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价抑制剂通过共价键与靶蛋白结合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潜在的脱靶可能性使研究者们望而却步,但随着近年来对共价抑制剂作用机制、亲电弹头与亲核氨基酸性质的深入研究与探索以及有效开发策略的提出与改进,众多共价抑制剂成功上市。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也逐渐显现,这使得共价抑制剂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通过对共价抑制剂的结合机制、研究进展、开发策略、优势与挑战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与方向进行讨论,以期为新型共价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聚氨基酸作为一种毒副作用低、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以及基因治疗。聚氨基酸链的活性基团丰富,可通过多种反应途径与目的基团连接,从而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性。同时又因为聚合物胶束的粒径为1~100纳米,而肿瘤组织毛细血管壁与正常组织血管壁相比间隙较宽,可以形成“渗透滞留”效应(EPR效应),使载药纳米粒在肿瘤组织中不断蓄积,进而实现药物在肿瘤中的被动靶向性,本文简要综述了载药聚天冬氨酸、聚谷氨酸以及聚赖氨酸聚合物胶束的理化性质及优势,如肿瘤靶向性、缓释性等,并对近年来聚氨基酸胶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激酶抑制剂是通过模拟ATP的结构,以识别激酶的活性构象来竞争性结合于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激酶的自磷酸化和下游的信号传导。然而,最近人们对已上市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及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晶体结构研究发现,在非活性激酶中ATP结合位点的相邻位置存在着第二个能与激酶抑制剂结合的位点———DFG-out变构结合位点。该位点的发现为以蛋白激酶为靶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非活性激酶的DFG-out变构结合位点的发现、非活性激酶与其抑制剂的结合方式及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非活性激酶抑制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杨贵兰  李文军  王春华 《药学研究》2020,39(5):289-293,307
随着对脂质体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脂质体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靶向脂质体是理想的药物载体,具有高靶向性,低毒性,长效缓释性的优点,近年来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靶向脂质体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综述了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而所有蛋白质不论其形态如何均由氨基酸所构成。故氨基酸堪称为一切生命的基本物质。迄今为止已被科学家发现的天然氨基酸大约有1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氨基酸为常用医疗用氨基酸(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王逸麟  付爱玲 《药学进展》2011,35(7):312-317
介绍了几种脑靶向给药载体,如胰岛素受体单抗、转铁蛋白受体单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单抗、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的合成肽Angiopep-2、膜穿透肽以及来源于病毒衣壳糖蛋白中的肽段在外源性大分子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的脑靶向给药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许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活性物质因其分子质量较大,脂溶性不佳而难以穿过血脑屏障发挥药效。血脑屏障中存在多种分子的受体,若以这些受体的抗体或配体为载体,则有可能实现外源性蛋白质的脑靶向转运。  相似文献   

7.
肾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强  张志荣 《药学学报》2005,40(3):199-203
常见肾脏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介质及肾血管等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尿路感染等。随着上述疾病的不断发展,病人可能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得不通过昂贵的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来延长生命。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脏病的药物,如激素(强的松等)、抗生素(青霉素等)、降压药(巯基丙脯酸等)、血小板凝聚抑制剂(潘生丁等)和细胞毒类(环磷酰胺等)药物,采用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rm,TDDS)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减小给药剂量和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8.
脂质体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为了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研究,开发出多种多样的靶向脂质体,为药物及基因的定向转移提供了有效手段,并为最终实现药物的体内控释开辟了前景。该文简要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靶向制剂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从脂质体,微球和微囊,纳米粒,乳剂,前体前药,单克隆抗体等方面介绍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中药靶向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彬 《中国药师》1998,1(1):20-22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发表的有关靶向制剂研究论文与专著,叙述了靶向制剂应具备的三个要素,评价靶向性的三个参数。介绍了采用载体微粒粒径控制的被动靶向,达到特定靶部位释药的主动靶向,物理化学法靶向以及用空白载体微粒先削弱巨噬细胞作用的牵制靶向等方法,并提出了靶向制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主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裕国 《中国药房》1997,8(4):183-184
早在上一世纪PaulEhrlich就提出了靶向给药的概念[1]。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研究,在靶向释药系统的领域里,不断取得成果和突破,目前,“药物导弹”的设想,正在变为临床实践,成为当今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靶向药物就其导向机理而论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靶向“。被动靶向是指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转运和贮留在靶部位。例如用各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材料制备的不同直径载药的脂质体、微球、毫微球等,其中直径为7~12p者主要为肺毛细血管所载留位径为01~2.师者主要为肝枯否氏细胞和脾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据此,以药剂…  相似文献   

