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凝胶因其独特的凝胶三维网状结构,同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循环时间长等特性,使其在纳米药物递送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不同的肿瘤微环境,主要可分为生物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凝胶及物理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凝胶2大类。通过对这2大类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凝胶在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的综述,以期为更精准智能的纳米凝胶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载体易于调控的结构对于药物实现缓控释放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孔尺寸、孔的连通性、介孔材料表面性质及壳层厚 度几个方面综述影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结构调控释药方面对纳 米药物药效提高的前景做了展望。本释药技术对抗生素新型制剂研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几种纳米多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方法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31篇为依据,对介孔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粉硅胶等几种多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的结构特性、应用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纳米多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借助于其纳米孔道结构、形貌或孔道的控制及表面功能化修饰,可以实现药物的速释、缓释及pH或温度敏感释放。结论纳米多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控制药物在到达作用部位前于载药系统的提前释放,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研究制备了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系统。方法采用后修饰法制备不同巯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载体的外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并选取具有巯基的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作为模型药物,将药物通过二硫键共价装载到载体上。结果当巯基化试剂加入量为1 m L时,载药体系有最大的载药量为5.02%。研究所构建的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系统,在没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存在的条件下,药物"零"释放,而当GSH的浓度为3 mmol·L~(-1)时,2 h累计释放量超过70%。结论研究构建的共价载药系统具有明显的还原响应型释药特征,为控制药物的释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5.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原发性肿瘤基质中最突出的细胞类型,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免疫抑制作用。通过抑制CAFs能够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构建基于靶向CAFs的药物递释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目前针对CAFs的治疗靶点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和肌腱蛋白C等,药物递释系统主要包括以胶束、脂质体、纳米复合物以及无机纳米粒为载体的药物递释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可特异性转运抗肿瘤药物至肿瘤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多功能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纳米递释系统,可同时实现分子诊断试剂、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释,同步进行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了纳米递释系统的肿瘤靶向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双功能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葡萄糖敏感型二氧化硅载胰岛素体系,对其葡萄糖响应性释放胰岛素及降血糖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有机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载体,以透射电镜、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动态光散射仪对该载体进行表征;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平衡法载药;以3-羧基苯硼酸接枝壳聚糖制备葡萄糖敏感材料,通过氢键作用将葡萄糖敏感材料包覆于载药二氧化硅表面制得葡萄糖敏感载药体系;以HNMR、IR、TG等对葡萄糖敏感材料的结构及包覆量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载药体系的载药量及药物的累计释放度进行测定;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考察载药体系的体内降血糖效果。结果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孔径为13 nm,对胰岛素载药量为27. 4%;经计算葡萄糖敏感材料的包覆量为10. 7%;释放介质中无葡萄糖时,载药体系基本不释药、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1时,1 h内累计释药量增至42. 7%;制得的葡萄糖敏感型胰岛素二氧化硅载药体系按30 IU·kg-1胰岛素计量给药,6 h血糖降低22. 7%。结论设计制备的葡萄糖敏感型二氧化硅载胰岛素体系具有葡萄糖响应性释药功能及一定的体内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8.
卢安  王向宇  闫仪  王坚成 《药学学报》2022,(1):109-121+277
肿瘤作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亟需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药物的基因疗法可以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展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治疗潜力。基于肿瘤组织在pH、特异性酶浓度或氧化还原梯度变化等微环境信号特征与正常组织存在差异性,各类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正在被研究开发用于递送RNA药物,实现对肿瘤组织与细胞的靶向递送,提高RNA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并且降低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病生理特征以及各类肿瘤微环境响应型载体策略,旨在为设计安全高效的RNA药物肿瘤靶向递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3):1864-1869
目的:为纳米靶向载体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肿瘤微环境""纳米靶向载体""靶向治疗""pH sensitive""Enzyme responsive""Redox responsiv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ub Med、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特点和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5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肿瘤组织微环境主要特点包括微酸性、酶代谢异常、细胞内外存在还原性差异、存在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和信号通路等。基于上述特点,分别研究出基于肿瘤滞留效应设计的纳米载体、pH响应型纳米载体、还原响应型纳米载体、酶响应型纳米载体、温度响应型纳米载体。与这些单响应载体比较,肿瘤微环境多重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更能充分发挥不同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物质之间的特点,对实现药物的特异性递送更有意义,这也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控制药物在到达作用部位前于载药系统的提前释放,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及不良反应,研究制备了还原和pH双重响应型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MSN)递送系统。方法采用后修饰法制备巯基化的HMSN(HMSN-SH)载体,并将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通过二硫键接枝于HMSN表面,构建出还原和pH双重响应型递送系统;采用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ξ电位测定仪、红外等进行表征,并选取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作为模型药物,对药物的还原和pH敏感型释药进行考察。结果所构建的还原和pH双重响应型HMSN载药系统,在p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中,药物释放量较低,而在弱酸性pH 5.0 PBS中,药物释放量有所增加,当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存在条件下,药物释放量明显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还原和pH响应型释药特性。当PAA接枝于HMSN表面后,载体的溶血率和蛋白吸附量明显降低。