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腰痛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引起下腰痛最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但腰椎间盘退变与疼痛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至今仍未完全明确[1]。临床上常用的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方法包括 X 线平片、CT、椎间盘造影及 MR。MR 的T1 WI、T2 WI 仅能发现椎间盘退变的中晚期改变,一些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是基于传统 MR 矢状位 T2 WI 上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和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信号的改变来评价椎间盘退变。研究表明椎间盘早期退变发生在明显 T2信号丢失之前[2-3],而常规 MR 序列无法探测这些早期改变。MR T2 map-ping、自旋锁定(T1ρ)、T2? mapping 等方法最早用于评价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生物化学改变,椎间盘组织的生化成分与关节软骨类似,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技术同样可以定量分析椎间盘基质成分的变化,发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生化成分改变。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脊柱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7年9月-1999年5月椎间盘退变的MRI资料,腰椎673例,其中男405例,女268例,年龄13-83岁,平均47岁;颈椎662例,其中男416例,女246例,年龄22-86岁,平均51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结果 673例腰椎间盘退变中,192例有终板骨软骨炎,占28.5%,共累及326个终板;135例有Schmorl结节病灶,其中40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骨软骨炎类似改变。662例颈椎间盘退变中,139例有终板骨软骨炎,占21.0%,共累及275个终板;29例Schmorl结节中16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骨软骨炎样改变。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4型。结论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工作中注意终短骨软骨炎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将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低场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MRI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MRI资料504例,其中148例共330个终板伴发终板骨软骨炎.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根据其信号特点分为4个类型. 结果 148例330个终板中,I型68个(20.6%),Ⅱ型53个(16.1%),Ⅲ型174个(52.7%),Ⅳ型35个(10.6%).仅1个椎间盘的终板异常98例(168个终板),占66.2%,2个椎间盘42例(123个),占28.4%,3个以上椎间盘8例(39个),占5.4%.病变好发于下腰段.结论 低场MRI能清楚地显示腰椎间盘退变及终板骨软骨炎,有利于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30 min、4和8周进行常规T2WI、T2Mapping成像和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8周时对诸椎间盘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0 min,各椎间盘MR信号未见明显异常;4周穿刺髓核组T2WI信号明显降低,高信号区范围缩小;T2Mapping显示高值范围明显缩小;8周髓核变化与4周类似,未见明确退变进展;正常对照组和穿刺软骨终板组的椎间盘信号和量值改变不明显。病理学检查发现穿刺髓核组的髓核组织发生非常明显的退变,而穿刺软骨终板组发生轻度退变。结论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椎间盘髓核的方式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低、影响因素少等优势,并且证明了T2Mapping技术可用于兔椎间盘退变的检测,为深入研究MR定量技术对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超短回波成像(3D-UTE)技术评价腰椎软骨终板缺损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志愿者50例,共扫描腰椎椎间盘250个,腰椎软骨终板500个。受检者行常规腰椎MRI检查评价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以3D-UTE序列显示腰椎间盘终板软骨完整性。按照有无邻近软骨终板缺损将腰椎间盘分为4组,分别为无邻近终板软骨缺损组(A组)、只有头侧终板软骨缺损组(B组)、只有尾侧终板软骨缺损组(C组)及头尾侧终板软骨皆缺损组(D组)。评价软骨终板完整性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A组有椎间盘53个,其中PfirrmannⅠ级49个,Ⅱ级4个;B组有椎间盘62个,其中PfirrmannⅠ级6个,Ⅱ级55个,Ⅲ级1个;C组有椎间盘70个,其中PfirrmannⅠ级6个,Ⅱ级63个,Ⅲ级1个;D组有椎间盘65个,其中PfirrmannⅡ级39个,Ⅲ级26个。