12.
13.
主动靶向脂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主动靶向脂质体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主动靶向脂质体的表面修饰、配体选择及应用进行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主动靶向脂质体的表面修饰有三种方法:作为组份直接制备;键合到脂质体表面;后插入法。主动靶向脂质体可以将药物传递到靶组织、靶向细胞或靶细胞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不增加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性,是近年研究最为广泛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结论 主动靶向脂质体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4.
靶向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标明确的代谢产物在样本中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和定量准确等特点。应用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阐明其代谢异常的机制,对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将靶向代谢组学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性心肌病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整合不同疾病发生发展涉及的氨基酸代谢、脂代谢、三羧酸循环及糖酵解等多种代谢途径及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整理了不同并发症的部分生物标志物,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寻找疾病治疗新途径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鸡冠花种子蛋白质氨基酸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两种鸡冠花种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并用模糊识别法和化学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探究其氨基酸代谢失衡状况,为氨基酸腹膜透析液的科学合理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6月某院肾内科147例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患者,与147例同期进行体格检查且未见异常的健康志愿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定量检测血清样本中24种氨基酸含量,结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筛选腹膜透析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代谢物(t检验、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运用R软件对差异代谢物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差异代谢物的生物学功能,并实现P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系统聚类。结果:腹膜透析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血清氨基酸含量多数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清氨基酸定量检测结果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氨基酸谱得分图呈现良好的分离趋势。进一步差异代谢物筛选表明,丙氨酸(P<0.001)、马尿酸(P<0.001)等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而牛磺酸(P<0.001)显著降低,是主要的差异氨基酸。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等)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不同,马尿酸与血肌酐呈现中等强度的相关性(ρ=0.58,P=0.03)。结论:运用UHPLC-MS/MS能够快速、有效识别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氨基酸代谢状况。马尿酸、牛磺酸、丙氨酸3种氨基酸的变化可为氨基酸腹膜透析液的临床合理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在大部分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则很少表达,甚至不表达。这就使得利用FR介导的抗肿瘤药物靶向作用于FR呈阳性的肿瘤细胞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另外,前药在克服药物用药障碍、增强化学及代谢稳定性、增加口服或者局部给药的吸收度、增强血脑屏障渗透性、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及减轻不良反应等应用中,已成为一种有效策略而被广为接受。本文主要对FR介导的抗肿瘤靶向前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近几年研究者设计并合成的叶酸修饰的靶向前药。  相似文献   

18.
杨婉琪  张崇敬 《药学学报》2020,(7):1439-1452
药用活性分子是药物活性的载体和实施者。研究它们的蛋白作用靶标不但能够阐明其作用机制而且能够加深研究人员对生物体系的理解。本文综述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药物分子和在研活性分子的蛋白作用靶标,它们具有抗炎、抗疟、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研究方法侧重于两种化学蛋白质组学方法: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细胞热迁移分析。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利用修饰活性分子后得到的分子探针来了解化合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用于识别小分子的蛋白质靶标。细胞热迁移分析,不必对活性分子进行任何化学修饰,而是利用活性分子与靶标蛋白结合后提高了蛋白的热稳定性,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实现靶标蛋白的发现。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能够有效阐明药用分子的蛋白作用靶标,发现其药效作用机制、揭示其毒性作用机制、发现新型的药用靶标,最终推动药物研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及讨论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资料。结果共收集到多篇文献,选择性的取其中的16篇进行归纳总结与讨论。结论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制剂类型,利用靶向给药系统作靶向治疗将提高一些疾病的治疗能力。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靶向给药系统的稳定性,载体材料的安全性。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必将带来这种新型给药系统全面应用于临床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类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香兰醛和甘氨酸、L甲硫氨酸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合成Schif碱配体L1K,L2K(L1=C10H10O4NK·H2O,L2=C13H16NO4SK),将其分别作用于稀土Ln3+,配位后生成11个新配合物:Ln(L1)3·nH2O(Ln=La,n=0;Ln=Pr,Nd,n=1;Ln=Sm,Eu,Dy,n=2),Ln(L2)3·nH2O(Ln=La,n=1;Ln=Pr,Sm,Eu,Dy,n=2),对其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氢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推测Schif碱配体是以O—N—O的三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的,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9~11.同时对两类配合物中的9个新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