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CD44v6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方法对 5 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存档标本进行 CD44v6表达测定。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 2 6例 CD44v6阳性表达率为 76 .9% (2 0 /2 6 ) ,颈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2 4例中阳性率为 5 0 .0 % (1 2 /2 4) ,二者比较 P <0 .0 5 ;CD44v6表达阳性率与病人临床 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CD44v6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对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武双  邵彬等 《耳鼻咽喉》2001,8(3):164-166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4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85.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8.0%)(P<0.05);在乳头状腺癌的表达率为75.0%,滤泡腺癌组为68.8%,在髓样癌中及未化分癌中未见阳性表达;45-60岁病人组CD44v6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分析CD44v6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随分期增加而增加,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在Ⅰ,Ⅱ,Ⅲ期分别为64.3%、77.8%,100.0%;死亡的8例中有6例CD44v6表达阳性。结论: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年龄、预后及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喉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欣欣  孔红 《耳鼻咽喉》1998,5(1):28-31
为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发现:CD4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8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9%),在喉鳞癌Ⅲ级高于鳞癌Ⅰ-Ⅲ级(50%),对CD44V6阳性的组织切片研究同仁三某些切片中不是全部癌细胞均为CD44V6阳性,有部分癌细胞为阴生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喉鳞癌组织内  相似文献   

4.
CD44s及CD44v 6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及变异型CD44(CD44v6)在喉鳞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喉鳞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s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s在喉鳞癌淋巴结转移者(94.4%)及T3-4者(96.2%)的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者(67.9%)及T1-2者(55.0%)高;CD44v6在喉鳞  相似文献   

5.
6.
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在喉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发现:CD_(4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8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9%)(P<0.05),在喉鳞癌Ⅲ级(84%)高于鳞癌Ⅰ~Ⅱ级(50%)(P<0.05)。对CD_(44V6)阳性的组织切片研究发现,在某些切片中不是全部癌细胞均为CD_(44V6)阳性,有部分癌细胞为阴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喉鳞癌组织内,存在不同潜能转移的癌细胞亚群,获得CD_(44V6)因子的癌细胞,具有转移的潜能,CD_(44V6)与喉鳞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蛋白和转移相关基因CD44v6蛋白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声门上型喉癌组织(肿瘤组)和其相邻的癌旁喉黏膜组织(对照组)石蜡标本中BRMS1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分析BRMS1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RMS1在对照组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7%(60/70),在肿瘤组中不表达或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5.7%(25/7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在大多数肿瘤组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58/70),在对照组中不表达,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MS1蛋白和CD44蛋白的表达在患者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RMS1蛋白与CD44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种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42,P〈0.01)。Kaplan-Meier法计算,BRMS1蛋白阳性组患者与BRMS1蛋白阴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4v6蛋白阳性组患者与CD44v6蛋白阴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蛋白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CD44v6蛋白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BRMS1蛋白及CD44v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2种蛋白的表达对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52~1997年共治疗甲状腺癌2097例,其中乳头状腺癌1732例1954~1992年间乳头状腺癌1219例,男317,女902例,男女之比为1:2.85.年龄最小6岁,最大80岁,中位年龄37.68岁,S=12.72,行颈淋巴结清除术913例(71例行双颈清除术),共984例次。通过对913例(984例次)颈淋巴结清除术的分析及随访。预防性组淋巴结阳性率为66.32%,治疗性组为93.98%,预防性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远高于治疗性组。治疗性组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功能性组优于传统性组(P<0.01),预防性组10、15、20年无瘤生存率功能性组优于传统性组(P<0.005),说明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即保留功能又不降低生存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另外通过109例死亡原因回顾,死于复发和转移62例(56.88%),术后10年内死亡者占83.87%(52/62),术后10年以上复发机会明显减少。转移瘤多以肺转移为主,占71.4%。  相似文献   

