),3级摄取病灶占全部病灶的39.6%(147/371),4级摄取病灶占全部病灶的17.5%(65/371)。结论 HME的全身骨显像表现为长骨末端异常的、不规则的、多处的放射性浓聚,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用于HME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随访以及肿瘤恶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外组织摄取99Tcm-MDP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02例99Tcm-MDP骨显像并识别骨外组织显影。结果:骨外组织显影497例。弥漫性摄取见于四肢、胸、腹部(淋巴和/或静脉回流障碍12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各146及44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例,肝脏转移瘤20例);局灶性摄取见于不同部位多种类型的肿瘤(107例,除1例良性外其余均为恶性),心肌炎及脑梗死灶各1例、横纹肌炎症1例、近期骨折或手术后局部软组织各16及18例,术后瘢痕7例、术后造瘘13例。上述显影的骨外组织良性病变占33%,恶性病变占67%。结论:正确识别核素骨显像的骨外组织显影有助于对骨显像的正确分析并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s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57例胃癌患者和47例正常人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癌患者血清两种黏附分子水平明显与病程、胃壁浸润程度、远处转移有关.[结论]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参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化疗组和苦参治疗组,每组各30例。常规化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实施治疗,苦参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治疗。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化疗组及苦参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有下降,苦参治疗组sICAM-1、sVCAM-1的水平下降程度较常规化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化疗组的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可明显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改善常规化疗药物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1例AP患者根据中国AP诊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及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分类标准分为2组:重症胰腺炎组 19例和轻症胰腺炎组 22例.2组患者于入院第1、3、 7、14 天时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重症胰腺炎组第1、3、 7天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胰腺炎组和对照组(P均<0.05),重症胰腺炎组第14天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症胰腺炎组第1、3天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轻症胰腺炎组第7天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与AP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对评价AP的严重程度、AP的病程判断和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骨外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骨外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全身骨显像示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99Tc^m-MDP的20例患者显像结果与其手术病理和(或)CT、MRI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异常摄取^99Tc^m-MDP的临床意义。结果20例患者中肺摄取例,其中弥漫性摄取1例为转移癌,局灶性摄取6例(3例肺癌.1例乳癌肺转移.1例肺错构瘤,1例肺炎性假瘤):胸膜弥漫性摄取3例均为转移癌,其中肺癌转移2冽.乳癌转移1例:脑局灶性摄取5例,均为脑转移癌;乳腺摄取2例,原发乳癌和乳腺癌复发各1例;鼻咽部摄取2例均为鼻咽癌;肾脏摄取1例为肾癌。各种原发癌和转移癌对骨显像刹的异常摄取占90%(18/20);摄取部位以肺脏、胸膜及头部曙多,占85%。结论骨外软组织对骨显像剂^99Tc^m-MDP的异常摄取主要见于原发癌或转移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