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5例HP阳性的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患随机分为二组:第一组43例,每次口服奥美拉唑0.6-0.8mg/kg.d,甲硝唑18mg/kg.d,均每日2次,羟氨苄青霉素40mg/kg.d,每日4次,2周为1疗程,第二组为42例,给药方式同第一组,只是疗程缩短为1周,疗程结束后每日服用奥美拉唑0.6-0.8mg/kg.d,持续1周,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胃镜及HP,结果:第一组因过敏性皮疹5例而退出观察,3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9.4%和83.3%,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1%和88.1%,结论:第一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第二组,但无显差异性(P>0.05),两组均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2.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经胃镜检查和HP检测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服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g,2次/d,疗程1周;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观察组4周后溃疡愈合率为83.3%,HP根除率为76.7%;对照组为66.7%,Hp根除率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单-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等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1年12月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应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用Rev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个试验包括1307例患者.其中4项试验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n=915,OR=1.66,95%C1:1.22~1.26,P=0.001);有效降低三联疗法相关性不良反应(n=1305,OR=0.32,95%CI:0.17~0.63,P=0.008),特别是腹泻的发生率(4项试验,n=1215,OR=0.42,95%CI:0.27~0.64,P<0.0001);但2组间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显著性提高Hp感染的根治率,降低三联疗法总体相关性不良反应,特别是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对照组24例延用奥美拉唑、啊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组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1.7%、94.4%,对照组分别为75.0%、87.5%.康复新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提高愈合率和HP清降率.  相似文献   

5.
李达斌 《中国药业》2014,(14):93-9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胃康灵,治疗时间为4周。通过胃镜检查、HP检出率、症状观察和不良反应等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上腹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上腹不适消失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康灵联合三联疗法可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ou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pyloric ulcer,PU)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和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最主要原因.治疗PU、根除HP的方案很多.现试用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PU和根除HP,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PU)的主要措施之一,以质子泵抑制药(PPI)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是近年来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本文将HP阳性的PU患者分成两组,用两种三联方案治疗,观察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PU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90%~100%有Hp感染,而胃溃疡50%~70%有Hp感染,根除Hp后可使溃疡愈合,并使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1]。雷贝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H+-K+-ATP酶部分可逆地结合,起到  相似文献   

10.
余晓  杨俊 《中国乡村医药》2013,(7):10-10,1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密不可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达到70%~90%[1]。在抗HP治疗中,目前有较多方案,各有优劣。理想的HP根除方案,应具有根除率高、简便、疗程短、价格便宜、顺应性好、不良反应少及耐药性低的特点。我们比较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小檗碱(黄连素)的三联疗法和雷贝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对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影响及价格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种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均为Hp阳性,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进行治疗,经1周治疗,改为口服20mg奥美拉唑治疗3周。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进行治疗,经1周治疗,改为奥美拉唑口服,治疗3周。经过4周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与根除Hp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0%与33.3%,有效率分别为90%与83.3%,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的根除率分别为93.3%与53.3%,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所采用的三联疗法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1.6%,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37例,占92.5%,对照组HP转阴35例,占92.1%,两组HP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好,在抑制胃酸分泌及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3.
贾永雄 《医药导报》1999,18(4):258-259
目的:探讨廉价高效的HP根除方案。方法:选择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14例;治疗组应用呋喃唑酮、阿要、果胶铋、雷尼替丁4药联合治疗,观察其溃疡愈合及HP根队情况。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HP根除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此方案价廉、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方法对7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对照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均为饭前口服,连续服用1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4%和94.3%,二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6%、91.4%,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7.1%,二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具有疗效好、费用低的优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育海 《淮海医药》2015,(3):252-253
目的探讨含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兰索拉唑30 mg,每日2次,盐酸左氧氟沙星0.2 g,每日2次,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对照组予兰索拉唑30 mg,每日2次,克拉霉素0.5 g,每日2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2次;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电子胃镜、组织病理染色HP检测、14C-尿素呼气试验以作对照。结果 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HP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渐增,而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根治率高,且价廉,副作用小,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4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疗程为7d,后改为奥美拉唑20mg/次,1次/d,疗程为4周。4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2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疗程为7d,后改为雷贝拉唑20mg/次,1次/d,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88.1%、治愈率为85.7%、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66.7%、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溃疡治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顾院明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84-185,204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82例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乙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与乙组Hp根除率8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10d序贯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对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3月~2023年6月惠安县医院收治的9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6例),分别采取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时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以评价内镜疗效,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以及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镜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83%(45/46)和91.30%(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40/46)和76.09%(35/46),χ2=8.785和3.903,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44.30±8.46)pg/ml、C反应蛋白(8.05±2.54)mg/L、胃泌素(58.5...  相似文献   

19.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PU)是多发常见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Hp)与PU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已被大量的研究证实,70%~90%的GU和95%~100%的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胃内存在Hp感染。过去“无酸、无溃疡”的理论虽是治疗PU的基本模式,但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无Hp、无溃疡”的新观点,虽未得到公认,但它将为PU特别DU的治疗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1]。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以铋剂为主的三联疗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囊素铝片联合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三联疗法治疗的参照组(n=43)和接受尿囊素铝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联合组(n=43)。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联合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HP清除率与参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尿囊素铝片联合三联疗法的运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具有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