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胆红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对141例EH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分为5组,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5组血清胆红素值分别为:内膜增厚组(12.5±3.0)μmol/L;内膜斑块形成组(10.3±2.6)μmol/L;管腔轻度狭窄组(8.8±1.6)μmol/L;管腔中度狭窄组(7.0±1.1)μmol/L;管腔重度狭窄组(6.3±1.0)μmol/L。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Ⅰ组),斑块形成组(Ⅱ组)和管腔狭窄组(Ⅲ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观察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的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P<0.05),血尿酸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正相关.血尿酸可能是通过促炎症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34例正常内膜对照组的血尿酸及CRP的浓度,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及CRP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的血尿酸及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内中膜增厚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及CR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A组(血UA<300 μmol/L)23例,B组(血UA300~399 μmol/L) 25例,C组(血UA400~499 μmol/L)23例, D组(血UA>500 μmol/L) 19例,20例血UA<300 μmol/L的正常老年人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血脂、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高血压组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且血UA高的高血压患者的IMT较血UA正常的高血压者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UA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邢柏  曾琦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67-1668,1682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79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同时测定他们的血UA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血UA平均水平(349.55±88.2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21.53±88.20μmol/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塞组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UA水平(376.31±86.70μmol/L)高于未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312.24±77.22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UA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UA水平与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关系,血UA是独立的致脑梗塞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先按血压值的不同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再按B超结果 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 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6±32)μmol/L、(367±35)μmol/L、(432±41)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7±49)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20±39)μmol/L、(367±41)μmol/L、(427±48)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顾东 《海南医学》2009,(S5):173-174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先按血压值的不同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再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6±32)μmol/L、(367±35)μmol/L、(432±41)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7±49)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20±39)μmol/L、(367±41)μmol/L、(427±48)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钱怡宁  张茁 《北京医学》2007,29(7):385-38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Hcv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的Hcy水平为(32.69±19.54)μmol/L,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17.14±4.98)μmol/L和颈动脉轻度狭窄组(24.72±10.53)μmol/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清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P<0.01).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脑梗死,血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将二者结合起来,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水平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98例,经颈部血管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扫描,结果发现无狭窄61例;有狭窄137例,其中轻度狭窄55例、中度狭窄48例、重度狭窄34例,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无狭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286.6±66.5)μ mol/L]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344.1±112.1)μ mol/L](P<0.001);轻度狭窄组血腺酸水平[(297.1±65.9)μ mol/L]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351.2±101.2)μmol/L](P=0.013);中度狭窄组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410.2±110.8) μmol/L](P=0.026).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01,r=0.4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并不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236).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但不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同时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根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年龄、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FBG、UA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颈总动脉内膜和UA、TG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IMT的变化与血UA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UA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降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UA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心内科住院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尿酸验测.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程度的不同,分成冠脉无病变组、冠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进行方差分析,结合临床参数进行Kendall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72例冠状动脉狭窄组血尿酸为(328±103) μmol/L,1031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31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利尿药、血脂异常、肾功能、年龄、性别等单项临床参数均显著相关(r=0.051~0.271,均P<0.01).血尿酸水平与上述各项临床参数(除年龄)也显著相关(r=0.030~0.203,均P<0.05).3支病变组血尿酸(337±107)μmol/L高于无病变组(314±98)μmol/L、冠脉1、2支病变组[(318±99)μmol/L、328±1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显示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2.
韦挺荣  韦吉伟 《右江医学》2004,32(3):225-225
目的 探讨血尿酸 (UA)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将 76例CHD患者分为心肌梗死 (MI)组 44例、心绞痛 (AP)组 3 2例 ,每例均抽取清晨空腹 12h静脉血检测血UA浓度 ,并与对照组 (非CHD高血压病患者 ) 5 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组血UA 3 86.5± 77.3 μmol/L、AP组血UA 3 5 1.5± 72 .1μmol/L与对照组血UA 3 0 5 .4± 68.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1) ;MI组血UA与AP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结论 血UA浓度增高与CHD的危险性密切相关 ,血UA是CHD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83例ACI患者和185例健康人血清Hcy水平;对183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根据Hcy水平将ACl分为Hcy正常组(Hey≤20 μmol/L)和Hcy升高组(Hcy>20μmol/L).结果:ACI组血清Hcy水平(25.3 ±8.6)μmol/L高于对照组((15.3 ±5.6)μmol/L,(P<0.01).Hcy升高的ACI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中重度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68.8%和46.9%.高于Hcy正常的ACI患者(分别为30.9%和16.4%,P均<0.01).Hcy升高的ACI患者其颈动脉狭窄和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70.3%和46.9%,高于Hcy正常组(27.3%和9.1%,P均<0.01).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CRP)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结果显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按照血管外超声所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特征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内膜局限性增厚但无斑块形成)13例和有斑块组(内膜弥漫性增厚并斑块形成)19例,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肌酐、胆固醇、血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cy与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肌酐、胆固醇、血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CRP均高于对照组[(20.8±7.5)μmol/L比(7.8±1.9)μmol/L,(13.4±4.8)g/L比(2.2±1.0)g/L,P<0.01];无斑块组Hcy与CRP水平显著低于有斑块组[(20.3±4.1)μmol/L比(25.7±4.5)μmol/L,(6.2±1.3)g/L比(17.9±4.4)g/L,P<0.01]。结论在临床上可将血清Hcy及CRP结合起来作为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 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收住行Lp-PLA2检测和颈动脉评估的227例患者,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组,无明显颈动脉狭窄为对照组(58例),颈动脉狭窄<50%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19例),颈动脉狭窄≥50%为颈动脉狭窄组(50例);按照有无新发心血管事件分为无新发事件组(154例)和新发事件组(73例)。检测Lp-PLA2及其他常规入院检验,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Lp-PLA2[(89.29±41.15)ng/mL]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3.92±37.90)ng/mL]与颈动脉狭窄组[(121.96±41.27)ng/mL]Lp-PLA2明显升高(均P<0.05);新发事件组Lp-PLA2[(114.93±36.50)ng/mL]显著高于无新发事件组[(98.76±42.47)ng/m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p-PLA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深,血清Lp-PLA2浓度同步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构和脉压差、血脂、血糖、血尿酸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百胜DU8型彩色超声诊断仪,5~12MHz探头,将368例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血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江华  袁云华 《四川医学》2010,31(10):1509-1510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85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同时测定他们的血UA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UA平均水平(389.69±98.2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51±88.60)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血UA水平(427.31±88.70)mmol/L,高于未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342.24±78.22)mmol/L,P〈0.05;血尿酸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UA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关系,血UA是独立的致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 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国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894-89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阐明血尿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0例患者晨起空腹血清尿酸水平,依尿酸水平分组:A组:尿酸〈350μmol/L,20例;B组:尿酸≥350μmol/L,20例。2组在血糖、血脂、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匹配。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2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窦部斑块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颈动脉IMT=(0.92±0.21)mm,颈动脉窦部斑块发生率15%;B组平均颈动脉IMT=(1.18±0.27)mm,颈动脉窦部斑块发生率30%。2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尿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吉林医学》2010,31(32):5725-57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血Hcy≤10.5μmol/L,男29例,女8例),B组30例(血Hcy>10.5μmol/L,男23例,女7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A组Hcy水平(7.29±1.84)μmol/L显著低于B组(14.74±8.40)μmol/L,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2.38±1.06)显著低于B组2.9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