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等一般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 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剂量为15 mg/次,每日1次。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浓度经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可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纳入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正中神经纵径与横径、尺神经纵径与横径、桡神经纵径与横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依帕司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提高外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胶囊与二甲双胍片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医生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二甲双胍胶囊与二甲双胍片,进行一个疗程的疗效观察,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二甲双胍胶囊组与二甲双胍片组对疾病积极健康效果的有效率均为96%,综合健康效果分别为80%和6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00和2.72。结论:二甲双胍片的成本较低,但二甲双胍胶囊不良反应率较小。  相似文献   

5.
赵志刚 《药品评价》2008,5(11):510-511
二甲双胍作为最早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糖尿病的治疗舞台上经历了50余年的风风雨雨,可以形容为“历久弥新五十年,经典用药谱新篇”。伴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观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二甲双胍这一经典药物的临床使用的进一步认识,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存预防糖耐量损害(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大型研究中显示了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汪四虎  黄大祥  吴方来 《安徽医药》2009,13(12):1549-1550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服用二甲双胍1.5 g.d-1,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sICAM-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FMD明显改善(P〈0.05),HOMA-IR降低(P〈0.05)。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TNF-α和sICAM-1水平均下降(均P〈0.05)。结论短期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高能量饮食4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组(灵芝多糖600mg·kg-1)、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600 mg·kg-1)及联合用药组(灵芝多糖300 mg·kg-1+二甲双胍300 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末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蛋白印记法检测胸主动脉VEGF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AT、GSH-Px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得到抑制,主动脉病理观察显示联合用药组内膜增厚、内皮脂质沉积较模型组少。结论灵芝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主动脉氧化应激,调节血脂,下调主动脉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给予二甲双胍口服,6个月后检查本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在入选时的血尿酸水平为(494.57±89.45)μmol/L,服用二甲双胍6个月后的血尿酸水平为(278.13±12.91)μmol/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善血脂、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配合基础降糖干预,观察组则口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胰岛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糖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FINS、HOMA-IR评分低于对照组,而HOMA-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更好的促进患者胰岛发挥功能,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二甲双胍(MT)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作用.方法:查阅近年发表的有关MT治疗T2DM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T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使糖耐量减退人群发生T2DM的危险性下降76.8%.结论:MT能明显改善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有效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近9月内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二甲双胍缓释片组、西格列汀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15例。二甲双胍缓释片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0.5 bid治疗;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100mg qd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0.5bid+西格列汀100mg qd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每个受试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三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二甲双胍缓释片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西格列汀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缓释片组相比,西格列汀组三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联合用药组三项指标均降低(P<0.05)。与西格列汀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三项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27例,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糖脂...  相似文献   

14.
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Ⅱ型糖尿病人80例,分别给予阿卡波糖(48例)和二甲双胍(32例)治疗16周。结果二甲双胍降空腹血糖疗效高于阿卡波糖,总有效率分别有96.9%和85.7%,显效率为71.9%和47.6%。阿卡波糖降你餐后2h血糖的疗效高于二甲双胍,总有效率分别为97.6%,93.8%,显效率为71.4%,65.6%。两药均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且无显著差异。两药均不刺激胰  相似文献   

15.
<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但仍然有局限。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已经有40年历史,UKPDS研究发现它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IR)。作者通过2例病例分析了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T2DM的时机与获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和调脂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二甲双胍观察组47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750~1500 mg/d,缬沙坦80~160 mg/d,患者每日早晚共测量2次,对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47例,疗效显著,治疗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二甲双胍观察组在治疗12周后复查结果 TC、LDL、TG明显下降,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患者有良好的调脂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二甲双胍对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结肠息肉复发及预后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与福州市第七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A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 Qn者48例(低剂量组),B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 Bid者48例(高剂量组),C组: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 Qd者48例,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变化情况及低血糖反应情况;并由同一检查团队负责3个月后复检肠镜并记录,统计息肉复发的病例数.结果 3个月后,三组观察对象的FPG、早餐后2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A组与B组观察对象BMI指数较干预前改善(P<0.05),C组与干预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较,三组观察对象治疗后FPG均达标,与A、C组相较,B组HbA1c达标率更优(P<0.05).A组与B组之间结直肠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3个月后结直肠息肉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及格列齐特均具有明确降血糖及HbA1C作用,但格列齐特对于BMI指数影响不大,同时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抑制结肠息肉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在早晚餐前30 min内皮下注射10~30 U/d,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治疗组在餐后口服0.5 g二甲双胍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按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如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巨大儿、尿路感染、妊高征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爱珺 《北方药学》2011,8(3):26-27
目的:对二甲双胍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二甲双胍能减少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T2DM的血糖,并因不良反应少,而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结论:早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是必要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为一常见内分泌性疾病,尤以Ⅱ型糖尿病(NIDDM)多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1996年5月至1997年4月期间应用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34例的临床休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