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周玉娟  黄均英  林雨 《广西医学》2009,31(5):676-677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308例(33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典型荧光素渗漏点164例,占53.2%;不典型渗漏点144例,占46.8%;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区44眼,位于中心凹外无血管拱环内103眼,超越无血管拱环外183眼。荧光渗漏点位置对患者视力影响有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荧光渗漏部位、渗漏点数,对了解该病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素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116例(133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及检查中出现的副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表现为典型荧光渗漏72.2%,色素上皮脱离16.6%,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73.7%,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30.8%,晚期视乳头强荧光45.1%;常见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心悸胸闷,荨麻疹,晕厥等。结论:荧光素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机的探讨、鉴别诊断、追踪观察,及对患者身心影响等方面存在局限。如能结合病史、体征及靛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等检查将使上述局限性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后极部视网膜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和/或色素上皮脱离,此病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得到确诊.现将1989年~1992年在我院门诊诊断为中浆病的139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黄斑水肿为特征,多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目前我院眼科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眼底定位、眼底激光治疗及愈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影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zoretinopathy,CSC)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诊断为CSC患者90例.入院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和视力检查,治疗后随访6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4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历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根据荧光造影给予药物或激光治疗。结果:14例患者效果良好。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多见于青壮年的眼底病。根据造影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52眼)复发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行激光光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1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了解渗漏点封闭情况。结果:激光光凝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35眼,17眼视力无变化,40眼治疗后2周-1月间黑影及视物变形症状消失,37眼治疗2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有2眼需要再次激光光凝渗漏点。所有病例随访6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药物疗法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交的疗效不确切、复发率高.[病例报告]分析自1999年4月到2002年4月间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接受激光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00例,治愈率达87.1%.[讨论]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交时封闭渗漏点确切,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临床检查患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71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符合临床诊断的患者。检测血清及枕后新毛发中锌,铜含量。其结果表明,血清中锌含量三种眼底病患病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清吕铜含量及毛发中锌,铜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血清与毛发中锌,铜的相关性小于1,提示视网膜发生病变时血清锌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在重症非典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中,停用皮质类固醇对于视网膜脱离复位、解除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 PE)渗漏及提高视力(VA)的作用。设计:前瞻性,非比较性观察性病例序列研究。受试者:皮质类固醇治疗的17例重症非典型CSC患者的24只眼。在17例患者中,16例误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其眼部病变。这些患者被误诊为脉络膜炎、小柳综合征或其他类似疾病且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干预:临床观察或激光光凝术。主要观察指标:视网膜复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R PE渗漏解除、Snellen视力表VA提高。结果:停用皮质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76例76眼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讨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病程经过。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了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并以5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要表明,30例病人中27例F-VEP有异常改变,表现为峰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波幅降低大都发生在P100波。F-VEP异常的病人多存在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绝大多数人有染料渗漏。从以上检查结果分析F-VEP较盲点及眼底荧光造影敏感,且条件较少,无痛苦,所以F-VEP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32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接受扩血管药、抗生素、维生素加用和不加用皮质醇类激素治疗,以分析皮质醇类激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两组在视力和眼底改善、综合疗效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应用激素组的入院后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更长。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时应用激素无益。  相似文献   

1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常见于20~40岁的男性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局限性浆液性脱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证实这种视网膜脱离起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的关系,我们对23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有视物模糊、眼前暗区;跟底黄区色素紊乱,视网膜下黄白色细小沉着物;眼底荧光血管造见强荧光斑点,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明显渗漏点;23例均无特殊用药5 ̄18个月随访,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本病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临床症状相似,只有靠  相似文献   

16.
    
陆颖丽  李鑫 《安徽医学》2012,33(11):1502-1503
目的了解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例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其中4例门诊首诊均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6例患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VKH后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明确区别早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1例40岁男性患者,黄斑中心凹持久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0个月。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3。渗漏点接近黄斑中心凹,因此使用氩激光光凝治疗不安全。使用二极管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功率120m W,光斑直径1.2m m,时间60s),覆盖整个脱离区。1周后视网膜下液减少。2个月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无更多渗漏及视网膜下液。3个月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为0.4。对于慢性、持久性黄斑中心凹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瞳孔温热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邢咏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46例(48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对后极部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脱离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可清晰显示后极部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脱离形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36例38眼占总眼数的76.17%)、神经上皮层并色素上皮层脱离(8例8眼占总眼数的16.67%)、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2例2眼占总眼数的4.17%)3种表现。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见的OCT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并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OCT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临床检查患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7l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符合临床诊断的患者。检测血清及枕后新毛发中锌、铜含量。其结果表明,血清中锌含量三种眼底病患病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中铜含量及毛发中锌、铜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与毛发中锌、铜的相关性小于1,提示视网膜发生病变时血清锌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FA和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就诊的20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患者20只眼,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2项检查技术,根据眼底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和病变部位的形态学特点,对眼底病变的情况做出评估。结果:FFA造影检查时20只眼中的12只眼病灶中央先出现针尖状渗漏,然后彩呈墨渍样扩大,8只眼黄斑区早期出现针尖大小的渗漏点,晚期逐渐扩大像冒烟样向上喷出;OCT检查13只眼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黄斑中心凹曲线消失,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7只眼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脱离,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增厚脱离,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见液性暗区,局部见RPE层波浪状脱离,RPE层下见液性暗区。结论:FFA检查能敏感的观察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血管渗漏的程度,OCT对于小的神经上皮脱离很敏感,并有效的进行定量分析,在实际的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利用上述2项检查以达到更加准确而有效的临床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