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2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采取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运动,对照组采取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和肢体被动运动。结果 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试验分级评价、常见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良肢位摆放可明显改善偏瘫功能,减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01-1402
目的设计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良肢位用具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自行设计的良肢位用具摆放,出院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FMA为(76.7±14.8)分,对照组为(57.8±16.5)分,观察组FM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BI为(75.3±15.2)分,对照组为(56.3±17.6)分,观察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肢位用具摆放可减少脑卒中患者偏瘫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及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将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功能体位;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在患病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康复护理,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关节挛缩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关节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能减少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挛缩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赵美丽 《医疗装备》2020,(7):179-180
目的探讨康复器械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不同训练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器械训练,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器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后所存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均根据自愿原则划分。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为良肢位摆放护理。从护理前后FMA、MBI评分情况入手,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FMA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MBI评分情况,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给予患者品管圈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94.89%)显著高于对照组(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脱位、萎缩畸形、垂足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关节脱位与萎缩畸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田洋阳 《医疗装备》2021,(3):178-179
目的探讨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肌力。结果干预前,两组Fuel-Meyc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可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0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MoCA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其中,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分,并且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有效率。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卢少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76-176,17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偏瘫肢体中药涂擦及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肢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得更显著;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加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FMA、FAC、Barthel评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理解力和表达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到2014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研究的文章质量进行严格地评价以及资料提取,对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研究结果。良肢位摆放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相关(Z=5.34,P0.01)。合并计算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17(95%CI:1.10~1.24)。结论早期给予良肢位摆放,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但仍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方法科学并且规范的高质量RCT,以期进一步验证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上下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下肢功能Ⅲ级及以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翠 《智慧健康》2022,(18):24-27
目的 分析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依从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86例展开分析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实验组给予针对性肢体功能锻炼,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总依从率为9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较对照组患者,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较高(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肢体功能锻炼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锻炼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改良良肢体干预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良肢体干预,干预组采用改良良肢体干预。连续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改良良肢体干预可提高肢体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良肢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配合肢体按摩、关节被动运动及心理护理等康复护理。结果经4周的康复护理,证实早期床上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和保持可以预防和减轻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采取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抑制痉挛、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结论良肢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进行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分类(FAC)、患肢承重和稳定性、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和用Motricity指数中下肢肌力积分(MI-L)。结果治疗前FMA评分和FA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患肢承重和稳定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承重高于对照组,稳定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患肢MI-L评分和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MI-L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肌力、承重和稳定性,进而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抽取科室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接收的58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抽签分组的形式将病例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人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对象的康复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为(48.3±5.2)分,高于对照组的(43.5±6.7)分,两数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中躯体功能、健康至角色限制、疼痛、活力、心理健康五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结论:专人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成熟有效的促恢复护理手段,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能有效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