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时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177;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仪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了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下对照组[(1.55&;#177;0.43),(1.80&;#177;0.35);(1.48&;#177;0.39),(1.68&;#177;0.55);(1.54&;#177;0.43),(1.83&;#177;0.37):(1.32&;#177;0.39),(156&;#177;0.36);(146&;#177;0.43),(1.66&;#177;0.52):(112&;#177;0.38),(1.35+0.35),(t=2.11~2.24,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娩高于对照组[(73.24&;#177;04.64),(52.44&;#177;2.86),(P〈0.05)]。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网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接受健康教育对其子女疾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1-01/12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及他们的父/母。对111例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教育组患者父/母在患者住院和出院后的3年中有计划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预约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不做专门健康指导;2组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每次随访时均评定两组的遵嘱服药率、按时复诊率,每年进行1次自编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复发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的联想散漫、幻觉行为、猜疑、装相和作态及不寻常思维内容评分,1项≥5分和2项≥4分,或疾病症状再次出现必须住院治疗者。结果:纳入教育组56例,对照组5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教育组出院后督导患者服药、开展社会功能锻炼、定期复诊、定期查血,心、肝功能、如有不适及时复诊、适度表达情绪等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各随访期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结果比较:教育组第1,2,3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52&;#177;3.51,42.56&;#177;4.81;40.92&;#177;9.45,45.18&;#177;9.40;44.14&;#177;6.46;53.28&;#177;9.21,P〈0.05或P〈0.01)。③两组3年复发率比较:教育组第1,2,3年复发率及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31%;20%,36%;50%,29%;80%,96%)。结论:对父母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或治疗依从性,降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降低3年内复发率,对父母实施健康教育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抗复发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云  王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76-177
选择2001-10/2004—06入住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治疗,住院期间曾接受过职业治疗训练,病情稳定后出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自愿为原则、经家属同意参加利康中心活动18例患者为研究组,活动内容有电脑培训、手工艺制作、文娱活动、日常生活技能、社会交往(如乘搭公交车、去商店购物、外出看电影等),社交技能、解决具体困难的心理教育训练等;另参与一般社区活动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出院时,3种量表总分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5&;#177;2.21,11.42&;#177;4.17;18.50&;#177;5.50。29.50&;#177;6.50。t=2.56,8.66。P〈0.01)。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筛选量表总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177;4.24,34.52&;#177;4.2l;7.47&;#177;1.12。10.13&;#177;4.66:5.54&;#177;2.11.8.90&;#177;4.31:14.66&;#177;2.02,28.43&;#177;7.00,t=3.68~7.95,P〈0.01)。提示利康中心的社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绞痛患者,并分析其心理状况改善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3-09在抚顺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内科常规降低血小板聚集及硝酸酯类制剂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BECK认知心理治疗干预治疗,测查评估患者的自动化思维种类与错误认知方式。两组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按症状出现的频率评分,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正向评分题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反向评分题为:4分、3分、2分、1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然后再经过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当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和焦虑;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5级评分法(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肌缺血频率和程度。结果:参加实验人数及进入结果分析人数均为100例,中途无脱落。①两组患者动态和普通心电图观测结果:观察组50例.心电图示显效好转47例(94%),无效3例(6%);对照组显效好转40例(80%),无效10例(2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心理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40.46&;#177;5.63,49.37&;#177;6.28;39.72&;#177;8.96.48.35&;#177;9.50,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阳性项目、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减分率高于对照组[(31.05&;#177;10.1)%,(16.41&;#177;3.60)%;(22.78&;#177;4.9)%,(17.04&;#177;9.05)%;(23.53&;#177;5.2)%,(14.37&;#177;7138)%;(20.71&;#177;3.2)%,(9.59&;#177;5.21)%;(21.21&;#177;3.9)%.(9.68&;#177;4.96)%.P〈0.05.P〈0.011。结论:2个月后评估心理干预治疗可以较快控制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改善了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提高了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颈椎病患者心理特征及接受理疗康复的同时综合性心理治疗与单纯康复理疗的差异。 方法:选择2005-02/2005-1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50.6&;#177;15.2)岁,病程0.6~17年,颈椎病神经根型28例、椎动脉型9例、脊髓型12例,交感神经型6例和混合型5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障碍,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的颈椎病诊断依据,有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资料。