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物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艾滋病的手段,而我国至今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药物上市,药物研发的任务紧迫且艰巨。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对后续的临床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Etravirine为例,介绍和讨论FDA抗HIV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指导原则,分析了抗HIV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部分的实验要点和重点,希望为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抗HIV药物临床前研究标准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抗菌药物(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结核菌药物等)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系列文章之一,是由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委会组织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编写而成。本文主要针对真菌生物学特点,介绍了抗真菌药物非临床研究中药效学之体外药效学研究、体内药效学研究、体内PK/PD研究、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其中省略了体外药效学研究中与抗细菌药物类同的内容。期望能为抗真菌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切实提高了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水平,利尿剂、微生态制剂等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多种抗纤维化治疗和保肝药物的开发等,更是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近年来高原低氧影响人体生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和个性化用药做出合理指导。方法 查阅国内外41篇相关文献,从人体生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两个方面,总结低氧环境对机体造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高原具有低氧、低气压、高寒、强辐射、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其中因高原低氧引起的缺氧对人体造成了生理压力。大部分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参数变化主要表现为清除率(CL)显著降低,半衰期(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显著延长,表观分布容积(Vd)在急性缺氧组中减小。高原诱导的低压缺氧会导致细胞中氧浓度异常,影响身体的药物代谢能力和药代动力学(PK)特征。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由于UC病因复杂,发病环节多,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且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UC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UC活动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重症难治性UC的治疗。近年来,UC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申请(IND)呈现上升趋势。非临床药效学试验是支持药物进入II期探索性临床试验的重要依据,而动物模型是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的关键因素。目前UC非临床研究模型比较成熟,近年来随着转基因(transgenic,Tg)和基因敲除(knock out,KO)技术的发展,可以选择使用各种UC动物模型解决与UC相关的特定病理生理问题,并对特定成分/途径相关的候选药物进行非临床药效学评价。本文对目前UC非临床药效学模型种类、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综述,并根据各模型特点对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UC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以及UC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高原地区因高寒、低压、低氧饱和度等特点,人群疾病谱及病因机制方面有别于非高原地区人群,针对性地对高原疾病进行研究,提高高原地区人群健康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非瓣膜性心脏病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性疾病,高原地区人群因长期低氧代偿,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增高,血液黏稠度上升~([2])。在此基础上因房颤继发体循环血栓形成的概率大大增加,其中脑血管是常见的受累部位,脑栓塞的  相似文献   

7.
徐婷娟  魏伟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1):858-861
综述了抗炎免疫药物在消化系统的组织分布,重点介绍其在肝脏、胃、肠等组织的分布.分析了其对消化系统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对进行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导抗炎免疫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症状,并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治愈73例,好转6例,转院1例,总有效率为91.25%。住院时间为12~18d,平均住院时间(12.5±2.6)d。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吉银  周世文  张乐 《医药导报》2009,28(11):1480-1482
急性高原病是因高原地区特有的低氧、低压、寒冷等因素引发的疾病,随着高原旅游业和高原经济建设等的发展,进入高原后发生急性高原病的人数不断增加,利用药物防治急性高原病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该文就化学药及其复方制剂在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研究方面作一综述,为急性高原病防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原低氧环境通过改变机体胃肠排空速率、器官血流量、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表达等影响药物的药代谢动力学过程。癫痫是一种需长期用药的脑部疾病,而大多数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指数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来寻找抗癫痫药物的最佳个体化用药方法。该文对临床上常用抗癫痫药及其治疗窗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抗癫痫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高原抗癫痫药物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肝素产品因较普通肝素药物表现出更好的临床使用优势,其仿制产品的开发与评价受到较多关注。目前在低分子量肝素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一般进行以抗Xa因子活性和抗Ⅱa因子活性为终点指标的药效学评价。因此,低分子量肝素产品的生物样本分析对于此类产品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而与常规生物样本定量分析方法相比,以检测抗Xa/Ⅱa因子活性进行的药效学指标测定具有方法的特殊性,方法开发与样本分析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较多。本文简介了低分子量肝素产品的特征,综述了该类产品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讨论了现有生物样本分析方法,基于其分析方法特殊性,讨论了生物样本分析的方法学验证及样本检测中的关注考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3.0T磁共振成像(MR)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36例经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常规序列:T1WI、T2WI及FLAIR,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依据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点,将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分为:单纯性脑水肿8/36,广泛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7/36,局灶脑水肿伴脑实质出血12/36,脑室周围白质改变4/36,局限性脑水肿及出血5/36。其中出现脑水肿30例患儿中,检出分别为22例(73.33%)和28例(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 MR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敏感,能够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高原低压、低氧、寒冷、干燥及强紫外线的恶劣环境严重威胁急进高原人员的身心健康。肺是高原损伤敏感器官,高原肺部疾病可分为急性高原肺部疾病(高原肺水肿)、慢性高原肺部疾病(高原肺动脉高压)和高原脱适应肺部疾病。本文在总结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阐明上述高原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主要治疗药物,简要概述高原肺部疾病常用剂型及给药途径,希望为高原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原环境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使得药动学参数、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的表达及功能均会发生变化。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作为个体化用药的依据被广泛的关注,高原环境对监测药物有何影响?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监测药物种类、治疗窗以及检测血样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临床常用监测药物代谢的影响。为高原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更好的保证高原人群合理用药,也为后期课题组开展高原治疗药物监测以及研究药物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创新药物转化研究中ADME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  Hong L  Yu LS  Jiang HD  Chen JZ  Meng Q  Chen SQ  Zeng S 《药学学报》2011,46(1):19-29
新药研发是一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 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 研究周期长。而转化研究有助于构建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新药制造和临床应用的系统研发链, 顺畅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的信息和研究关联, 缩短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研发周期。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 化合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DME) 是其成药性的重要指标。化合物ADME/T性质在创新药物转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贯穿研发过程。因此, 在药物设计及新药开发早期就开展药物代谢研究, 有利于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降低新药开发的成本, 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角度出发,通过几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学及临床药效学上的应用,概述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的关系,尤其是血浆ACEⅠ浓度、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及血压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执业药师》2011,(11):45-45
一、征文内容1.抗感染药物主题部分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与评价;抗耐药菌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抗感染药物PK/PD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发复方制剂旨在通过联合用药提高疗效和(或)降低单药的某些不良反应。因为药物间可能产生多种相互作用,如药动学、药效学、毒理学、化学的相互作用,所以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应重点关注单药间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本文根据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草案,对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考虑要点如组方类型、可能的相互作用、附加实验研究等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复方制剂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提供一些技术思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属于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外或体内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抑菌)或使病原菌死亡(杀菌)的作用,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杀菌曲线、抗生素后效应和半数有效剂量等测定。本技术指南对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的常用术语、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创新抗菌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菌增敏药是一类本身并不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但是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后可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抗菌增 敏药是抗菌药物研究领域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非临床研究的药效学内容同样包括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在体外研究中,评价指 标除包括与其他单一抗菌药物评价相同的指标如MIC、MBC、KCs、PAE和ED50,还需要做联合用药后联合抑菌指数(FICI)和联合 时间-杀菌曲线的研究。在体内研究中,评价指标同单一抗菌药物评价指标,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联合用药药物的配伍剂量的选择。 本技术指南对抗菌增敏药非临床研究药效学的内容及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抗菌增敏药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