9.
前哨淋巴结探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的方法对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SLN的临床研究,术中取蓝染淋巴结及颈清淋巴结做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查,并将两者进行对照,观察SLN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成功地显示了SLN,成功率为88%,显示的SLN中有19例病理阳性,其中13例颈淋巴结清扫术证实有非SLN的颈淋巴结转移,5例未发现有非SLN的其他淋巴结转移,1例因自身因素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SLN检测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转移相关基因 CD44 V6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方法测定4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 ,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 V6 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 (85 .0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48.0 % ) (P<0 .0 5 ) ;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 75 .0 % ,滤泡腺癌组为 6 8.8% ,在髓样癌中及未化分癌中未见阳性表达 ;45~ 6 0岁病人组 CD44 V6 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分析 CD44 V6 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发现随分期增加而增加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在 、 、 期分别为 6 4.3% ,77.8% ,10 0 .0 % ;死亡的 8例中有 6例 CD44 V6 表达阳性。结论 :CD44 V6 表达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与临床分期、年龄、预后及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认识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转移中的地位及PT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为PTC的颈部淋巴结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97例病变局限于一侧腺叶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术前检查为cNO,25例为cN+;32例原发灶长径≤1 cm,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术中常规取Ⅲ、Ⅳ区淋巴结做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肿瘤原发灶大小及位置决定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Ⅲ、Ⅳ区淋巴转移患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伴有肿瘤包膜外侵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患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双侧Ⅵ区清扫.结果 97例患者行Ⅵ区清扫122侧,45.1%(55/122)发生淋巴转移.72例cN0患者45.8%(33/72)发生Ⅵ区淋巴转移,25例cN+患者76.0%(19/25)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0,P=0.009).10例原发灶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65.0%(13/20),87例无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41.2%(4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3,P=0.047).32例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行患侧Ⅵ区清扫,43.8%(14/32)发生淋巴转移,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69.2%(45/65)有患侧Ⅵ区转移,23.1%(15/65)有双侧Ⅵ区转移,两组间同侧Ⅵ区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3,P=0.016).结论 Ⅵ区为FTC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伴有原发灶包膜外侵犯者易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可发生同侧Ⅵ区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者可发生双侧Ⅵ区转移.PTC颈淋巴转移可单独或同时发生在Ⅵ区或侧颈区的任何一个区域.术中应常规做Ⅲ、Ⅳ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13.
CD44蛋白在人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CD44基因是一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研究检测CD44v6蛋白拓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CD44v6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9例喉鳞状细胞癌蜡块标本和10例正常喉粘膜标本进行研究,并结合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9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喉粘腊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36/39)和0.0%(0/10)。CD44v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  相似文献   

14.
p185和CD44v6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蛋白P185和细胞黏附因子CD44v6与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简称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3例喉癌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结果 p185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的表达存在差异(P〈0.05):P185在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组间存在差异(P〈0.05):CD44v6在喉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组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喉癌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393,P=0.001)。结论 p185可能在喉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CD44v6在喉癌转移中的作用不大,但两者在喉癌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原体单克隆抗体PD4与黏附分子CD44v6、CD44v9蛋白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12例喉不同病变组织标本(喉癌137例,喉癌前病变26例,声带息肉34例和癌周正常喉组织15例)中PD4、CD44v6、CD44v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PD4、CD44v6、CD44v9在人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3%(62/137)、72.3%(99/137)、56.2%(77/137),明显高于其他喉不同病变组织(均P<0.01).②中晚期(Ⅲ~Ⅳ期)、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D4、CD44v6、CD44v9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均P<0.01);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患者PD4、CD44v6、CD44v9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生存时间未达3~5年者(P<0.01或P<0.05).③PD4和CD44v6、CD44v9在人喉癌组织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27.7%(38/137),显著高于喉其他不同病变组织中联合表达阳性率(5.3%,4/75)(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D4、CD44v6、CD44v9联合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75.0%(30/40),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84.6%(22/26),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0.0%(7/14)和57.1%(8/1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关系密切,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作用且可能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1,VEGFR-1),即fms-like tyrosine-1,flt-1)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原发癌组织中VEGF和flt-1的表达。结果:临床颈淋巴结阳性者47例,VEGF和flt-1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2%(44/47)、95.74%(45/47);临床颈淋巴结阴性者72例,VEGF和flt-1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40/72)、62.5%(45/7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72例N0病例中42例随诊5年以上无颈淋巴转移,VEGF和flt-1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9%(11/42)、40.48%(17/42);而在30例随诊出现颈淋巴转移的病例中,VEGF和flt-1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29/30)、93.33%(28/3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CD44v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CD44v和nm23-H1蛋白在喉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1996年10月 ̄1998年8月我科住院患者喉鳞癌手术新鲜标本60例(其中男52例,女8例,年龄41 ̄77岁),癌旁组织20例,喉正常粘膜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了CD44VT NM23-H1蛋白在喉癌的定量表达。结果 ①CD44v和nm23-H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均高于喉  相似文献   

19.
CD44v6和MMP-9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变构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27例LSCC组织及8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CD44v6和MMP-9表达与LSCC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6和MMP-9在LSCC组织中均过度表达。CD44v6表达与LSCC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均P<0.05);MMP-9表达与LSCC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T分期有关(均P<0.05)。LSCC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LSCC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CD44v6和MMP-9的表达可作为临床上判断LSCC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评估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261例喉不同病变组织标本进行CD44表达检测。结果:人喉癌组织中CD44高表达率为70.9%,明显高于癌前病变(16.7%)及正常喉组织(0%),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喉癌组织中高分化鳞癌CD44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P<0.01);Ⅲ-Ⅳ期喉癌病变组织CD44表达明显高于I-Ⅱ期(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CD44表达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CD44表达阳性病例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CD44表达阴性病例(均P<0.05)。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与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