知情同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理疗康复治疗,包括制动、颈椎牵引、推拿疗法、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还介入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措施。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9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5个项目,包含内外性、情绪性、精神质和掩饰性等4个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 结果:发放问卷60份,收回且合格58份,有效率96.7%。①与对照组比较,经理疗康复和介入心理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降低(1.82&;#177;0.22,1.27&;#177;0.40,1.24&;#177;0.33,1.02&;#177;0.52,1.30&;#177;0.24;2.69&;#177;0.26,1.96&;#177;0.39,2.25&;#177;0.37,2.19&;#177;0.47,2.40&;#177;0.41,P均〈0.05)。②治疗组的精神质和情绪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69&;#177;7.32,52.22&;#177;8.75,P〈0.05;41.97&;#177;8.79,46.33&;#177;5.16,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9.80&;#177;9.96,63.33&;#177;6.92,P〈0.05)。 结论: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疗效,对颈椎病患者在理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病因复杂的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于2004-01/2004-06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45例慢性湿疹患者为观察对象(慢性湿疹组),对照组为与慢性湿疹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5位慢性湿疹患者家属。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该量表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入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狂、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在调查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两组调查对象对照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真实的自我评定,独立完成。组间的差异用t检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组和对照组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89&;#177;0.46),(1.32&;#177;0.47),t=5.81,P〈0.01];[(1.93&;#177;0.47),(1.52&;#177;0.48),t=4.09,P〈0.01],[(1.80&;#177;0.45),(1.43&;#177;0.41),t=4.08,P〈0.01].[(1.55&;#177;0.38),(1.36&;#177;0.44),t=2.19,P〈0.05];[(1.83&;#177;O.50),(1.35&;#177;0.40),t=5.03,P〈0.01]。结论: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差,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湿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并与抑郁症、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来源于2003-11/2004—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1例抑郁症分别两次检查,两次榆查间隔时间为(33.74&;#177;8.15)d。同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在两次检查时以阳性和阴性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鲢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评定精神症状;抑郁症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评定抑郁症状。41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一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与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结果: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与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检查时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与第2次判别分析值高于抑郁症组、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抑郁症组(1.82&;#177;1.76,0.52&;#177;1.58;1.81&;#177;1.51,0.79&;#177;1.44;8.10&;#177;1.89,9.39&;#177;1.63;8.26&;#177;1.69,9.13&;#177;1.65,P〈0.05,P〈0.01)。②阳性和阴性量表评定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2次检查时的阳性和阴性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综合分与第1次相比均降低(42.00&;#177;12.96,76.87&;#177;19.03;9.06&;#177;3.52,21.77&;#177;7.09;11.45&;#177;4.84,20.19&;#177;6.74;21.81&;#177;5.66,35.19&;#177;10.18,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第2次检查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第1次相比降低(17.48&;#177;7.82,32.14&;#177;5.72,P〈0.01)。结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抗精神病性药物、病程长短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影响不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各自对照比较一致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华  李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60-161
目的 探讨应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抑郁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2—10/2004-12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心理干预组8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服用吗叮啉,100mg/片,1片/次,3次/d,餐前30min服用,连服8周。心理干预组口服吗叮啉模拟片(空白片),同时给予心理治疗,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和讨论的交谈方式,每周交谈1次,30min/次。鼓励患者开放自已,倾诉其内心的苦闷和不快,使其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等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二级康复教育。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测评,应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消化道不良症状的程度。结果患者共170例,对照组无脱落,试验组纳入89例中脱落8例,其中5例终止用药退出试验,3例失访。进入结果分析162例。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比较:干预治疗后第1周,两组评分接近[对照组(22.0&;#177;0.8)分,实验组(22.1&;#177;1.4)分,(P〉0.05)1;干预治疗后第2,4,8周,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22.0&;#177;0.9,18.1&;#177;1.7,17.1&;#177;0.9分);实验组:(11.4&;#177;0.9,11.5&;#177;0.5,10.1&;#177;0.7)分,(P〈0.05)1。