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阴阳及脏腑角度论述了绝经前后诸证总的病理特征是阴常不足,阳常虚,肾-天癸-胞宫-卵巢轴的失衡。围绝经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属阳不入阴,骨量减少属肾精亏虚,抑郁障碍属阳虚阴盛。因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时应注意调理脏腑阴阳的原则,采用阴病治阴,阳病治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得道 《山西中医》2000,16(1):42-44
3.1.4 阴阳偏胜与五行乘侮3.1.4.1 阴阳偏胜:基本病变中的寒热二证,主要就是阴阳偏胜的结果。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病变与阴阳偏胜有关,如虚证属阴,实证属阳;表证属阳,里证属阴;气证属阳,血证属阴等等。这些病变,虽然不以阴阳偏胜为主,但都具有阴阳偏胜的某些特点或倾向...  相似文献   

3.
失眠又称"不寐"、"目不瞑",是一种难治性的常见病症, 它既是一种临床疾病,又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迈体虚或禀赋不足,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的不足,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相似文献   

4.
<正> 一、以阴阳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答:1.就脏腑分阴阳,应是: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按脏腑功能特点分) 2.就五脏分阴阳应是:从位置上区分,心、肺位于膈上,上为阳故属阳;肝、脾、肾位于膈下,下为阴故属阴。按五行属性分则心(火)、肝(木)属阳;肺(金)脾(土)、肾(水)属阴。  相似文献   

5.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11):16-16
1.睡眠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沂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 系。正常情况下.卫气昼沂于阳经.夜沂于阴经,阴阳失 调.阳不入阴产生失眠;阳不出表产生嗜睡。又心神不 安亦可导致夫眠。 2.失眠又称”不寐”.是阳盛阴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 3.不易入睡,兼见心烦多梦.潮热盔汗.腰膝酸软者.属 心肾不文。由水 4.睡后易醒,兼见心悴、纳少反力、舌淡脉虚者.属心脾 两虚。由气血虚.心神失养而致。 5.夜卧不安.兼见脱闷唆气,腹胀不舒.舌苔厚腻者.属 食滞内停。是由胃失和降.法气上犯,扰动心神不致。 6.时时惊醒.兼见晗晕胸闷.胆临心烦.口…  相似文献   

6.
医宗阴阳,阴阳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天属阳,地属阴,阴阳相对。  相似文献   

7.
正失眠属于功能性疾病,主要是指睡眠的开始和(或)持续阶段发生障碍,致睡眠时间和(或)质量达不到个体需求而影响日间功能的主观症状。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报告显示仅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其余76%的人均表示入睡困难。失眠属中医"不寐"、"不得卧"范畴,病机总属"阳不入阴",治疗多以调节脏腑阴阳为总则。子午流注是以"按时、定时"治疗为主的理论体系,能够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开阖规律而定时治疗以调节阴阳,从而恢复睡眠。临床中子午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源,其中关于诊法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现择其要点浅析如下,错误之处,望斧正。 1、先别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古人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人体也不例外。以人体组织结构而言,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  相似文献   

9.
一、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二字虽是抽象代名词,但有它一定的原始意义。阴阳应象大论说:“水为阴,火为阳”,又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以凡是属热、属上、属外、属无形、属气体、动的、亢进的……均为阳;属寒、属下、属内、属有形、属物质、静的、衰退的……均为阴。又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上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  相似文献   

10.
丁琳琳  蔡慧君  纪云西 《新中医》2023,55(12):204-207
基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从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探析不寐的病机和治则用药之法。分析 认为,不寐的病机本质在于人体阴阳失和,阳不入阴。人体阴阳的生化消长与昼夜节律的阴阳消长变化相应, 当机体打破了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后,则会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故治疗上应善用“温潜”之法来引阳入 阴,燮理阴阳,使机体回归阴阳和合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疗区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针灸治疗("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穴位:申脉、照海+基础穴位:百会、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辨证取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应、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频率、日间功能7个项目的 评分均有所改善.结论 "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能够调整阴阳跷脉,交通全身阴阳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痰热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中医文献对失眠的论述主要有营卫阴阳、神主睡眠、脏腑失和三方面,以阴阳消长睡眠理论为指导,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痰为百病之母"、"人之诸疾悉出于痰",痰热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可致失眠,痰热致阳不入阴而失眠,痰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失眠。故失眠均可从痰论治。温胆汤经历代医家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及药理研究也充分被证明了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寤寐,字义上指醒与睡两种状态,寐指睡眠属阴,寤指清醒属阳,实质上则是反应了人体睡眠觉醒与自然昼夜节律保持一致的重要的生命节律。在病理情况下,寤寐失常主要表现为不寐和多寐两种睡眠障碍的情况。情志失常、饮食劳倦等因素扰乱阴阳交替规律,均会导致寤寐失常。1中医对寤寐的认识不寐~([1])又称为"不得卧"、"目不暝",是指经常不能  相似文献   

