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  许青青  林孔万  顾勇 《安徽医药》2022,26(5):849-854
目的 综合评价三联疗法(TT)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策略在心房颤动(AF)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卒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CAE)、出血事件、全因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18年的文章.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组,双联抗栓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治疗,三联抗栓治疗组则采取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房颤疗效;CHADS2以及HA-BLED评分;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监测指标;猝死、再发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三联抗栓治疗组冠心病合并房颤疗效、心功能的相关监测指标相比较双联抗栓治疗组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的CHADS2以及HA-BLE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联抗栓治疗组的CHADS2和双联抗栓治疗组无显著差异,而HA-BLED评分高于双联抗栓治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也一定程度增加了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情况。方法86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不同分为四组;华法林治疗组(49例)、阿司匹林治疗组(48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组(8例)和未抗拴治疗组(11例),对其抗血栓治疗情况进行总体分析。结果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组、华法林治疗组的血栓发成率分别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及未抗栓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与华法林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及未抗栓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抗栓药物虽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华法林的抗栓效果相对阿司匹林较好一些,但华法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较难控制,对于非瓣膜病引起的心房颤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者有可能成为除华法林之外的新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近年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不断研制开发,但临床如何权衡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的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降低PCI围术期心脏事件至关重要。本文复习近年相关资料,为临床PCI围术期规范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幸世峰  张颖  张岳  李鹏  胡强  孙理华 《安徽医药》2020,24(9):1740-174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药物治疗( MT)、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MT和单纯 MT三种方式对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 TVD)病人长期生存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 2009年 1月至 2015年 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597例早发性 TVD病人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在综合评估病情、指南推荐及病人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 PCI组病人采用 PCI结合药物进行治疗; CABG组病人采用冠脉旁路移植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 MT组病人采用单纯 MT。在完成造影检查后及治疗后,系统性收集所有预后的相关数据,随访后统计分析三种治疗方式的预后差异。结果(1)与单纯 MT组( 20.0%,13.3%, 40.0%,13.3%)比较, PCI组与 CABG组病人的全因死亡率( 5.8%,7.8%)、心源性死亡率( 2.9%,3.9%)、主要心脑血管事件(19.4%,17.6%)及再次血运重建( 5.8%,3.9%)的发生率显著较低( P<0.05)。(2)生存曲线显示, PCI组与 CABG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显著低于 MT组( P<0.05)。(3)对临床变量进行基线资料匹配校正后发现, PCI组与 CABG组的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与 CABG相比, PCI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再次行血运重建的风险。与 MT组比较, PCI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4)以危险因素为标准进行亚组分层,结果发现,对冠脉造影评分( SYNTAX)22~32、吸烟、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的病人,行 PCI治疗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单纯 MT组( P<0.05)。对 SYNTAX评分 22~32、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的女性病人,行 CABG治疗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 PCI组与 MT组( P<0.05)。结论整体而言, PCI+MT、 CABG+MT比单纯 MT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早发性 TVD病人预后。但合理的早发性 TVD的治疗方案需临床医师结合 SYNTAX评分、病人病史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义  王万虹  张荣林 《江苏医药》2021,47(8):857-85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扩张(CAE)患者的临床特征、抗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术明确CAE患者48例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48例CAE患者中,孤立性CAE 12例(25.00%),高血压病史29例(60.42%),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8例(37.50%),局限性扩张33例(68.75%).扩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片联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择期行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所有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术后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服三七总皂苷片300 mg/次,3次/d.随访观察1年,检测2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ADP血小板聚集抑制达标率等,记录不良事件与联合用药情况,评价1年心血管事件.结果 ①观察组和对照组AA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5±11)%、(79±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观察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22)%比(45±20)%,P <0.05];观察组ADP血小板聚集抑制达标率为66.0%(396例),高于对照组[44.3%(260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20例)和7.8%(4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增加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陈明  霍勇 《中国处方药》2006,(11):10-13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即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已被所有专家认可。当我们不断推荐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同时,应该强调抗栓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抗栓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因,同时参考相关指南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计划;检索中国知网收集血小板减少相关抗栓治疗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血小板减少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其出血风险主要是年龄≥65岁、存在出血倾向以及合并使用抗栓药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后,建议临床医师予以全剂量贝米肝素钠注射液+盐酸决奈达隆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医师予以复方皂矾丸、咖啡酸片和升血小板胶囊,但用药后患者出现腹泻,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升血小板胶囊,临床医师采纳建议。