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 ,从九个方面探索了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方法 ,并指出药材道地性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道地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道地药材的称谓来源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是中药的一种特有称谓,“真正名产地出产的且传统世所公认的优质药材”。道地药材的概念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药有……采治(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云:“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唐《新修本草》孔志约序曰:“动植形生,因方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宋《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之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宋学杲《用药法象》云:“凡诸草木昆虫,产之…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出产的黄芪、党参、柴胡、远志和款冬花五大类中药材拿到了国家标准的道地药材身份证,正式成为代表全国道地中药材的品牌。今后该省将成为提供以上五类中药材原料的供应基地。 山西省中药材品种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品质道地,一些中药材品种更是享誉海内外。面对世界庞大的中药材市场和全球日益提高的中药入世标准,该省适时加大了对野生中药材资源、无公害人工种植中药材的管理力度,并先后建立覆盖阳城、忻州、安泽等20多个县区,总面积达6万多公顷的中药材自然保护区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山西省五类中药材拿到国家标准的道地药材身…  相似文献   

4.
5.
首次将中药材道地性(geoherbalism)和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联系起来阐述,进而形成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新研究热点,以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论”形式丰富和发展现代中医药学,对提高和控制中药材质量,从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方法分析中药材产地加工在道地药材道地性形成、产业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状况三个方面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地加工是道地药材的道地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道地药材体系的形成与产业的发展。结论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发展道地药材时要重视产地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AFLP结合SCAR技术在中药材道地性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在形态、生药性状及化学成分等特征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因而传统的鉴别方法对道地药材的鉴别往往不易。本文首次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应用到中药材道地性的鉴别中,绘制不同产地中药材的AFLP指纹图谱和遗传多样性,确定道地性产区药材的特异性差异带,从而区分道地药材。在此基础上,将AFLP标记转换成简单实用的SCAR(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将SCAR标记片段进行胶回收,PCR或克隆测序,然后根据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简单的PCR,即可鉴别道地性产地中药材。在资源调查、鉴定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道地性评价体系,为最终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建立中药材道地性的统一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鉴别技术。  相似文献   

8.
道地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成因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盼  申俊龙 《中草药》2014,45(23):3503-3508
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异常波动,这背后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原因.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中的典型代表,更具有研究价值.通过调查近15年的中药材价格数据,着重分析道地药材价格波动趋势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以探索这种价格波动形成的原因,最后为道地药材的价格波动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道地药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名称与道地药材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中药学的研究和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人们对自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虽然西医西药在治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西药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比如说SARS,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就会产生股骨头坏死[1]。由此可见,中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相似文献   

11.
泰式草药热敷按摩球作为泰式古代疗法之一,它是由多种草药做成的热敷球并在人体上做深层按压,且有节奏地按揉和拉伸,此疗法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疼痛;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缓和紧张情绪。至今此特色疗法备受欢迎,并且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此疗法的历史沿革、操作方法、辨证处方与应用举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9个研究,8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中药组476例和对照组374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合并相对危险度(RR)=1.84,95%可信区间为1.45~2.33,P<0.001。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医药临床治疗学的特点与优势 ,指出了中药新药与西药新药研制的区别和中药新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目前需要解决 7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适宜的产地生态环境是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的基本硬件.GAP基地选址是否适宜,环境是否安全,有无生态限制因素,是GAP基地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性肾损害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草药一向被人们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然而,随着中草药在各个医学领域的应用,某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引起的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在某些临床医学杂志上连续发表有关论著,甚至提出中草药性肾病(Chineseherbsnephropathy)这一概念。为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一综述。引起肾损害的中草药及临床表现1木通 文献报道(1~3),服用木通煎剂引起中毒8例,服药2~8h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进而出现浮肿,蛋白尿,少尿,无尿,…  相似文献   

16.
X Xiao  S Chen  S Chen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7):391-3, 446
This paper advance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resources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the policy-making pattern for the systematic exploit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The AHP i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in the Qingchenghou mountains, Sichuan, with the desired result that proves beneficial to the spheres of society, economy 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新药研究包括新药创制与二次开发2个重要方向,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既要重视中医药理论指导,又要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目前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重在工艺改造、质量标准控制、有效物质基础探寻和临床定位研究等方面,缺乏安全性的系统管理和评价,尚未针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安全性建立相关评价体系。该文从中药大品种安全性问题的产生原因、产生中药安全性隐患的主要大品种及毒性靶器官、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安全性评价的薄弱环节、二次开发安全性评价的思路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提出安全性研究既要重视符合GLP要求的规范性评价,更应充分考虑中药大品种综合作用的自身特点,而将安全性研究贯穿于新药研发中的整个过程。以期引起人们对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安全性研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ome of the ways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Western world and to Islamic territories.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Islam(8th to 13 th century CE), the herbal drug trade promoted signifi cant commercial and scientifi 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Muslim world. Chinese herbal drug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medieval Muslim medical scholars such as Tabari(870 CE), Rhazes(925 CE), Haly Abbas(982 CE), Avicenna(1037 CE) and Jurjani(1137 CE). The term al-sin(the Arabic word for China) is used 46 times in Avicenna's Canon of Medicine in reference to herbal drugs imported from China. Cinnamon(dar sini; Chinese herb), wild ginger(asaron), rhubarb(rivand-e sini), nutmeg(basbasa), incense tree wood(ood), cubeb(kababe) and sandalwood(sandal)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Chinese herbs in Islamic medical books. There are also multipl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linical uses of these herbs in both medical systems. It appears that Chinese herbal drugs were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of goods and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Islamic and later to the Western world amid this era.  相似文献   

19.
Progress of study on Chinese herbal drugs in treating fatty liv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