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因胸闷、胸痛3天,加重伴出冷汗1.5h就诊。患者3天前开始腹痛、腹泻,服用“盐酸小檗碱片”症状略有缓解,次日胸闷、胸痛加重,持续10min后自行缓解。1.5h前在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冷汗。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查体:体温36.5℃,血压130/96mmHg,呼吸24次/min,心率88/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E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吗啡、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贝那普利、极化液等药物治疗,胸闷、胸痛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改变。但据统计,约32%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很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因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疾病预后。为更好的早期识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对我院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6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428例发作时间及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艾宁  周瑞海 《人民军医》2000,43(7):403-404
1991~1995年,我们对就诊于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济南市委机关门诊部的急性心肌梗死428例,分析其24h内和1周中的发作时间及规律。结果发现,24h内的1:00~7:00和1周中的星期六为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28例中,男267例,女161例;年龄35~83岁,平均61岁。均有典型胸痛等临床症状,经心电图或血清酶变化证实。1.2调查方法1.2.且每天急性。G肌梗先发作时间划分24h分为6个时段,即1:00~7。OO,7。00~13:co,13:00~19:OO和19:00~1:00,每段开始时间相互包含。记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及时间段。1…  相似文献   

4.
杨清泉  王金兰 《人民军医》2004,47(8):450-45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第1天100ml(前5h输入50m1),第2天后每天50ml,使用5~7天。根据胸痛缓解时间,评价对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上速、短阵室速)、左心衰竭(早期)疗效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胸痛24h缓解率提高38.9%、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20.8%、左心衰竭发生率降低17%、病死率降低5.2%。结论:镁制剂治疗AMI,能够较快地缓解胸痛、减少心律失常及左心衰竭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尤其对不能溶栓治疗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病例疗养员,男,70岁,2007年5月15日来院疗养,入院时一般情况好,T36.4℃,P70次/minBP140/80mmHg,入院诊断:(1)高血压3级;(2)冠心病;(3)糖尿病。2007年5月18日0时30分突感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咯泡沫样痰,听诊双肺部湿哕音,BP140/80mmHg,HR110次/min,R30次/min急查床边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急性肺水肿。经吸氧、利尿、强心等抢救措施,病情得到控制后,平安转运至上级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郭长青  蒋维  罗君  沈建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70-1771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48 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CK、CK-MB及LDH的水平,查体表心电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2、4、6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12、24、48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6 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组胸痛12、24、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检查比较,缺血修饰白蛋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更好的敏感性。结论: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为男性,47岁,无明显诱因感胸痛,且疼痛为压榨样,伴气短,轻度呼吸困难,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并逐渐出现后背部疼痛,此时胸痛时间持续长达2h左右,遂来我院门诊就医,行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正常。嘱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胸痛缓解50%~60%,结合患者高脂血症半年余,吸烟史20余年,平均20支/d,且胸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考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不除外,  相似文献   

8.
张冬梅  谢江  张健 《人民军医》2008,51(9):559-559
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于我院外科就诊时突发胸闷、胸痛,伴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冰冷。检查:患者意识逐渐丧失,心电图示Ⅱ、Ⅲ、AVF、V3R~V6R。导联ST段抬高0.3~O.5mV,肌钙蛋白I(TNI)1.06ng/ml。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干预。30min后患者突发室颤,心率、血压均降至零,立即给予电除颤及心肺复苏,1h后心率恢复至64/min,血压78/53mmHg,意识未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将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与治愈病例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增高的原因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基础状况差、救治难度大有密切关系。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归与心肌梗死的部位、面积、年龄、基础疾病、就医时间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定量检测25例AMI和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病人血清中CTnI和CK-MB,然后对两组病人检测CTnI和CK-MB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nI正常参才值按试剂盒说明定为<0.1ng/ml,≥0.1ng/ml定为阳性(+)。CK-MB正常参考值按试剂盒说明定为<25U/l,≥25U/l为阳性(+)。25例AMI病人CTnI均为阳性,CK-MB16例阳性,9例阴性(P<0.01)。22例UA病人CTnI仅一例阳性,其余阴性,CK-MB 5例阳性,17例阴性,(P<0.05),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高于CK-MB(分别为100%和64.0%),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高于CK-MB分别为95.5%和77.3%)。结论:CTnI对于AMI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血清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辅助早期诊断AMI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辅助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资料和方法我院1997-06~1999-03用ATL-UK6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3.5MHz)急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95例。结果83例胸痛患者急诊早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壁运动异常,与确诊AMI符合率为87.3%,且对29例心电图不典型的胸痛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21例室壁运动异常,与AMI诊断符合率为72.4%。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异常对急诊早期辅助诊断AMI,决定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将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与治愈病例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增高的原因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基础状况差、救治难度大有密切关系。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归与心肌梗死的部位、面积、年龄、基础疾病、就医时间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19岁男性战士急性心肌梗死1例武警天津总队医院内科王谨,赵季红,师亮(天津300162)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19岁,战士。1997年11月2日因胸痛、乏力伴头晕2d住院。2d前受凉后出现胸痛、乏力伴头晕,1d前站岗时站立30min出现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索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治疗的96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院阿司匹林治疗的94例为对照组,应用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77.1%,不良反应率12.5%,死亡率1.01%;对照组冠脉再通率为58.5%,不良反应率18.1%,死亡率9.6%,经统计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自2002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合并RVMI组)的患者与40例单纯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病死率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研究得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时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对比,患者院内病死率(29%对5%,P〈0.01)及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67%对29%,P〈0.01)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经1-4年随访,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后病死率(35%对16%,P〈0.05)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5%对36%,P〈0.05)均明显增高。结论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判断方法。方法:对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共有69支动脉发生明显狭窄乃至完全闭塞;心电图对AMI(前壁)诊断的灵敏度为52.0%,假阴性率48.0%,特异度95.0%,假阳性率6.0%;阳性预测值91.0%,阴性预测值64.0%;阳性拟然比52.0,阴性拟然比0.05。结论:本组资料分析表明,心电图对前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价值较大,比较可靠,可作为AMI(前壁)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急诊判断时的一种简便,快捷、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梁丽  蒋云  潘亚娜  王欢 《西南军医》2009,11(4):773-77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合理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4岁,BMI28.41kg/m^2,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10d,临床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收入院。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既往无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 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胸痛2、4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6、12、24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 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组胸痛6、12、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莉  骆霞  李燕 《兵团医学》2019,(2):68-69
目的:分析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救治中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痛中心建立之前在急诊科进行治疗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胸痛中心建立之后在急诊科进行治疗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急诊胸痛中心的建立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工作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用时,以及急诊停留总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中心建立之后,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