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1级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velocities,baPWV)和血浆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人选高血压1级患者63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60、120d的血压、baPWV和EMPs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结果63例高血压1级患者治疗前后在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循环EMPs水平、baPWV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baPWV及lg—EMPs与收缩压(r=0.846,0.597:P〈0.001)、舒张压(r=0.619,0.428;P〈0.001)及血清内皮素-1(r=0.803,0.454;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801,0.569;P〈0.001)、白细胞介素-6(r=0.844,0.567;P〈0.001)浓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浓度呈负相关(r=-0.482,-0.127;P〈0.001)。患者baPWV与lg.EMPs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开展baPWV监测对于评估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泓  战芳珍  贾文美 《山东医药》2006,46(34):72-72
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并积极控制其发展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研究表明,脉搏传导速度可评价动脉弹性功能。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踝脉搏波速(BaPWV),探讨2型糖尿病脉搏传导速度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Hua Q  Tan J  Liu DX  Wen J  Xing X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088-109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颈-桡动脉PWV(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517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72例,女245例,年龄17~82岁,平均(52.0±13.0)岁]和118例健康人[其中男52例,女66例,年龄19~82岁,平均(54.2±13.8)岁]进行PWV检测。结果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PWV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01),而颈-桡动脉PWV无此变化趋势;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高(P<0.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颈-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舒张压是影响颈-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各标准化回归系数P<0.001)。结论年龄和血压组分对高血压患者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不同。对大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检测较外周中等动脉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脉弹性功能检测的理论与实践(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 (marker)之一。虽然脉压也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 ,但是脉压大小是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通常临床上肱动脉部位测得的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晚期标记 ,不能将脉压作为敏感与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虽然血管超声、磁共振方法通过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动脉腔径变化也可获得动脉弹性功能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与肱-腘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之间的关系。方法按JNC7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42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和ba PWV测定,取左侧(Lba PWV)、右侧(Rba PWV)测定的高值来分析,以ba PWV 1 400 cm/s为界值,将入选病人分为ba PWV≥1 400 cm/s组、ba PWV1 400 cm/s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白昼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等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ba PWV≥1 400 cm/s组与ba PWV1 400 cm/s组比较,ba PWV≥1 400 cm/s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白昼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明显高于ba PWV1 400 cm/s组(P0.05~P0.001);ba PWV≥1 400 cm/s组的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任一时段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与ba PWV的增高明显呈正相关。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与ba PWV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与苯那普利相比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无靶器官损害的青年高血压初治患者128例,分为阿罗洛尔组(63例)和苯那普利组(65例),分别控制血压达标,并在用药前、治疗后3和6月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比较两组患者及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阿罗洛尔组与苯那普利组均能控制血压达标,阿罗洛尔组心率和舒张压降低更明显。治疗后6月,两组baPWV较治疗前降低[阿罗洛尔组:(1279±40)比(1625±48)cm/s;苯那普利组:(1329±28)比(1564±62)cm/s;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ba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AB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罗洛尔有更好的降低舒张压的作用。控制血压可以使baPWV降低,但不影响ABI。阿罗洛尔与苯那普利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DM)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差异。方法测定我院41例EH、40例EH+DM患者及43例健康人的血压、脉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清肌酐及baPW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H+DM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E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H组:除血压、脉压、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外,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aPWV在EH组和EH+DM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DM组又显著高于EH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baPWV显著高于EH者,后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baPWV升高与血压、脉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3种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之间的相关性及不一致性。方法选取门诊高血压患者1306例,其中610例同时测定C1和C2,428例同时测定AI与PWV,208例同时测定C1、C2与PWV,60例同时测定C1、C2、PWV与AI,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同一个体无论进行两种还是3种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均显示,C1和PWV显著负相关,C1和C2显著正相关,AI与PWV、C1、C2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PWV、C1和C2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状况较为一致;AI与PWV、C1和C2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3种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之间的相关性及不一致性.