14.
赵相雨 《中医研究》2012,25(3):9-12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维系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作,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无限可分,脏腑功能中即有属阴的一面,也有属阳的一面,然而在论及脾的生理功能时,多论及脾中之阳,而脾中之阴却常被忽视,但脾阴受病者临床确有所遇.本文将脾中之阴的功用、受病后的特征,以及治疗用药方法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阴阳失调"是其总病机。"阴阳不能互通""阳浮于外,阴虚于内""阳气不振,阴翳不消"皆有可能引起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作者总结了仲景辨治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思路,并对仲景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各个方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八纲病证的取穴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应用计算机对古代文献中的俞穴主治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与八纲有关病证的取穴特点,试作一讨论。一、人体体表阴阳的分析人体体表的阴阳可包含三个要素,每个要素内部皆有一对阴阳矛盾:人体背面为阳面,属阳,腹面为阴面,属阴;腰脐以上为上部,属阳,腰脐以下为下部,属阴;头面  相似文献   

17.
不寐总由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而导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规律调控着人体睡眠节律,使其顺应自然界的昼夜变化,若卫气运行通道不畅或卫气亏虚可使睡眠功能异常。卫气出入阴阳的关键通道为跷脉,跷脉的循行连目入脑,具有司双目开阖、调控睡眠的作用。若跷脉畅通则卫气正常出入阴阳以司睡眠,若跷脉阻塞则卫气滞留不得入阴导致不寐。通过选取跷脉经气所发之处的"照海""申脉"及经气所归之处的"睛明""风池",并配合"泻阳补阴"的针刺方法,可促使卫气正常出入及跷脉功能恢复正常,使阴阳相交,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河南中医》2020,40(5):688-690
正常的睡眠与阴阳的升降平衡有直接关系,阴阳升降出入正常,则人体可正常寐寤。阴阳升降平衡失常,则发为失眠。若阳偏亢,不能正常下潜入于阴,则发为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可用栀子豉汤或酸枣仁汤加减,以滋阴清热,清心除烦,亦可依据不同病因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交泰丸加减、百合地黄汤加减等治疗。阳扰于阴,表现为入睡容易,但是多梦、易醒,此类失眠与三焦、肝、胆、胃关系密切,可采用保和丸或温胆汤加减治疗,如属血瘀证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属心肝血虚证者可采用安神定志汤、逍遥丸或归脾汤等治疗。阳早出于阴,表现为入睡不难,但睡眠持续时间不长、醒后不易再入睡、早醒,此类失眠和三焦、胆、肺、大肠等关系密切,患者多为老年人或抑郁症患者。老年人失眠,可采用老人不寐丸、左归饮、桂枝龙骨牡蛎汤等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可采用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柴桂温胆定志汤等治疗。治疗时要综合分析,找准病机,平衡阴阳,调畅气机,方能显效。同时,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顺应阴阳变化,养阴养阳,使人体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则失眠自愈。  相似文献   

19.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 A.阴阳的相互转化。 B.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C.阴阳的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性。 D.阴阳的属性划分的有条件性。 E.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性。2.下列哪种治法属“阳病治阴”?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 C.壮水制火。D.益火消阴。 E.以上均非。3.“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为: A.阳虚。B.阴虚。C.阳盛。 D.阴盛。E.阴阳俱虚。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 A.阳盛证。B.真热假寒证。 C.寒热错杂证。D.阳虚证。 E.以上均非。5.言昼夜之阴阳,下半夜为: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  相似文献   

20.
论中医心理学的阴阳睡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克勤 《世界中医药》2007,2(5):272-273
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生命观及"心主神明"一元论思想指导下,运用阴阳学说阐释睡眠与梦的理论,强调脏腑气血的阴阳变化是睡梦形成的物质基础.寤寐的交替过程,就是卫阳之气由阳入阴及由阴出阳的过程.正因寤寐之理本于阴阳,所以生活起居法于阴阳,才有利于心身健康;寤寐失常调于阴阳,才堪称为治疗大法.睡中梦境,也与脏腑阴阳盛衰密切相关,据此可作为疾病脏腑阴阳虚实辨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