②两组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周,两组消化不良症状程度评分接近[对照组:(2.52&;#177;1.45)分;试验组:(2.50&;#177;1.42)分,(P〉0.05)];治疗后第2,4,8周,实验组症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07&;#177;1.05,1.15&;#177;0.97,0.87&;#177;0.04)分;对照组:(2.34&;#177;1.07,2.42&;#177;1.32,2.30&;#177;1.21)分;(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较多存在对躯体功能的过分关注,对躯体发生的细小变化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因此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提示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对那些心理障碍明显的患者进行心理学治疗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加味苓桂术甘汤用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 方法:选择2004—08/2006—02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肥胖者9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序号分为3组,每组30例。加味苓挂术甘汤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41&;#177;7.98)岁;病程(7.98&;#177;5.71)年。口服加昧苓桂术甘汤(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苍术、泽泻、荷叶、远志、番泻叶、法半夏、大腹皮、枳实等组成);苓桂术甘汤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8.10&;#177;8.56)岁;病程(8.58&;#177;6.46)年。口服苓桂术甘汤(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苍术、泽泻、荷叶、远志、菖蒲、番泻叶、法半夏等组成);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26&;#177;8.20)岁;病程(9.63&;#177;7.55)年。口服安慰剂(桑叶、菊花等组成)。3组合剂均制成含900g/L生药量,口服2次/d,30mL/次,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分及测量体质量。 结果:9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临床疗效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23/30),70%(21/30)和16.6%(5/30);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总体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3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77.83&;#177;6.51),(78.97&;#177;7.04),(77.30&;#177;7.15)kg,P〉0.05];治疗6周后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74.50&;#177;4.56),(75.07&;#177;5.82),(79.13&;#177;8.03)kg,P〈0.01]。③3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两周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3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苓桂术甘汤组,服药后全部患者大便次数增多,1~3次/d,有6例大便次数每日四五次。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不明显。对照组无腹泻情况发生。 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中药,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理障碍与脑中5-羟色胺低于正常有关,探讨伴有心理疾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西酞普兰对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方法:纳入重庆市九龙坡区2003—01/06社区调查发现的伴有和不伴有心理疾病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经3个月观察后,各选10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又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安慰剂组50例。治疗组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服用西酞普兰,20mg/次,1次/d。安慰剂组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服用相同剂量的安慰剂。对照组不进行干预。①靶器官的损害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脑卒中、肾功能改变5项内容评定。②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血压控制情况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评估。③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中躯体化因子评分(包括认知功能、躯体症状、功能障碍、活动情况、愉快感、睡眠障碍)评价受试人群的抑郁焦虑因子变化,考查患者心理障碍的缓解情况。躯体化因子分二组成该因子各项目的总分/该因子结构的项目数。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2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与对照组靶器官损害情况:病例组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脑卒中、肾功能改变患者多于对照组(病例组:52%,50%,31%,22%,15%;对照组:28%.20%。13%,22%。15%,P〈0.01或0.05)。②病例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躯体化因子评分比较:病例组认知功能、躯体症状、功能障碍、活动情况、愉快感、睡眠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例组:(0.82&;#177;0.19),(0.76&;#177;0.48),(0.94&;#177;0.37),(0.35&;#177;0.42),(0.92&;#177;0.21),(0.63&;#177;0.60)分;对照组:(0.43&;#177;0.15),(0.32&;#177;0.29),(0.92&;#177;0.58),(0.13&;#177;0.40),(0.24&;#177;0.08),(0.33&;#177;0.84)分,P〈0.01]。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波动次数A≤3,3〈A≤5,5〈A〈10,A≥10治疗组为32,43,22,3例,对照组为6,33,54,7例。④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躯体化因子评分比较:安慰剂组治疗后愉快感和功能障碍评分高于治疗前[(0.81&;#177;0.12)和(0.74&;#177;0.11)分,(0.40&;#177;0.09)和(0.49&;#177;0.10)分,P〈0.011。结论:伴有心身疾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较不伴心身疾病的人群高,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使用西酞普兰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同时对其血压控制和血压稳定状态均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护理队伍中比例逐年增加的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4-02/05纳入锦州市内4家综合性医院的青年独生子女护士10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115名非独生子女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独生子女护士与非独生子女护士、中国女性常模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的差异及独生子女护士年龄、护龄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21份完整问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独生子女护士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女性常模(u=1.99~5.17,P〈0.01-0.05)。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中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前者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护士[(1.66&;#177;0.70,1.48&;#177;0.45);(1.59&;#177;0.62.1.43&;#177;0.37);(1.48&;#177;0.50,1.34&;#177;0.32);(1.64&;#177;0.45,1.51&;#177;0.49);u=2.06-2.50,P均〈0.05]。