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HPLC等多种固定相结合的柱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中药钩藤水煎液中分离得到5个megastigmane类新化合物(1~5)。通过HR-ESI-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解析,结合Mosher’s衍生化及ECD和NMR计算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钩藤紫罗酮A (1)、钩藤紫罗醇A (2)和B (3)及钩藤脱落酸A (4)和B (5)。其中, 3和4的结构曾有报道,但文献中的NMR谱数据有误或不能支持报道的结构。本文为从钩藤属植物中发现megastigmane类新天然产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臭牡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友宾  李军  李萍  屠鹏飞 《药学学报》2005,40(8):722-727
目的研究臭牡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clerodendronoside (1), acteoside (2), isoacteoside (3), cistanoside C (4), jionoside C (5), leucosceptoside A (6), cistanoside D (7), campneoside I (8), campneoside II (9), cistanoside F (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钩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方法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经理化、光谱和色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喜果苷(vincoside lactam,Ⅰ)、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Ⅱ)、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Ⅲ)、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Ⅵ)、钩藤碱(rhynchophylline,Ⅴ).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通过2D-NMR技术完善了化合物Ⅲ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C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酸枣仁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新三萜苷类及6个已知三萜类化合物。利用多种波谱学方法,结合酸水解反应,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酸枣仁美洲茶酸苷A (1)、23-表酸枣仁皂苷A (2)及酸枣仁皂苷J和K (3和4),已知化合物鉴定为酸枣仁皂苷A~C (5~7)、酸枣仁皂苷II (8)、卖珠子酸(9)和白桦脂酸(10)。其中, 1的结构得到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确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HW-40C凝胶树脂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反相HPLC和Flash等色谱分离技术相结合,从玄参科鹿茸草水煎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5个新单萜和7个已知化合物。借助波谱数据解析、酶水解以及电子圆二色谱(ECD)和NMR计算,综合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鹿茸草苷I (1)和鹿茸草醇A~D (2~5)。已知化合物6~12均为首次从鹿茸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通过硅胶、凝胶、RP-18和HPLC等一系列色谱方法对小芸木茎和叶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得到8个化合物,包括两个新化合物(1、2)和6个已知化合物(3~8)。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数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microintegerrin C(1)为一个新的苯环衍生物,化合物microintegerrin D(2)为一个新的降倍半萜,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C18色谱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中压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纤枝金丝桃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纤枝金丝桃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yperlagarone A (1)、hyperpatulone E (2)、hyperbeanol G (3)、uralione D (4)、tomoeone F (5)、pyramidatone A (6)、tomoeone A (7)、tomoeone B (8)、hyperbeanol C(9)、hyperbeanol A (10)、hypercohone G (11)。其中化合物1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11个化合物进行基于L6骨骼细胞的促葡萄糖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7、8均显示较强的促葡萄糖摄取活性。  相似文献   

8.
李国成  伍俊妍  刘韬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3):1193-1195
目的 研究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甲醇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大叶钩藤根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钩藤碱(1)、异钩藤碱(2)、乌苏酸(3)、b-谷甾醇(4)、taraxerol(5)、myricadoil(6)。结论 首次报道大叶钩藤根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可为大叶钩藤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36):5144-5147
目的:研究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位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山柰酚(3)、银椴苷(4)、(+)-南烛木树脂酚(5)、(+)-异落叶松脂素(6)、(+)-Nortrachelogenin(7)、(+)-丁香树脂醇(8)、Icariol A2(9)、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黑面神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大叶钩藤茎中分离得到19个三萜类成分,包括11个乌苏烷型三萜和8个齐墩果烷型三萜,其化学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19个化合物中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大叶钩藤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钩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朝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Naka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朝鲜淫羊藿干燥地上部分用水回流提取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用水及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洗脱;50%乙醇洗脱部分的浸膏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的第5、8、10流份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型HPLC纯化后得到化合物1~8;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淫羊藿苷(icariin,1)、宝藿苷Ⅰ(baohuosideⅠ,2)、箭藿苷B(sagittatoside B,3)、宝藿苷Ⅱ(baohuosideⅡ,4)a、stragalin(5)、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鼠李吡喃糖苷(6)、1,2,3,4 tetrahy-dro 3,7 dihydroxy 1(4 hydroxy 3 methoxyphenyl)6 methoxy 2,3 naphthalenedimethanol(7)、朝藿定C(epimedin C,8)。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C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反相和手性HPLC分离技术,从“归头”水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萜类化合物,包括2对非等量对映体的7个单萜类新结构化合物或新天然产物以及4个已知衍生物。借助波谱数据分析结合电子圆二色谱(ECD)理论计算和X-射线衍射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新结构化合物或新天然产物分别命名为(+)-/(-)-当归单萜酮A和B [(+)-/(-)-1和(+)-/(-)-2]、当归单萜酮C和D (3和4)及当归单萜醇A (5);已知化合物鉴定为6β,9-二羟基-(+)-α-蒎烯(6)、1,1,5-三甲基-2-羟甲基-环己-2,5-二烯-4-酮(7)、jasminol E (8)和(+)-反式水合蒎醇(9)。除6曾在当归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本文首次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证结构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显齿蛇葡萄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1),杨梅素(2),杨梅苷(3),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4)。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2D NMR正确归属了化合物1的1Hand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14.
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L )WebbexPrantl)的种子南葶苈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南葶苈子的乙醇提取物经D10 1大孔树脂用水及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洗脱,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 1H NMR ,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所得到的2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4 戊烯酰胺( 4 pentenamide ,Ⅰ)、5 羟甲基糠醛( 5 hydrox ymethylfurfural,Ⅱ)。结论化合物Ⅰ为一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为首次从播娘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李时伟  范敏 《药学学报》2024,(4):1002-1004
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一串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得到了3个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hydroxy-7,8-dehydrobacchotricuneatin A (1)、dugesin C (2)和tonalensin (3)。其中化合物1为新二萜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红树林植物角果木根茎的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galsin C(1)、tagalsin E (2)、tagalsin F(3)、tagalsin G(4)、tagalsin O(...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HW-40C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色谱、反相HPLC和Flash等色谱分离技术,从鹿茸草水煎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借助波谱数据解析、酸或酶水解以及电子圆二色谱(ECD)和NMR计算综合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1~11),包括6个新结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鹿茸草苷A~D (1~4)、G和H (7和8)。通过9-羟基芳樟醇3-O-β-D-葡萄糖苷(5)、(6Z)-9-羟基芳樟醇-3-O-β-D-葡萄糖苷(6)和kankanoside D1(9)的文献报道数据与本实验数据比较,首次确证了6和9的绝对构型。另外两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10)和8-羟基香叶醇8-O-β-D-葡萄糖苷(11)。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20,(2):227-230
目的研究九管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包括2个苯酚类(1和3)、1个木脂素类(2)和3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4~6)。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紫金牛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 Jaeger)具有生物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方法 应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糙海参体内三萜皂苷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scabraside C (1)、holothurin A1 (2)、echinoside A (3)、24-dehydroechioside A (4) 和 holothurin A (5), 化合物1-5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MOLT-4和人肺癌细胞的抑制率较强。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糙海参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5个化合物均显示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7,(4):432-435
目的研究美花铁线莲地上部分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将干燥的样品用7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分步萃取得到总皂苷,再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单体皂苷,分别鉴定为clematiganoside A(1)、huzhangoside D(2)、huzhangoside B(3)、cauloside G(4)和loniceroside C(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皂苷5是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