患者出院时,临床药师建议出院抗栓治疗方案为单用抗凝或择期抗凝,临床医师考虑该患者目前血小板减低、尿潜血(+)和大便隐血弱阳性,故选择择期抗凝治疗,并嘱出院带药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血栓栓塞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94.00%,两组相较对照组明显治疗有效率较低,存在显著差异(P <0.05);对照组患者的轻微出血、胃肠道反应、皮疹、造血功能异常、恶心、腹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诸多不良情况均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可以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并且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用药安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祖丽  马萍  陆克琴  徐素芹  吴丽  吴杨 《安徽医药》2016,20(9):1791-179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20.4%)(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陈俊  章萍  王岳松  李娟  李春坚 《安徽医药》2016,20(6):1034-103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PCI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笔者综述TAPT在PCI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首次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住院,经PCI术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且出院时心电图显示V1~V6至少2个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患者232例,选出入院至出院半年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心率、血压、心电图Q波数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数目(17段分区)、药物治疗等]完整的患者202例,根据心脏是否扩大分为心脏扩大组(53例)和心脏未扩大组(149例),观察入院至出院半年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回顾性分析药物对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随访率87.1%(202/232),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结束时,心脏扩大组ACEI/ARB的服用率明显低于心脏未扩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 (42/53)比92.6%( 138/149),P<0.05].入院、出院、随访结束时,心脏扩大组β受体阻滞剂的实际使用剂量与基数剂量比值均低于心脏未扩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1.4±1.1比2.0±1.4,P<0.01;出院时:2.4±2.0比3.2±2.4;随访结束时:2.9±1.7比3.7±2.2,均P<0.05);随访结束时,心脏扩大组ACEI/ARB的实际使用剂量与基数剂量比值低于心脏未扩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9比1.7±0.9,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诊结束时ACEL/ARB剂量不足是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直接PCI治疗但已有明显Q波形成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扩大的可能性较大,药物剂量不足不利于阻止心室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药师参与1例由抗磷脂综合征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临床药师在患者抗栓治疗与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增加并存时,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升高血小板治疗方案,确定抗栓启动时机以及抗栓药物。结合病情变化,调整治疗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以及临床随访。经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持续反应良好,及时启动并调整抗栓治疗后病情平稳,予以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临床药师结合专业特点,查阅相关循证医学的证据,发挥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栓治疗)与试验组(3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给药3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D二聚体(D-D)等炎症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 <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阿司匹林抗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卒中发生率比正常窦性心律高5.6倍。减少非瓣膜性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是抗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80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栓治疗状况,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抗栓疗法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拟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实施第一次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93例,其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25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235例。根据术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2组再分别分为抑郁组(>52分)和非抑郁组(≤52分)。分别对比CABG组和PCI组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发生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BG组术后抑郁的发生率34.88%(90/258)高于PCI组22.98%(54/235)。(1)CABG组。抑郁组年龄、女性、饮酒史、既往抑郁史、术前抑郁、麻醉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女性和术前抑郁是CABG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2)PCI组。抑郁组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介入治疗时间和支架植入数目均高于非抑郁组(均Ρ<0.05);女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介入治疗时间长是PCI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CABG或PCI术后均有较高比例的抑郁发生,女性是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组在双联基础上加西洛他唑100mg/d。记录分析2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结果差异,随访观察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3)mm比(1.35±0.32)ml/1,P〈0.05];观察组管腔晚期丢失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33)mm比(0.71±0.23)mm,2.3%(2/86)比11.2%(9/80),均P〈0.05]。随访1个月及1年,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3%(2/86)比8.8%(7/80),P〈0.05;1年:5.8%(5/86)比11.2%(1/80),P〈0.05];次要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1.16%(2/86)比1.25%(1/80);1年:2.3%(2/86)比2.5%(2/80),P〉0.05]。结论PCI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两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周元  许邦龙  高峰 《安徽医药》2019,23(4):657-660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房颤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每天两次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治疗,调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至2.0~3.0之间;同时两组均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实验室指标变化、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栓塞事件发生率(8.9%)与对照组(1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8,P=0.215);达比加群酯在降低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实验室指标上较华法林更优,同时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06,P=0.036);两组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抗凝治疗中与华法林的疗效相似,且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更高,是此类病人抗凝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王悦  李雅君 《中国医药》2013,8(1):10-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2例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1例。所有患者PCI术前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后口服氯比格雷75mg/d,共6个月,阿司匹林300mg/d,连续4周后改为100mg/d终生服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自PCI前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连续应用4周后改为20mg/d应用6个月。观察6个月后2组患者服药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十预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1.5%),且均为消化道小出血;对照组发生消化道m血15例(7.5%),其中4例消化道大出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地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会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