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纳米载体作为一种创新型递释系统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例如靶向性,因此受到广泛研究,其中一些成功范例已经进入临床应用,特别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促发了mRNA疫苗的广泛应用,而新冠mRNA疫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脂质纳米递送系统。虽然纳米药物的应用前景非常被看好,但是其临床转化研究还存在很多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纳米药物的时空命运研究,因此纳米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也一直是纳米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纳米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处置机制复杂,产生多种形态成分,  相似文献   

2.
截至2021年5月,我国已附条件上市及获批紧急使用了6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产品,其中包括4款新冠灭活疫苗产品、1款新冠腺病毒疫苗产品以及1款新冠重组疫苗产品.6款疫苗产品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临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有...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已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220多个国家蔓延。随着对SARS-CoV-2的病毒分子结构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积极进行COVID-19疫苗的研发。目前全球有300多种候选COVID-19疫苗正在研究中,已有10余种疫苗进入临床Ⅲ期试验阶段或紧急使用授权。我国已有5款COVID-19疫苗获批使用,包括3款灭活疫苗、1款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蛋白重组疫苗(CHO细胞)。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强生研发的COVID-19疫苗均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辉瑞和BioNTech研发的mRNA疫苗、Moderna研发的m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潜在前景。近期,我国学者研究出针对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蛋白疫苗,有效预防Delta和Omicron感染小鼠引起的肺炎。该...  相似文献   

4.
顾盼盼  高彤  刘永军  张娜 《药学学报》2022,(8):2327-2333
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其通过递送肿瘤抗原促进抗原递呈过程,进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信使RNA (messenger RNA, 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通过向体内递送特定抗原的mRNA序列并表达相应抗原蛋白,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免疫治疗的目的。mR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有效性高和免疫原性强等优势,近年来mRNA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但mRNA的不稳定性和低递送效率限制了其应用。纳米递送系统能有效解决mRNA疫苗递送的难题,极大地促进mRNA肿瘤疫苗的研究进程和临床应用,已成为mRNA疫苗研究的热点。本文对mRNA肿瘤疫苗进行介绍,重点对纳米递送系统在mRNA肿瘤疫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mRNA肿瘤疫苗高效递送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全球持续流行且变异株不断出现,疫苗应用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黏膜免疫对机体防御新冠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入侵十分重要。目前上市的注射用COVID-19疫苗主要激活体液免疫,难以诱导有效的黏膜免疫,无法在病毒感染早期阻止病原体入侵。与注射接种相比,经鼻或口等黏膜途径接种COVID-19疫苗与病毒的自然感染途径相近,可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实现接种者的自我管理、减少对专业医务人员的需求等优点,是快速和广泛接种疫苗的理想选择。本文总结分析了经口途径接种的COVID-19疫苗产品及技术平台,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朋  丁力承  朱娟 《中国药事》2022,36(1):32-40
目的:汇总分析国内外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为mRNA疫苗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及上市后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对已上市产品/临床试验阶段产品进行分析,并参考国内外指导原则,梳理目前研究较多的mRNA疫苗纳米递送系统的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结果 与结论:对纳米递送平台,包括聚合...  相似文献   

7.
高帆  李长贵  梁争论  徐苗 《中国药事》2020,34(4):375-38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继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病死率。为控制疫情蔓延,我国正应急开展多种技术路线的COVID-19疫苗研发,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DNA和mRNA)等,在加快疫苗研发进程的同时把握应急研发进度和科学性之间的平衡,并行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质量可控。目前我国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率先进入Ⅰ期临床试验,多家企业进入注册检验和滚动提交审评资料阶段。本文对COVID-19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现阶段对此种新疫苗研发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问: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效吗?答: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对疫苗的耐受性和免疫应答优于成人;国产灭活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保护作用。我国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问: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安全吗?答:目前全世界儿童接种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为轻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我国超6000万例12~17岁儿童的新冠疫苗接种事实证明,疫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免疫功能紊乱人群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性疾病患者.这类人群不仅对新型冠状病毒更易感,而且感染后更易重症化,病死率更高.因此若无绝对禁忌症,应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在中国上市并可及的新冠病毒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它们各有优劣.但从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看,灭活...  相似文献   