②独生子女护上症状自评量表统计指标因子总分〉160分者28名(26.41%),阳性项目数〉43项者22名(19.8l%),且大于2分的因子强迫(2/23.58),人际关系(20/18.86%),抑郁(21/19.8%),敌对(15/14.15%),偏执(14/3.21%)均超过10%。③独生子女护士年龄、护龄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作相关性分析,敌对(0.286)、偏执(0.356)、精神病性(0.199)与年龄呈正相关(r=0.199~0.356,P〈0.01~0.05),躯体化(0.197)、强迫(0.192)、敌对(0.269)、偏执(0.300)、精伸病性(0.229)与护龄呈正相关(r=0.192~0.300,P〈0.01~0.05)。结论 独生子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护土及普通人群,以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尤为突出,且与年龄、护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海忠  薛龙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03-103,107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负性心理,为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3-12/2004-12对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86例Ⅲ-Ⅳ期肿瘤患者采用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1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癌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阳性项目数(153.24&;#177;29.45,55.94&;#177;20.05)明显高于常模组(129.96&;#177;38.76,24.92&;#177;18.4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47,5.93,P〈0.01)。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个因子分(1.53&;#177;0.38,1.13&;#177;0.49)明显低于常模组(1.65&;#177;0.51,1.43&;#177;0.5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27,2.94,P〈0.05)。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及抑郁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以医疗费用的性质、家庭关爱程度、综合治疗反应、卡氏评分及对病情了解与否差异最具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负性心理,提示进行心理干预有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注意损害的疗效。 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1998—05/1999—09北京安定医院的住院患者60例。①配对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另选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合剂(为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党参、茯苓、白术、生地、菟丝子、柴胡、丹皮等)。2次/d,125mL/次。氯丙嗪用量为300-450mg。疗程为8周。安慰剂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由焦糖为辅料制成色泽与健脾补肾合剂一样的合剂作为安慰剂。服法为2次/d,125mL/次。氯丙嗪用量同中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方法。②中药治疗组被试和安慰剂组被试分别在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进行注意测查和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入组时做注意测查。 结果:①各组各项注意力活动指标变化:反应时间分测验和X分测验中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漏答数中药治疗组、安慰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漏答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平均反应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漏答数明显少于安慰剂组(反应时间分测验:4.36&;#177;1.04,6.47&;#177;0.61,P<0.05;X分测验:5.68&;#177;0.37,7.47&;#177;0.52,P<0.05),平均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安慰剂组[反应时间分测验(393&;#177;137),(478&;#177;162)ms;P<0.05;X分测验:(447&;#177;183),(515&;#177;1.83)ms,P<0.051。②中药治疗组安慰剂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分比较:阳性症状量表分中药治疗组、安慰剂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323&;#177;257比5123&;#177;223;24.21&;#177;2.18比50.18&;#177;1.78,P均<0.05);阴性症状量表分只有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1.18&;#177;1189,20.18&;#177;1.57,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健脾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注意损害和和阴性症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7/2002—03选择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及沂南县精神病医院住院的87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173人为观察对象(患者组)。同期选择济南市、济宁市、沂南县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均与患者组相匹配的93名正常独生子女的父母186人为对照组。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方面内容。以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重度,5严重,评定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在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将收集到的问卷当即核实。发现缺漏项,及时补正。主要观察患者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组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发放问卷353份,收回合格问卷353份。有效率100%。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父母,差异有显著性(t=2.75-5.71,P〈0.01)。并以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更为突出。②患者组父亲与正常组父亲。患者组母亲与正常组母亲症状自评量表比较:父亲间的对照。患者父亲相对突出的症状为偏执、恐怖、敌对、抑郁、焦虑,而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与正常组父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间的比较。患者母亲相对突出的症状为抑郁、恐怖、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及偏执因子分与正常组母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患者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因子分外,差异均有显著性(t=4.47—9.49,P〈0.001),其中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更为突出。④患者组父亲与母亲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患者父亲偏执分较母亲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分较父亲偏高[(1.83&;#177;0.56,1.65&;#177;0.40,t=2.44,P〈0.05);(1.98&;#177;0.51,1.81&;#177;0.54,t=2.10,〈0.05)]。父亲的偏执因子分高于母亲(1.81&;#177;0.59,1.62&;#177;0.58,t=2.13,P〈0.05)。