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显示椎间盘终板软骨缺损程度越严重,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重(H=0.67,P<0.01)。结论:3D-UTE可以显示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完整性,椎间盘终板软骨缺损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MRI和椎间盘造影表现与椎间盘造影一致性诱发痛的相关性.方法 93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腰椎MR检查和256个腰椎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造影按照Adams等分级标准进行,MRI髓核退变按Pearce等分级标准,终板退变按Medic标准分级,疼痛诱发评价分为一致性诱发痛和无痛或非一致性诱发痛.分析MRI椎间盘退变分级、椎间盘造影分级与一致性诱发痛的相关性.获得的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例256个椎间盘造影,116个出现一致性诱发痛.椎间盘造影:Ⅰ型椎间盘17个(6.6%),Ⅱ型椎间盘25个(9.8%),Ⅲ型椎间盘91个(35.5%),Ⅳ型椎间盘77个(30.1%),Ⅴ型椎间盘46个(18.0%).MRI椎间盘退变分级:Ⅰ级23个(9.0%),Ⅱ级34个(13.3%),Ⅲ级84个(32.8%),Ⅳ级85个(33.2%),Ⅴ级30个(11.7%).椎间盘造影与MRl分级密切相关(r=0.62,X2=160.87,P<0.01);椎间盘造影Ⅳ-Ⅴ型椎间盘123个,104个出现一致性诱发痛,与一致性诱发痛密切相关(r=0.60,X2=144.08,P<0.01);MRI椎间盘Ⅳ-Ⅴ级退变115个,99个出现一致性诱发痛,与一致性诱发痛密切相关(r=0.59,X2=137.11,P<0.01);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60个,52个出现一致性诱发痛,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r=0.41,X2=51.93,P<0.01);椎间盘终板异常58个,51个出现一致性诱发痛,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r=0.41,X2=52.76,P<0.01).结论 MRI显示髓核中、重度退变、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椎体终板退变,以及椎间盘造影表现为外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复合体破裂和出现一致性诱发痛时,可高度提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椎间盘造影显示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伴随造影时的一致性诱发痛,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RI评价退变椎间盘与椎间盘血管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椎间盘Pm分级和终板变形对71例376个椎间盘的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76个椎间盘,220个发生不同程度及不同形态强化,强化率为58.51%.Pm Ⅰ级13个,强化0个;Ⅱ级73个,强化17个,强化率23.29%;Ⅲ级178个,强化107个,强化率60.11%;Ⅳ级93个,强化78个,强化率83.87%; V级19个,强化18个,强化率94.74%.终板断裂型164个,强化140个,强化率85.37%;终板完整型212个,强化80个,强化率37.74%.Pm分级和终板形态改变均与椎间盘血管化关系密切,统计学检验,P均<0.005.结论:椎间盘退变、终板断裂与椎间盘血管化关系密切,磁共振增强扫描可直观可靠地诊断退变椎间盘的血管化.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CT是较好的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和其后骨块的形态及大小。软骨结节与邻近椎间盘相连续且信号变化一致,是MRI的特征表现。本病可能是在椎体终板发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加上扭曲外力使椎间盘疝入椎体终板内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年男性官兵的下腰椎小关节方向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关系.方法 收集下腰痛青年男性官兵的腰椎CT及MRI影像学资料,在腰椎间隙CT断层成像上测量L3~S1腰椎小关节的矢状位角度,根据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量表在腰椎MRI成像上评价L3~S1各椎间盘的退变分级,比较不同退变分级各组的小关节角度...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椎间盘退变(DD)与椎体终板退变(EPD)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寻找节段性DD与EPD的风险预测因素,进而揭示椎间盘、终板和骨髓在退变进程中的变化。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MRI随访至少4年的450个腰椎节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Pfirrmann(PFG)标准进行DD分级,按照终板评分(EPS)以及Modic改变(MC)的存在、范围和类型对EPD进行分型。巢式病例对照亚型相匹配,并采  相似文献   

11.
