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苗在阻止COVID-19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 NDDS)——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 LNP)的mRNA疫苗因其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实现了广泛应用。尽管已有基于mRNA-LNP的新冠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但目前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和成分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关注BNT162b2和mRNA-1273两种已上市的mRNA-LNP新冠疫苗,在讨论其结构特点、潜在的过敏原、过敏反应机制、mRNA和LN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之后,还对有过敏史人群的评估方法,以及各国家、地区对接种疫苗人群的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疫苗的安全接种。LNP已成为一种公认的高度可定制的核酸递送载体,不仅在mRNA疫苗中显示出价值,在治疗罕见疾病和癌症等广阔领域更有着巨大的潜力。在mRNA-LNP疫苗开启纳米医学的新时代之际,期望能为更多纳米递送药物研发及评价过程中安全性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助力更多纳米药物成功实现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2.
顾盼盼  高彤  刘永军  张娜 《药学学报》2022,(8):2327-2333
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其通过递送肿瘤抗原促进抗原递呈过程,进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信使RNA (messenger RNA, 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通过向体内递送特定抗原的mRNA序列并表达相应抗原蛋白,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免疫治疗的目的。mR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有效性高和免疫原性强等优势,近年来mRNA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但mRNA的不稳定性和低递送效率限制了其应用。纳米递送系统能有效解决mRNA疫苗递送的难题,极大地促进mRNA肿瘤疫苗的研究进程和临床应用,已成为mRNA疫苗研究的热点。本文对mRNA肿瘤疫苗进行介绍,重点对纳米递送系统在mRNA肿瘤疫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mRNA肿瘤疫苗高效递送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崔丽莉  张勇 《药学学报》2023,(4):826-833
核酸作为新一代生物技术药物,不但可以从本源上治疗疾病,而且在技术和生产层面均具有显著的平台化特征,因此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核酸在体内外稳定性差,递送效率低,极大限制了其成药性。近年来,以可离子化脂质为基础的脂质纳米粒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并在核酸新冠疫苗中得到了验证。脂质纳米粒能够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特征,在体内展现出较高的递送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为未来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围绕核酸药物自身特点及其临床应用面临的屏障,结合已获批上市核酸药物,重点阐述其递送载体脂质纳米粒成功的关键要素,并对领域内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载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栽药系统。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该药物剂型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载药系统的特性、体内释放药物的特点与靶向性表明药物剂型与临床疗效紧密相关。结论:新剂型的研发成功,对临床疗效的提高、不良反应的降低、患者用药顺应性的适应,表明药物剂型与临床疗效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纳米药物制剂是一种被脂双分子层囊泡结构包裹的具有纳米尺度的新型药物制剂。脂质体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具备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体内可被生物降解以及定位靶向性强等优点。应用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某些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及药效,减轻不良反应。脂质体纳米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释放游离型药物,因而体内会同时存在负载型脂质体纳米药物和游离型药物。负载型药物是药物的贮库,游离型药物与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有关,因此,脂质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该同时关注负载型药物和游离型药物。游离药物、脂质体粒子及其材料的精准分析是脂质体体内定量研究的一个难点。本篇综述介绍了脂质体纳米药物的前处理方法,总结了脂质体纳米药物的生物分析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脂质体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朋  丁力承  朱娟 《中国药事》2022,36(1):32-40
目的:汇总分析国内外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为mRNA疫苗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及上市后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对已上市产品/临床试验阶段产品进行分析,并参考国内外指导原则,梳理目前研究较多的mRNA疫苗纳米递送系统的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结果 与结论:对纳米递送平台,包括聚合...  相似文献   

7.
转录信使RNA(mRNA)具有安全有效的蛋白质表达谱,在遗传病新疗法、表达功能性蛋白和抗体、疫苗或基因编辑的开发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mRNA疫苗凭借其高效性与稳定性而愈发被重视。目前,有效的体内递送手段是mRNA疫苗所面临的较大挑战,脂质载体的mRNA疫苗递送系统具有靶向性强、包封率高、细胞亲和性好的特点,部分脂质载体能够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从mRNA疫苗递送的主要难点、脂质载体在mRNA疫苗递送中的研究现状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mRNA脂质载体疫苗开发进展,共3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基于脂质载体的mRNA疫苗递送系统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基因疫苗递送系统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因其具有长循环、可降低免疫原性、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纳米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然而,真正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的数量非常少,药代动力学行为不理想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聚合物纳米制剂作为载药粒子进入体内之后,会释放出游离药物和聚合物辅料,游离药物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而聚合物辅料则有可能会引起辅料-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游离药物本身,应该同时关注载药粒子、游离药物、聚合物辅料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这就为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的生物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的常用生物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概述了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希望能够为聚合物纳米药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梳理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挑战,为国内此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针对mRNA疫苗的设计、特点、生产及应用现状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介绍国内外对mRNA疫苗的监管采取的相关举措,并对这一突破性平台技术未来产业化应用将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mRNA技术凭借其通用、快速、灵活的特点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疫苗/药物开发,尤其是mRNA疫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上取得了迅速且显著的成效,开启了核酸药物发展的新时代。为了保障mRNA疫苗的安全、有效、可及,部分国家及地区制定了配套的相关法规,并设立了特别审评部门加强对mRNA疫苗的上市监管。