10.
信使RNA(mRNA)递送技术是指通过体外转录合成mRNA并递送至细胞内,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进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mRNA递送技术在疫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成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mRNA一般采用纳米粒或非纳米粒材料包裹后进行递送。尽管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缺乏有效和无毒的递送材料仍然是限制mRNA应用的主要因素。病毒系统(如慢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的使用已被广泛认为是核酸的有效递送方式,但不需要的免疫反应是其发展的根本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非病毒载体(包括脂质、聚合物、基于纳米的载体或功能载体)作为安全、有效的递送工具受到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种mRNA递送材料的进展、挑战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蔓延,已经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接种疫苗是阻止疫情大规模传播的有效手段,我国已附条件上市及获批紧急使用了6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产品,包括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疫苗的使用在控制病毒传播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冠病毒持续的大范围流行,病毒变异给现有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带来挑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正式批准了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用以评价新冠病毒变异株疫苗在各类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针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在充分开展基础研究和利用同源疫苗加强免疫的同时,未来仍需更加高效地研发和生产抗体持久性强、安全性高的新冠疫苗。  相似文献   

12.
1俄罗斯先于期Ⅲ临床研究批准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上市。俄罗斯政府已批准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苗上市,使其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准上市的预防治疗新冠肺炎疫苗。尽管此批准进行了公告,但由于其如此早获批疗效如何受到其他国家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Graul A I  Sorbera L A 《药学进展》2021,(7):549-560,后插1-后插2
2020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被载入史册,这场百年以来最严重的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迅速蔓延,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2020年发生的所有事件或新闻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均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2020年也在第一批新冠疫苗和COVID-19治疗药物获得紧急授权使用中高调地结束....  相似文献   

14.
mRNA疫苗已经开发近30年,但由于生产环节、稳定性和反应原性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导致mRNA疫苗发展较为缓慢。如今,基于预防COVID-19的mRNA疫苗的应用,充分验证了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梳理WHO及药品监管和标准化机构关于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成品质控的指导文件,总结归纳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成品关键质量控制属性及相关要求,旨在为中国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疫情暴发后已导致全球超过264万人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有效的疫苗对于阻止发病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攀升至关重要.尽管部分国家可能会仅凭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来部署使用COVID-19疫苗,但疫苗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研发的快速推进,数十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数种不同类型COVID-19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始终是专家和公众都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此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已公开发表或官方发布的COVID-19疫苗上市前后安全性数据,为全面理解疫苗安全性,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同时更好地开展疫苗大规模应用后安全性监测和信号挖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安全高效、精准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提供了可能。其中,有机或无机合成纳米载体已被广泛报道并用于肿瘤治疗药物的递送,但部分载体存在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清除、制备过程繁琐和体内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基于仿生技术的生物膜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因其有机整合了天然生物膜的低免疫原性、肿瘤靶向性和智能纳米载体设计的可调控性、多功能性,有望实现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新突破。本文基于细胞膜仿生技术和纳米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细胞膜仿生纳米技术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的分类和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仿生智能DDS的设计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经被列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已报道的COVID-19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转导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野生型小鼠、叙利亚金黄地鼠、hACE2转基因小鼠、雪貂和中国树鼩等易感动物模型。本文介绍制备各模型的病毒接种途径、病毒接种剂量、模型评价指标及其在疫苗或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治疗COVID-19药物研发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崔丽莉  张勇 《药学学报》2023,(4):826-833
核酸作为新一代生物技术药物,不但可以从本源上治疗疾病,而且在技术和生产层面均具有显著的平台化特征,因此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核酸在体内外稳定性差,递送效率低,极大限制了其成药性。近年来,以可离子化脂质为基础的脂质纳米粒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并在核酸新冠疫苗中得到了验证。脂质纳米粒能够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特征,在体内展现出较高的递送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为未来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围绕核酸药物自身特点及其临床应用面临的屏障,结合已获批上市核酸药物,重点阐述其递送载体脂质纳米粒成功的关键要素,并对领域内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蔓延,蔓延速度快,传播性强,传播途径多。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5月31日,全球累计确诊COVID-19病例超过621万,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7万例。疫情的爆发促进我国医药、卫生预防的研究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新冠肺炎研究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国内外医药期刊发表大量文章。该文通过中国知网,对2020年1月至4月期间我国学者发表在国内医药期刊的新冠肺炎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刊载COVID-19文章的期刊杂志多而广,研究机构多,包括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研究内容全面,包括发病机制、病毒抗体检测、新冠肺炎诊断、疫情防控策略和疫苗研发、治疗药物研发等。治疗措施多途径,包括抗病毒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既有西药治疗,也有中药调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这些研究成果和诊治经验为全球疫情国家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