破坏载荷下椎间盘对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在破坏载荷下对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其生物力学背景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及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并对其在垂直压缩,屈曲压缩,屈曲分离三种外加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垂直压缩及屈曲压缩载荷下,正常的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活动节段显示椎体上,上终板的中央及松质骨邻近终板的中央部位应力值最高,椎间盘纤维环的后外侧应力集中;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显示椎体松质骨的应力分布相对平均,邻近终板的中央部分应力水平减低,周边部分水平相应上升,椎间盘纤维环的后侧应力集中;屈曲分离载荷下,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与正常相比,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终板及纤维环应力水平有所降低,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相应上升。结论: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对破坏载荷下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的影响明显不同,椎间盘退变后载荷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分离单层培养兔软骨终板细胞,并通过传代建立软骨终板退变模型.方法:利用酶联合消化法分离软骨终板细胞,比较不同消化时间后,细胞收获数量及存活率,通过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终板细胞的表型.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3 h后,收获细胞数量最多,且细胞存活率最高;随着传代,软骨终板细胞由三角形逐渐向长梭形转变,蛋白多糖分泌减少,出现反分化等退变现象.结论:体外可单层培养兔软骨终板细胞,通过传代能够建立退变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髌软骨软化又称髌软骨病理性变软,是引起前膝疼痛的常见原因。其致病途径有两种:①基底退变,即基底胶原损伤后崩裂导致软骨明显变软。②表面退变,即软骨基质产生真空,表面粗糙和纤维化,继而断裂导致软骨下骨暴露。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纪林  陈扬波 《武警医学》2002,13(9):547-550
椎间盘退变的确切原因及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下面对近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合分析。1 退变椎间盘的改变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间 ,共 2 3个。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组织学构成包括两部分 :椎间盘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主要是软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前者具合成、分泌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功能 ;基质成分主要包括 3种 :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基质中胶原有Ⅰ、Ⅱ、Ⅲ、Ⅴ、Ⅵ、Ⅸ和Ⅺ型共 7种 ,主要与椎间盘的弹性强度有关而起关键作用 ;蛋白多糖因其吸水特性可保持椎间盘的高水压 ,是其载重负荷的基础。1 1 病理学改变 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腰痛的新疗法--椎间盘内电热疗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腰痛是临床面临的最常见的难题之一,而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1]。近年来,包括经皮椎间盘摘除术、激光椎间盘气化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及化学髓核溶解术在内的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在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临床上以腰背痛为主,而在影像学上尚未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的椎间盘变性患者的治疗技术并无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在腰椎滑脱中CT、MRI的变化,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03月间收治的1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MRI资料。在CT上观察椎间盘真空征、许莫氏结节及钙化的情况,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椎间盘高度、滑脱角;在MRI图像上评价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突出及软骨终板的Modic改变。结果滑脱椎间盘148个,CT显示:滑脱椎间盘高度L3~4、L4~5、L5~S1的后份较前份窄,L3~4、L4~5、L5~S1滑脱角逐渐变小。真空征69个;许莫氏结节44个;钙化16个;骨质增生72个。MRI显示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Ⅱ级15个;Ⅲ级46个;Ⅳ级30个;Ⅴ级11个。终板Modic改变:Ⅰ型15个;Ⅱ型22个;Ⅲ型7个;伴椎间盘突出54个。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及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在病理上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CT与MRI的结合应用在临床治疗的选择上有较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莫氏结节是椎间盘组织经断裂的软骨终板疝入椎体内形成的软骨结节,典型的许莫氏结节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没有临床症状.飞行员患腰椎许莫氏结节,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许莫氏结节形成可能会影响腰椎椎间盘的黏弹性,从而影响飞行员抗荷、抗振动的能力,加速腰椎、椎间盘的退变而引起临床症状.现将我中心2012年以来检出的50名飞行员腰椎无痛性许莫氏结节X线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3.0T MR T2 mapping 成像技术定量研究椎间盘退变及生物力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分析34例下腰痛(LBP)及(或)坐骨神经痛患者腰椎间盘 T2值与 Pfirrmann 分级、椎间盘部位、年龄的相关性及加压前后腰椎间盘 T2值。结果髓核 T2值与 Pfirrmann 分级、椎间盘部位、年龄存在相关性。结论(1)T2 mapping 可以对椎间盘退变作无创性定量检测;(2)体外压力负荷变化可影响椎间盘 T2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脊椎滑脱中全腰椎间盘的CT与MRI表现,提高对脊椎滑脱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MRI资料。观察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软骨终板的Modic改变、突出或膨出、真空征、许莫氏结节及钙化情况。结果:L_3、L_4、L_5滑脱段椎间盘的形态变化和信号分级较其他节段变化程度显著(均P0.05);L_3、L_4滑脱段椎间盘以下节段较以上节段形态变化与信号分级程度更明显;L_3、L_4、L_5滑脱近节段椎间盘较远节段形态变化与信号分级程度更明显。结论:CT与MRI两者结合对腰椎滑脱中的腰椎间盘退变诊治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X线片对腰椎间盘涵水能力的测量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对与腰腿痛密切相关的椎间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认为,椎间盘的髓核具有涵水能力,而髓核涵水能力的大小又决定了椎间盘的高度。以往椎间盘高度的测量大都是在尸休上进行的〔1,2〕,在活体上利用X线片测量椎间盘涵水能力的变化,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由于椎间盘是维系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高度的唯一支撑组织,而成人软骨终板仅为1mm厚,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退变,并被软骨松质骨所代替〔3〕。因此,腰段X线片上两个椎体之间隙的高度基本上反映了椎间盘的高度,而椎间盘高度的变化,则反映了椎间盘髓核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