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NYHAⅡ~Ⅳ级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NK细胞数目,应用改良MTT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CHF患者循环NK细胞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降低,并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0.873,-0.949,P均〈0.001)。结论 CHF患者NK数目和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可能是CHF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可能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I-IF)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NYHAⅡ-Ⅳ级的CI-I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NK细胞数目,应用改良MIT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CHF患者循环NK细胞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降低,并与心力衰竭程度呈负相关(r=-0.873、-0.949,P均<0.001)。结论CHF患者NK细胞数目和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可能是CHF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NYHAⅡ-Ⅳ级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全血NK细胞数目和血清、培养上清中白细胞结素6(IL-6)含量,并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1)CHF患者循环NK细胞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降低,并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0.873,-0.949,均P〈0.001);(2)CHF患者血清、培养上清和IL-2刺激后上清中IL-6显著增加(均P〈0.001),并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r=0.988,0.984,0.982;均P〈0.001);(3)IL-2刺激可能使CHF患者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P〈0.001)。结论 NK细胞数目和活性下降可能是CHF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索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rq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抑制性受体(killerimmunoglobulin—like inhibitionreceptor,KIR)基因与HLA—Cw配体匹配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对27名健康人取新鲜外周血20ml,用NK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盒负向分选高纯度NK细胞。对30例初治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取新鲜骨髓液10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CD158a,CD158b表达水平。取健康人和患者的外周血各2ml,以PROTRANS法抽提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分别检测HLA—Cw、KIR基因。MTT法检测KIR与HLA—Cw基因不同组合的NK细胞对A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结果表明:分选后的NK细胞,纯度为(90.8±6.08)%。NK细胞KIR基因与靶细胞HLA—Cw等位基因的匹配数少则NK细胞的杀伤效应强,0个等位基因匹配的杀伤率为(50.66±8.40)%,1个匹配与2个匹配的杀伤率分别为(38.28±6.71)%,(19.74±4.15)%,(F=20.226,P〈0.001)。NK细胞的KIR表达水平与杀伤作用也有一定的联系(F=16.276,P值〈0.001)。结论:NK细胞对A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抑制性KIR/HLA—Cw的匹配数及KIR的表达相关,匹配越少、KIR表达越低,杀伤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及放化疔对其的影响。方法6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分析其变化。结果(1)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h/Ts细胞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而Ts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2)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Ts比例与患者性别、肿瘤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病变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3)放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Th细胞、Th/Ts细胞比值及NK细胞均上升(P〈0.01),而Ts细胞降低(P〈0.05);单放组总T细胞、Th细胞、NK细胞较同步组升高更显著。结论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患者的免疫监测。放疗及化疗应着重围绕提高总T细胞、Th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econda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血清可溶性CD25(sCD25)水平的检测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继发性HLH疑似病例38例,25名正常健康人员作为对照,采用LDH释放法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血sCD25的水平,38例疑似病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分为排除组和诊断组,比较各组NK细胞活性及sCD25水平的差异,同时比较确诊组确诊前后各项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结果表明:38例疑似患者中有22例最终确诊为继发性HLH,其NK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sCD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确诊组患者的NK细胞活性和血清sCD25水平在疾病早期100%出现异常。结论:NK细胞活性及血清sCD25水平的检测对于继发性HLH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水平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采用LDH释放法检测16例凝似HPS患者和25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并将确诊继发性HPS患者的NK细胞活性与正常人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6例疑似HPS患者中有8例最终确诊为继发性HPS,其NK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已确诊患者的NK细胞活性在疾病早期即出现异常。结论:NK细胞活性的检测对于HPS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生长激素(rhGH)改善烧伤患者的免疫状况的作用。方法42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rhGH治疗;并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细胞化学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了2组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和用药后第7、14天外周血的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和NK细胞毒因子(NKCF)活性。另取20名体检合格的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烧伤后24h内,2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第7、14天,实验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仍处在很低水平,而治疗组上述3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rhGH可明显提高烧伤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和NKCF活性,能够提高烧伤患者受抑制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水平;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和LDL水平明显增高(P〈0.001),HDL明显降低(P〈0.001);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浆VCAM1、ICAM1和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浆脂联素水平与TC、TG、LDL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HDL成正相关(P〈0.001),与血浆VCAM1、ICAM1、E-选择素水平成负相关。