由于产品特性、生产工艺的原因,mRNA疫苗产业化在疫苗可及性、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共线生产导致的系统污染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以及新病毒变体的开发等多方面均存在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灭活疫苗相比,mRNA疫苗免疫原性强,可同时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另外还具有开发周期短、广谱性、成本低和可大规模快速量产等优势,可有效应对突发性、变异快以及大规模的疫情。作为一种新的疫苗开发路径,mRNA疫苗在技术工艺上有很多新的特色和挑战。该研究以Pfizer/BioNTech公司的mRNA疫苗BNT162b2、Moderna公司的mRNA-1273,以及国内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的ARCoV这3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为例,从抗原选择、核苷修饰及脂质体纳米颗粒(LNP)制剂制备等方面,对mRNA疫苗的开发设计和制备工艺进行了梳理分析,并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mRNA疫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治疗药物存在稳定性差、摄取效率低、细胞毒性大以及靶向能力差等缺点。因此需要安全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和暴露。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长循环时间而逐渐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平台。基于红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红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和基因工程红细胞等。另外,对红细胞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显著增强靶向性,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以红细胞为载体的化学药物及疫苗的递送方法,重点讨论了仿生纳米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机体各部位的靶向性研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基因工程红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10):1415-1418
目的:为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深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混悬剂""纳米结晶""Nanosuspensions""Nanocrysta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5月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6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纯药物纳米颗粒的亚微细粒胶态分散体,在口服、静脉注射、眼部、肺部、经皮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中的研究十分广泛,其在实现靶向给药、缓释药物、特别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较少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主动靶向行为研究。因此,通过对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佟乐  孙巍  杨亚莉  王佑春  杨振 《中国药事》2022,36(10):1190-1197
目的:了解WHO最新发布的《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质量、安全及有效性评价法规考虑》中关于mRNA疫苗非临床评价的主要内容,为我国评价此类产品非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mRNA疫苗的主要特点,对照《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质量、安全及有效性评价法规考虑》,梳理mRNA疫苗非临床研究特别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关键要点。结果与结论:mRNA技术已成为疫苗研发的前沿技术,作为新型生物制品,mRNA疫苗具有诸多不同于传统生物制品的特点。WHO认为非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应充分考虑mRNA产品的技术特点,相关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应着重解决免疫应答的持久性或持久性免疫细胞表型、Ⅰ型干扰素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mRNA和LNPs的生物分布和持久性、全身和局部的毒性和炎症反应、非自然修饰核苷的潜在毒性、脂质纳米颗粒中新型脂质的毒性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背景下针对优先病原体的mRNA疫苗非临床加速评价的考虑要点,对我国非临床评价此类产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DNA疫苗具有很多优点,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证实DNA疫苗有可靠的安全性.本文就DNA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前在动物体内所进行的安全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郭曼曼  汪怡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1):2328-2334
长春新碱作为临床一线广谱化疗药物广泛用于实体瘤的治疗,由于存在药物半衰期短、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毒性强等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提高长春新碱的肿瘤靶向性、延长体内滞留时间,将其制备成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长春新碱的新剂型研究主要有纳米粒、脂质体、微泡、微球等,这些新剂型提高了长春新碱生物利用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缓控释能力或肿瘤靶向能力。针对长春新碱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合理开发长春新碱新剂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mRNA疫苗技术的发展受到分子本身不稳定、自身免疫原性高以及体内递送效率低等因素的限制,经过30多年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其稳定性、高效传递系统方面的技术日趋成熟,肿瘤和传染病mRNA疫苗研究进展明显。与传统疫苗技术相比,该技术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疫苗生产工艺简单、研发周期短、成本低,便于标准化生产,适用于大流行疾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的疫苗开发和生产,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疫苗。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本文从mRNA疫苗的特征、疫苗递送系统入手,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mRNA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mRNA疫苗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国采取有力措施抗击新冠疫情,同时新冠疫苗成功上市并在人群中大规模接种,伴随着疫情点式小规模散发,全球将逐渐走向后疫情时代.本文介绍了新冠疫苗的研发尤其是疫苗研发过程中的国际合作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国际合作可加强人类对病毒的更深认识、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环节中提供便利、可帮助脆弱地区渡过难关等;同时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制剂在改善药物递送、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已成为临床新药开发研究的热点,为诸多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由于对纳米药物制剂的体内过程了解不够全面,导致纳米药物制剂的临床转化率极低,严重制约了纳米药物制剂的发展。基于纳米药物制剂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目前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调研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具有不同纳米载体类型的纳米药物制剂的种类,对纳米药物制剂体内药物浓度分析测定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析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对纳米药物制剂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旨在为纳米药物制剂的体内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以获取更为全面的体内药动学数据,提高药物的临床转化率。同时针对目前纳米药物制剂的载体研究、体内浓度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新型乙肝纳米疫苗,每滴疫苗的直径不到400纳米,只需外用即可。研究人员宣布,新的纳米疫苗元需冷藏,不需注射,擦在鼻子上就可进入体内,动物试验已经证实无毒副作用,并对乙肝病毒很有效。  相似文献   

20.
纳米粒在检测、治疗癌症以及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具有较佳的适用性,但单核吞噬系统可严重缩短纳米粒的体内循环时间,降低药物疗效.纳米粒进入机体后在其表面形成的蛋白冠可改变其表面性质,干扰吞噬细胞的识别,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本文概述了蛋白冠的一般组成和形成过程,总结了纳米粒物理化学性质如粒径、表面电荷、亲水性和表面材料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