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容莲  傅华容 《全科护理》2014,12(8):694-69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5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肠内喂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饮食,由中心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4.
孙田杰  金莹  赫金玲  路平 《护理研究》2008,22(7):620-62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择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术后病人接受常规周围静脉补液,Ⅱ组术后开始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0天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Ⅱ组病人术后体重和营养状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Ⅰ组病人术后呈负氮平衡,而Ⅱ组病人术后氮平衡状况迅速改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 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 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张颖  王文娜  陈立娥 《全科护理》2020,18(21):2674-2677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支持对围术期喉癌病人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采用连续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0月耳鼻喉科行喉癌全切术或次全切术的病人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 d、术后7 d和术后14 d做动态性营养风险筛查,积分≥3分者为有营养风险;计算病人所需总热量,实施个性化肠外(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联合(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支持方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病人术前、术后3 d、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数值的变化。应用χ~2检验比较围术期营养风险及病人胃肠道反应状况。[结果]除Hb外,TP、ALB、L总数术后3 d最低;ALB术后7 d、术后14 d逐渐恢复,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TP、L总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营养风险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病人第1周的营养状况需要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 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丽容  黄锦萍  柯欣 《护理研究》2006,20(5):416-417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病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20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传统完全肠外营养组(TPN)和EEN组,每组100例。TPN组病人术后行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 d,EEN组病人于术后第1天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输入肠营养液,两组病人提供的氮量及热量基本相同,并根据病人的情况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态、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TPN组相比,EEN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营养状态良好、营养费用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P0.05)。[结论]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食管癌EEN病人进行护理有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孙田杰  金莹  赫金玲  路平 《护理研究》2008,22(3):620-62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择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术后病人接受常规周围静脉补液,Ⅱ组术后开始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0天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Ⅲ组病人术后体重和营养状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Ⅰ组病人术后呈负氮平衡,而Ⅱ组病人术后氮平衡状况迅速改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叶向红  彭南海 《护理研究》2003,17(19):1148-1150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 )和肠外营养(PN)对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EN组 )术中置空肠造口管 ,术后 3d~ 11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第 3天给予全量的 1/4 ,第 4天给予全量的 1/2 ,第 5天~第 11天给全量。对照组 (PN组 )术后第 3天~第 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即常规方法输液。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第7天其肠黏膜通透性虽然较术前有明显升高 ,但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 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 <0 .0 5 ) ,术后第 12天较术后第 7天有明显上升 (P <0 .0 1) ;实验组术后第 7天、第12天前白蛋白 (PA)、纤维连接蛋白 (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通气时间 :对照组 96.0h± 8.3h ,实验组 84.0h± 7.5h。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氮平衡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常凤华 《护理研究》2007,21(8):2016-2018
[目的]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2例,术后3d~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天较术后第7天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和第12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时闭、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3例短肠综合征营养康复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但两种方法均有其限制和不足。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短肠病人的营养康复治疗应运而生,即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和纤维饮食。特概述营养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进食对妇科肿瘤手术病人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进食,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进食.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妇科肿瘤手术病人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1例亲体小肠移植术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二期肠道吻合式亲体小肠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术前采取少量多餐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低渗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总热量146~167kJ/kg·d);一期手术(受体移植肠血管吻合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加移植肠袢肠内营养加与术前同原则的口服饮食,总热量167~188kJ/(kg·d);二期手术(移植肠二期肠吻合术) 后给予肠外营养加移植肠袢肠内营养加正常饮食,并逐步过渡到移植肠袢肠内营养加正常饮食。护理中注意配合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肠内营养比重。患者入院时体重34kg,D-木糖吸收试验0.226g(收集5h 尿量),术前体重增加至38.5kg。患者目前为一期术后210d,二期术后3周,体重42kg,D-木糖吸收试验上升至1.25g,平安度过手术期,未发生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侯伟 《全科护理》2016,(3):300-301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组)与肠外营养组(E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手术前后体重变化、白蛋白变化、血红蛋白变化、吻合口瘘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PN+EN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PN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8.
常凤华 《护理研究》2007,21(22):2016-2018
[目的]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2例,术后3d~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天较术后第7天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和第12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 将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26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26例).肠内营养支持组:手术中同时放置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第2天)即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连续7~10 d.可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内营养液输入量.肠外营养支持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营养支持(TPN),TPN液均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连续7~10 d.开始经口进食后,肠外营养液逐渐减量.结果 病人大多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体重恢复与肠外营养支持组基本相当;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明显少于肠外营养支持组;术后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肠外营养支持组.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20.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