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于欣  杨震  韩学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9):1636-1638,1640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9例基础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查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及TGF-β1浓度,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r=-0.78,P〈0.01;r=-0.81,P〈0.01)。CHF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1)。且心衰越重,上述变化越明显。结论CHF患者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炎性反应因子升高,抗炎因子降低,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因子的浓度可以作为CHF患者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尾加压素Ⅱ(UⅡ)的水平,探讨其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及与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免疫法测定20例CHF患者及2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Ⅱ及全血BNP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血清UⅡ及全血BNP水平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BNP〉590pg/mL的CHF患者的血清UⅡ水平明显高于BNP〈590的pg/mL的CHF患者(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uⅡ显著增高,有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肾功能异常者心力衰竭(心衰)的准确性,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不同的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的诊断界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心衰的患者106例(心衰组)和同期的体检健康者99例(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NT-proBNP和血肌酐(Scr)的测定,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受试者全血NT-proBNP浓度,应用Levey公式得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在心衰组和对照组中,肾功能异常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5);两组受检者的NT-proBNP和eGFR均呈负相关(对照组相关系数为-0.274,P〈0.05;心衰组相关系数为-0.478,P〈O.05)。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到肾功能正常者NT-proBNP诊断心衰的临界值为161ng/L,而肾功能异常者诊断界值升高,为460ng/L。结论GFR是影响血清NT-proBNP浓度的因素,肾功能异常时心衰患者NT-proBNP诊断界值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和健康者72例,检测其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比较,以及不同心功能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间的NT—proBNP、LVEF和LVEDd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研究对象的NT—proBNP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3,P〈0.01),与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0.801。P〈0.01)。结论观察NT—proBNP水平变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射血分数(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②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高凝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NTI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及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323例CHF患者,入院后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电解质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甲状腺功能分组,比较两组血清钠浓度、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23例CHF患者中81例(25.08%)伴NTIS.NTIS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均<0.01),而血清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均<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相关(P<0.01),FT3是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为住院时间最主要的影响因子;FT3水平与血清钠浓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相关(P<0.01).结论 NTIS在CHF患者中常见,低T3状态的CHF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FT3是影响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帅虎  梅敏  陈雄毅  刘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15-1316,1318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分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246例,健康对照组3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将心功能分为Ⅰ~Ⅳ级,分别测定各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BNP浓度,对受试者进行BNP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各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并比较Ⅲ级、Ⅳ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数周前后BNP浓度。结果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cut off)为98.5pg/mL,诊断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94.5%;不同分级衰竭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3(P<0.01);Ⅲ级、Ⅳ级患者治疗数周后BNP水平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接近30%。结论 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心肌标志物,可以作为评价心脏功能分级的一个客观指标,帮助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和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TH与BNP之问的关系,探讨其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CHF患者100例(CHF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T3、T4、FT3、FT4、rT3和BNP水平.结果 CHF组血清T3、FT3、T3/r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逐渐下降(P<0.05),而血清rT3、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心功能小全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相似文献   

18.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诊断意义以及对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设心衰组65例,对照组92例,测定血浆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评价NYHA心功能分级。出院复查一次,随访病人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①心衰组NYHAⅡ、Ⅲ、Ⅳ级与对照组的血浆ln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功能越差血浆ln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②lnNT—proBNP(取自然对数ln)与LVDd呈正相关(r=0.423,P〈0.01),ln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1)。③NT—pro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显示,当cut—Off值定为459pg/mL时,正确诊断指数最高(0.578),此时敏感度76.7%,特异度100%。④心衰患者出院时NT—proBNP升高组45例,正常组20例。升高组3个月内因心衰再住院者20例(44.4%),正常组2例(10%)。【结论】NT—proBNP是诊断心衰的可靠指标,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NT—proBNP变化水平可有效地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