结论: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病给其父母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带来许多心理卫生问题。独生子女患者父母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的父母及全国常模,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防治效果及其家庭经济负担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2003-05/2004-06恩施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社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观察,随访1年。社区观察组:均登记建卡纳入防治康复网络,制订康复方案,并成立社区治疗小组。具体措施有:①药物康复:给予肌注长效制剂或口服维持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剂量折合成氯丙嗪效价为(238&;#177;9.67)mg/d。②实施家庭干预:对康复对象及家庭成员予以现场指导,包括集体家庭教育和个别家庭治疗。③职业康复:强调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技能,重返社会。④进行追踪随访对患者每月的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支出、家庭经济收入等情况记录。对照组:发作期去医院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剂量折合成氯丙嚷效价为(242&;#177;10.53)mg/d。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各评定1次。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r检验,比较1年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医疗费用及其他经济损失情况。结果:④1年末,社区观察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较入组前及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25.01&;#177;12.17,32.42&;#177;13.69,31.69&;#177;12.33;3.61&;#177;2.17,7.41&;#177;3.12,10.31&;#177;2.49:t=2.12~7.93,P〈0.05~O.01);且6个月末社区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1&;#177;2.05,9.31&;#177;4.16,t=-3.76,P〈0.01)。②社区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规则率由25例(31.0%)提高到73例(91.0%),而对照组药物治疗规则率仅维持在26例(33%)。社区观察组复发2例(3%),对照组复发14例(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P〈0.05)。③社区观察组患者的缺勤天数比对照组患者平均下降7.7d/个月,折合231元/个月;患者家属缺勤天数平均下降2.3d/个月,折合59元/个月,平均每人减少间接费用290元/个月。对照组1年中有23人次住院治疗,合计住院费57271.70元,社区观察组无住院治疗人次,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2.86,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社区管理和规范防治,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有利于患者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6.
胎儿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心理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胎儿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研究,探讨胎儿期经历大地震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远期影响。方法:1994/1995对唐山市14所学校年满18周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其中①胎儿期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出生时间为1976—07—29/1977—04—28,测评时年龄满18周岁的高三学生611例为实验组,男295例,女316例。将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1976—07—29/1976—10—28出生的为早孕组(地震时母亲已怀孕7—9个月);1976—10—29/1977—01—28出生的为中孕组(地震时已怀孕4~6个月),1977-01-29/1977—04—28出生的为晚孕组(地震时已怀孕1~3个月)。②胎儿期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出生地点为唐山市地震中心。出生时间为1977-07-29/1978-04-28,测评时年龄满18周岁高三学生601例为对照组,男250例,女351例。将对照组也分为3个亚组:1977-07—29/1977—10—28出生的为早孕组(地震后4~6个月母亲怀孕);1977—10—29/1978—01—28出生的为中孕组(地震后7~9个月怀孕):1978—01—29/1978-04-28出生的为晚孕组(地震后10-12个月怀孕)。两组调查评估均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测验室完成。结果:1212例研究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中对照组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57&;#177;0.53,150&;#177;49,t=-2.389,P〈0.01),其他因子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早孕组总评分和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因子分均高于实验早孕组(166.64&;#177;39.29,154.96&;#177;35.88;1.57&;#177;0.49,1.46&;#177;0.40;2.37&;#177;1.37,2.11&;#177;0.54;1.84&;#177;0.52.1.69&;#177;0.48;2.00&;#177;0.63,1.85&;#177;0.58;1.65&;#177;0.58,1.48&;#177;0.46;1.73&;#177;0.45,1.63&;#177;0.40,(P〈0.05-0.01)];实验晚孕组的总分和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和其他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晚孕组(153.55&;#177;38.33,145.09&;#177;38.05;2.05&;#177;0.58,1.90&;#177;0.54;1.68&;#177;0.50,1.57&;#177;0.50;1.86&;#177;0.64,1.68&;#177;0.58;1.62&;#177;0.48.1.53&;#177;0.43;1.59&;#177;0.49,1.49&;#177;0.44,(P〈0.05—0.01)]。③对照组三个孕期间比较,早孕组和中孕组的总评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晚孕组(P〈0.01);早孕组总分和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中孕组[166.64&;#177;39.29,158.39&;#177;36.70;2.37&;#177;1.37,2.10&;#177;0.54;1.81&;#177;0.58,1.69&;#177;0.53;1.84&;#177;0.52,1.74&;#177;0.46.(P〈0.05-0.01)。实验组三个孕期组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唐山大地震对孕妇的强烈应激影响到其子女的远期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3-06/2004-07于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经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为人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 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56.20&;#177;15.26),(28.62&;#177;6.21)分,P〈0.01;(87.34&;#177;19.56),(43.12&;#177;8.36)分,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动、精神病表现、迟缓分值差异显著[(20.47&;#177;8.56),(34.10&;#177;4.35)分;(6.10&;#177;5.89),(20.05&;#177;6.60)分;(26.47&;#177;10.93),(12.26&;#177;6.21)分;(7.60&;#177;6.04),0分;(13.67&;#177;4.70),(6.20&;#177;5.70)分,P均〈0.05]。 