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使用麦粒灸疗法出现热敏灸感病案进行报道,以供同道及学者研究热敏麦粒灸提供临床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补虚泻实为中医临床治疗准则和显著特色,“陷下则灸之”,针灸治则之一,符合虚则补之的原则。《灵枢·禁服》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着)血,血寒,故宜灸之。”指虚寒病证,脉陷下不起者,是气血虚滞或气血双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灸疗模式对热敏灸小镇常见慢性病的干预效果。方法:以KOA、LDH、FD为研究对象,以可以高效激发艾灸得气的灸具为施灸手段,根据施灸过程中有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分为小镇自灸组和指导艾灸组,对比两种施灸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种艾灸模式对KOA、LDH、FD均有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艾灸组干预KOA、LDH、FD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施灸模式可以提高热敏灸小镇慢性病的干预效果,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热敏点灸疗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谮 《江西中医药》2009,40(12):69-70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而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我科室自2008年3月-2008年10月采用热敏点灸疗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灸感与灸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分析灸感与灸效关系.结果: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均...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初次感染常表现为隐性感染,随后病毒长期潜伏于神经节细胞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病。对于急性期、典型的带状疱疹很容易被识别,诊断、治疗并无困难。除了常规的治疗之外,采用热敏点灸疗配合药物口服能明显减轻疼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兹将笔者临床治疗中的一些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人类为之奋斗的永恒的主题之一。自有人类以来就在对病痛作斗争以维护健康,从而产生了医学。医学起源于人体本能。医学史表明,医学的初始阶段是本能医学,医学又高于本能医学,医学却无法脱离人体本能。医学史将继续证明,充分调动本能的医学又将是终极科学医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功能分级变化、BNP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积分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中医症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功能分级变化、BNP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积分等方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艾灸患侧内膝眼、外膝眼二穴治疗过程中有无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27例和普通灸感组34例,每次温和灸时间为40min,每日施灸1次,共治疗30d。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热敏灸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的58.82%(P〈0.05),热敏灸感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关节消肿程度亦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艾灸治疗中出现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灸感,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热敏灸疗法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外治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运动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肩周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研究证实热敏灸疗法相比较于常规的针刺、电针、温针灸、传统艾灸等治疗临床疗效切确,能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而且针刺、中药汤剂、推拿治疗、康复护理等与热敏灸疗法联合,使得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不同分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入早、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各30例,进行规范化艾灸治疗,然后对3组病人治疗前后WOMAC问卷评分变化及临床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WOMAC评分均显著改善,早期组和晚期组改善幅度无显著差异、且显著优于中期组.三组患者治疗后僵硬程度均显著改善,三组改善幅度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改善,晚期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早期中期两组改善幅度无显著差异.早期组治疗后改善率显著高于中期组及晚期组,中、晚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艾灸对不同分期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方法:我们对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治愈3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86.00%;IgG、IgA和IgM水平治疗后明显提高、CD4和CD8水平明显改善.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调节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灸位、灸量在提高灸疗疗效中的关键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灸位、灸量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3)以热敏灸感消失所需时间可作为指导悬灸科学定量(即达到个体化的充足灸量)的临床可操作的实用指征。结论:探感定位、科学定量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stis,AS)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为特征的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的疾患.临床发病早期多为慢性迁延,具有隐匿性,使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晚期见出现脊柱强直、畸形、治疗难奏良效.故早期诊治尤为重要.笔者自2008年3月~2009年8月,采用针灸(TDP)、拔罐、推拿治疗早期AS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30例。两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9次,观察综合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积分均明显增加(P0.05),VAS积分明显减少(P0.05),其中热敏灸组JOA积分增加幅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热敏灸组前屈改善程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温针灸用于治疗肩周炎均疗效良好,其中热敏灸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前屈活动度方面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16.
就热证用灸的理论渊源、禁灸的由来、热证用灸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古代、现代文献,对热证用灸的病症进行了分类概述,以期对热证用灸的理论与实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完善灸法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结合生物传热有关理论对隔物灸穴位后的生物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对揭示隔物灸临床机理十分有益。除温热效应外,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加理疗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是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虽部分患者经功能性锻练可自行痊愈,但时间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如能积极地治疗,可缩短病程加速痊愈.我科近6年来采用温针灸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讨论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肩关节周围及肢体穴位,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后,必要时配合穴位注射。结果:痊愈13例,好转4例,无效。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观察,综合疗法能够迅速减轻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on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and seek a valuable therapy to replace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multi-center,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144), treated with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50 sessions) and group B (n=144), treated with Seretide (salmeterol 50 µg/fluticasone 250 µg, twice a day). The scores of asthma control test (ACT),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and attack frequency were measured after 15, 30, 60, and 90 days of treatment. Patients followed up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002) in the ACT score and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P=0.000 03) during the follow-up visits. In additi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reduced attack frequency in the period from inclusion to the 6-month follow-up visit.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may have a comparable curative effect to Seretide(salmeterol/fluticasone) on asth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