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镜治疗67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胃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7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止血治疗。对于有血管显露、凝血块的出血,采用黏膜注射针注射立止血溶液。对于小的活动性出血,采用氩气刀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灼烧。对于出血量较大者,直接使用金属钛夹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结果67例患者经胃镜下治疗后,初次止血成功者达66例,1例止血失败,转入外科治疗,初次治疗成功率98.5%。2例胃溃疡患者在止血成功48h后再次出血。本组最终64例止血成功,总有效率95.5%。结论根据出血灶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局部注射立止血、氩气刀和金属钛夹或多种方法联合的胃镜下止血措施,具有止血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胃镜下止血治疗。对于有血管显露和(或)凝血块的出血,采用局部注射立止血溶液。对于小的活动性出血,采用氩气刀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灼烧。对于出血量较大的病变,直接使用金属钛夹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结果 108例患者经胃镜下止血治疗后,经疗效判定,显效85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4%,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6例无效患者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胃镜直视下采取局部注射立止血、氩气刀和金属钛夹或多种方法联合的止血措施,具有止血速度快、疗效显著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及类癌等,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局部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窘迫、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2年来笔者应用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离子束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又称氩气刀)联合二氧化碳(CO_2)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1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蕤兰  侯玲  杨文霞  古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12-3112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周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证实的BE患者26例,在胃镜下用氩气刀对病变食管黏膜进行治疗,术后予抑酸剂和促动力剂.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疗效.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气刀治疗,直至BE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3例经一次氩气刀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复查仍有岛状BE样改变,再次行氩气刀治疗;2例行三次氩气刀治疗.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E,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粘膜喷洒用药、注射针局部注射、钛夹钳即时止血效果,为胃镜下联合止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5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直视下局部药物喷洒、注射止血、钛夹钳止血.结果 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止血成功率达95%.结论 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在胃镜下止血是一种微创手术.3种方法联合应用,止血率高、危险性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具有以直视、灵活、简便、快速、损伤小、费用低等优势,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素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79-1180
目的 观察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各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APC联合抗HP治疗(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半月后行胃镜复查.结果 经APC及抗HP治疗后行胃镜复查隆起性病变消退,HP阴性.结论 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多种消化道疾病经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的结果,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患者均在常规内镜检查时将氩离子导管沿着活检孔道送达腔内,对病灶处行灼烧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共有34例疗效满意,1例溃疡伴小动脉出血予APC止血后失败转为外科手术治疗,另一例管状腺瘤行黏膜切除术(EMR)后用APC修整残端,发生迟发性出血,遂行内镜下置钛夹封闭止血。结论氩离子凝固术应用于内镜下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频率,并评价对该型出血内镜止血效果。方法所有的Dieulafoy病均为内镜诊断,其中7例行内镜下止血术。结果Dieulafoy病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2.6%,注射止血、止血夹均能有效达到急诊止血的目的。结论内镜下治疗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疗效确切等优点,应作为该病的首选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胃Dieulafoy病)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探讨胃Dieulafoy病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胃Dieulafoy病患者,43例内镜止血,11例行单纯缝扎血管术,5例行楔形切除术,3例行胃部分切除术,5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 内镜止血成功率为76.8%(43/56),手术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成功率为100%.随访了45例患者,随访率72.58%(45/62),随访时间8个月至11年.复发再出血率:内镜治疗再出血率32.1%(9/28),单纯缝扎血管术再出血率为22.2%(2/9),楔形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患者无复发.结论 内镜治疗是胃Dieulafoy病首先方法,楔形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是根本性止血方法,单纯缝扎血管术可以迅速止血,技术及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可适当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氩等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不同胃肠道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60例胃肠道病变患者予以内镜下APC治疗.结果 疣状胃炎24例中2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22例(91.67%),随访胃镜12例,10例疣状病灶消失:消化道息肉病变28例,共治疗息肉62枚,随访12例,包括1例直肠巨大息肉,1例直肠巨大广基扁平葡型息内,APC治疗后病灶均基本消失;6例Barrett食管病灶彻底清除;2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均1次止血成功.结论 APC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的方法,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息肉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于50例患者共发现结直肠息肉97枚,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65枚,内镜专用氩气刀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进行压力自凝固术治疗32枚.结果 50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 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骁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8-17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氩离子凝固治疗以内镜所见整个病灶凝固为止。凝固次数依据息肉大小及生长部位决定结果:采集本院2004年6月~2009年12月126例患者共365枚息肉,其中320枚为直径〈10mm的息肉仅用APC清除,对于45枚直径〉10mm的亚蒂和细蒂息肉先行圈套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组织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息病变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熊斌 《江西医药》2013,(12):1151-1153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钛夹组对照组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组治疗组,在胃镜下,对照组钛夹对准出血并夹闭出血部位,治疗组先用含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注射,然后再用钛夹对准并夹闭出血部位。术后7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再出血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但对照组有5例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率17.24%,治疗组无再出血发生。两种止血方法比较,注射联合钛夹组的止血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优于单纯钛夹治疗。  相似文献   

14.
薛祥龙 《东南国防医药》2013,(6):568-568,572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e,DD)简称杜氏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是一种少见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国外报道此病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的20%左右[1],本文收集了我院2009-2012年的Dieulafoy病25例,其中13例行采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14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50例,氨气刀组50例,金属钛夹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首次止血,再出血,住院时间的参数.[结果]氩气刀组及金属钛夹组首次止血明显高于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P<0.05);金属钛夹组再出血低于其他两组(P<0.05),氩气刀组与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首次再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氩气刀组及金属钛夹组有效止血明显高于局部注射药物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特点,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特点,选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1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无痛胃镜下APC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手术前、中、后护理。结果 21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经APC治疗后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胃镜下APC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易操作等优势,治疗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好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在保证治疗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是从消化内镜诊断发展起来的治疗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其治疗方式众多,本文对目前最常用的注射止血法和新发展的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效果进行了统计比较,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为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急诊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APC组和注射组各50例。APC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5岁,十二指肠溃疡例24例,胃溃疡15例,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11例。注射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8.
氩离子凝固术在无痛苦胃、肠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苦胃、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胃黏膜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EA型的内镜专用氩气刀以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使用静脉麻醉下对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胃黏膜脱垂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78例息肉患者,其中食管息肉3例,胃息肉26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32例,结肠息肉12例,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息肉者3例,十二指肠和结肠均有息肉者2例,全部治愈。疣状胃炎16例,胃黏膜脱垂18例,全部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在无痛苦胃、肠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胃黏膜脱垂的方法,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度高,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的好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内镜下应用APC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对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联合应用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22例消化道出血,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内镜下应用APC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组成功止血35例,有效率97.1%,其中再出血者1例,再出血率2.9%。对照组成功止血19例,有效率86.4%,其中再出血者5例,再出血率26.3%。两种方法相比,前者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出血率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APC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消化道出血成功率高,再出血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氩气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 APC )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 ,有止血和破坏病变组织的双重作用 ,且不易导致出血和穿孔.我们自2009 年3月以来开展对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