结论: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调动患者的生活兴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是探索其病因的主要方法之一,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选择2003-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男女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为患者组,男95例,女99例;年龄15-59岁。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按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当的条件招募的健康者187人为对照组,男88人,女99人;年龄18~42岁。本人及家庭无精神病史。两组对象均为湖南汉族(同民族的遗传同质性比较好)人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本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方法:①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阴性症状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评定于患者人院当天,在病房内完成。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纳人对象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基因型的分布频率。③各组间频数比较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②不同基因型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得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健康者18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的C/T基因型分布频率(26盘%)明显高于对照组(5.9%)(χ^2=32.71,df=1,P〈0.01)。患者组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14.4%)明显高于对照组(2.7%)(χ^2=36.19,df=1,P〈0.01)。②基因型为C/T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9-121分;9-42分,平均(20.08&;#177;6.16)分;8~41分,平均(1902&;#177;9.13)分;22-68分,平均(36&;#177;8.02)分。基因型为C/C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8~121分;7~39分,平均(19.2&;#177;5.88)分;8~40分,平均(19.02&;#177;8.98)分;22-68分,平均(36.4&;#177;8.32)分。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C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较健康者高。而基因型为T/C和C/C的患者在PANSS阴性,阳性症状和心理社会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慢性肾衰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6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后出院患者9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6)。治疗组于出院后的6个月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男性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和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男、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以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97例患者各量表评分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患者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减退(38.6&;#177;11.7)、勃起功能障碍(36.7&;#177;14.2)、性交过程焦虑(25.6&;#177;9.5)和性合作缺乏(21.4&;#177;12.5)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3.2&;#177;18.5,41.7&;#177;15.6,29.7&;#177;10.1,26.3&;#177;13.7),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7&;#177;2.894,P均〈0.05)。②女性患者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183.5&;#177;31.7)、性唤起(179.7&;#177;30.4)、性高潮(192.8&;#177;34.7)和性心理(186.4&;#177;40.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2&;#177;55.6,171.6&;#177;37.2,164.0&;#177;40.2,170.9&;#177;36.4),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4~3.060,P均〈0.05)。③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精力(6.2&;#177;2.01、情感(3.2&;#177;0.7)和社交活动(1.2&;#177;0.3)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177;2.5.3.6&;#177;0.9,1.7&;#177;0.2),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8~3.4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着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20.
心理行为干预对绝经期知识女性临界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绝经期患有临界高血压知识女性情绪障碍和血压波动的调控。方法:选择2002-03/2004-10湖州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因绝经期综合症状就诊的45名市内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知识妇女为观察对象,年龄42-57岁,平均年龄47.3岁,血压测定结果属于临界高血压范围(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1mmng=0.133kPa),具有2项以上绝经期综合症状,参与者均知情同意。结合观察对象平时所测血压数据,于心理行为干预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并与国内常模比较。同时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纠正绝经期女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实施3个月后再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主要观察血压变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实施心理和行为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实施前后症状自评量表阳性及阴性因子数比较。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45人均完成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施干预前观察对象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4.81&;#177;0.50,1.37&;#177;0.48,P〈0.01);(2.45&;#177;0.41,1.50&;#177;0.59,P〈0.011;(2.75&;#177;0.46,1.39&;#177;0.43,P〈0.01);(3.05&;#177;0.49,1.23&;#177;0.41,P〈0.01)]。②实施干预后观察对象症状自评量表阳性因子数比实施干预前减少,阴性因子数增多;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情绪急躁、体质量超标、饮食偏成、喜食油炸、不爱运动、饮酒吸烟的人数比例均下降,睡眠充足人数比例增多;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比干预前降低[(137.6&;#177;11.1),(145.7&;#177;14.2)mmHg,t=2.847,P〈0.05;(85.7&;#177;9.5),(94.2&;#177;12.1)mmHg,t=3.951,P〈0.01]。结论:绝经期患有临界高血压的知识女性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症状显著。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干预,可使绝经期患有临界高血压的知识女性改变生活方式,并降低临界高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