方法 选取门诊高血压患者1306例,其中610例同时测定C1和C2,428例同时测定AI与PWV,208例同时测定C1、C2与PWV,60例同时测定C1、C2、PWV与AI,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同一个体无论进行两种还是3种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均显示,C1和PWV显著负相关,C1和C2显著正相关,AI与PWV、C1、C2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PWV、C1和C2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状况较为一致;AI与PWV、C1和C2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选取合肥市某医院2009-09-2010-08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24例,其中男女各223例和201例,年龄(65.6±11.9)岁,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挠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和颈远端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9例,根据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将患者分为对照组(PWV<0.9m/s,n=42)和观察组(PWV≥0.9m/s,n=37),两组患者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及二者比值(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与LVMI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347,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心重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检测动脉弹性对于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16例,给予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 mg/d)作为基础治疗,2 w后随机分为联合组、降压组及降脂组,每组72例。分别给予坎地沙坦(8 mg/d)和(或)瑞舒伐他汀(10 mg/d)降压、降脂治疗12个月。测量血压、血生化、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三组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下降幅度较降压组、降脂组显著(P<0.05)。结论降压联合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弹性,强于单一的降压或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82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组)54例。观察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变化,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动前血压、脉压及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等因素与亚极量运动收缩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亚极量运动收缩压较高[(190±13.2)mm Hg vs.(136.7±15.3)mm Hg,(1mm Hg=0.133k Pa)P0.05],上升幅度较高[(39.0±12.1)mm Hg vs.(21.7±10.4)mm Hg,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前收缩压、ba PWV及脉压与亚极量运动收缩压线性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极量运动时血压升压反应高于正常人,其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运动前收缩压、ba PWV及脉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9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按照动态脉压值分为动态脉压<60 mmHg组(112例)和动态脉压≥60mmHg组(117例)。2组均行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生化检测。结果动态脉压≥60 mmHg组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动态脉压<60 mmHg组(11.5±1.4 m/s比10.3±1.2 m/s,P<0.01);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偶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呈正相关(r=0.302,0.248,0.224,0.306,0.365,0.466,0.492,0.372,0.552,0.546,0.488,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 h脉压、24 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础PWV,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常规组选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5mg,1次/日,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PWV。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瑞舒伐他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PWV分别低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PW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降压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n=42)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LDL-C、HOMA-IR和baPWV均有下降;综合康复组较对照组血压、LDL-C、HOMA-IR和baPWV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综合康复能进一步降压并改善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7例。所有入选者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92例,PWV〈0.9m/s)和观察组(155例,PWV≥0.9m/s)。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及各种因素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血压变异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24h收缩压-标准差、空腹血糖、晨峰血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可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的的上述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均持续降低,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更为有效地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17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18~65岁)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合作方程(CKD-EP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高血压病患者分成两组:111例肾功能异常组[eGFR90 mL/(min·1.73 m~2)]和206例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BaPWV、血脂组合、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以eGFR90 mL/(min·1.73 m~2)作为诊断早期肾损害的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BaPWV诊断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①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BaPWV、收缩压、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BaPWV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339,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及胱抑素C后,BaPWV仍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98,95%CI:0.997~0.999,P0.05)。③ROC曲线显示BaPWV的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6~0.736),且当BaPWV取1 479.5 cm/s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56.3%。结论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BaPWV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关,且BaPWV对诊断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具有一定的意义,BaPWV1 479.5 cm/s可作为诊断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较为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共146例,根据Hcy的四分位间距水平分成四组,同时根据BaPWV≥1400 cm/s为异常界值,分成BaPWV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Hcy,测定双侧BaPWV。结果 Hcy与年龄、吸烟史、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及BaP-WV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8、0.272、0.608、0.575、0.460及0.351,P<0.05),BaPWV与Hcy、SBP、PP及PPI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1、0.322、0.322及0.253,P<0.01)。以BaPWV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PP和Hcy是高血压病患者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