结论所构建的载药系统具有明显的还原及pH双重响应释药特征,为控制药物的释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述目前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和Google上检索近年国内外资料,阐明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对超顺磁性纳米粒、胶束、树状大分子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传统肿瘤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疗效低、副作用大等问题,而近年来研发的pH响应的纳米载体可通过EPR效应积聚于肿瘤组织,并在弱酸性的肿瘤细胞外液或经内吞作用后在细胞质或溶酶体中释放药物。该pH敏感型载体能促进药物的靶向递送,在减少系统性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结论 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具有靶向性、高效性、安全性的递药系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克服肿瘤微环境及其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大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重新编程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巨大潜力,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有效策略。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各亚细胞器与肿瘤的关系,概述了基于酸碱性调节、活性氧含量、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细胞的肿瘤微环境特点的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为亚细胞器途径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是一种新型无机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网状孔道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窄且可调节及易于表面修饰等特性,已用于药物控释系统的研究.MSNs载体的药物负载量与其介孔容积相关,表面经修饰后可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传递.然而,随着MSNs载体与人体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日益增加,其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合近1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归纳了MSNs在递药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生物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模型蛋白的空间尺寸设计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初步探索不同孔径载体对蛋白药物载药、释药及稳定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表面活性剂P123为胶束模板,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利用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载体;以溶菌酶(lysozyme,LYS)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模型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测定不同孔径载体对LYS和BSA酶降解的保护程度。结果制备出三种孔径(7、17、22 nm)介孔二氧化硅载体,三种载体对LYS和BSA的载药量均为40%左右,LYS和BSA在三种载体中的总释放度均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7 nm和17 nm载体分别对LYS和BSA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介孔二氧化硅可用于高效装载蛋白药物并提高其稳定性,载体孔径尺寸越接近蛋白药物的大小,对其保护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氧化介孔碳球纳米粒(oMCN),考察其理化性质以及作为抗肿瘤药物紫杉醇递送载体的研究。方法采用低浓度水热法合成介孔碳球纳米粒,观察其形貌特征,测定其介孔性质参数、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大小,利用透析法研究体外释药行为,用CCK-8法考察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oMCN的比表面积为704.63m2/g、孔容积为0.57cm3/g、孔径分布约为3.23nm、平均粒径为140nm、Zeta电位为-36mV、载药量高达45.6%,72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57.6%,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与缓释性能,对小鼠肺癌LLC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oMCN作为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制备叶酸修饰长春新碱介孔二氧化硅脂质纳米粒(FA-VCR-MSNs-LP),对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一步合成法制备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s),浸渍吸附法载入长春新碱(VCR),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酸修饰长春新碱介孔二氧化硅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利用透射电镜、小角粉末衍射仪、氮气吸脱附仪、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高速离心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选用PBS(pH 7.4)作为释放介质,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FA-VCR-MSNs-LP透射电镜下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78.5±8.5) nm,Zeta电位为(20.3±1.20)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44.58±1.01)%(n=3)、(11.71±0.26)%(n=3);脂质修饰包裹后改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给药系统的突释现象,并具有缓释特征。结论:制备的FA-VCR-MSNs-LP性质稳定,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较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后期肿瘤靶向性和毒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脑肿瘤中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脑瘤发展快、治疗难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时,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必须通过血脑屏障和血- 脑瘤屏障。一些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不能有效到达肿瘤。针对脑肿瘤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目前脑肿瘤靶向递药有3 种策略:跨血脑屏障(BBB)转运递药、跨血- 脑瘤屏障(BBTB)转运递药和利用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 效应)递药,已被广泛研究的纳米递药载体有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树枝状聚合物、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粒、磁性纳米粒等。控制载药纳米微粒粒径大小以及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可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滞留,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多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有潜力成为治疗脑肿瘤的重要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由于较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易于官能化、低毒性以及对许多不同类型治疗剂的巨大负载能力,涉及了化学药物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受到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研究探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载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智能化的多功能性已经促使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成为将来用于临床的非常有前途的药物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19.
化学免疫联合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兴疗法备受关注,探寻有效的药物联用方案和合理的递送手段仍是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响应脱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系统(ST-MSNs),共递送Tim-3单抗和索拉非尼(SF)用于肝癌的化学免疫联合治疗。ST-MSNs外壳由金属基质蛋白酶2 (MMP2)敏感肽修饰的Tim-3单抗组成,在血液循环中作为“门控分子”阻止药物释放,在肿瘤微环境MMP2作用下Tim-3单抗响应脱落实现Tim-3单抗和SF触发释药,向T细胞/肿瘤细胞的异靶细胞递送。体内抑瘤实验表明,与游离SF和Tim-3单抗序贯给药相比,ST-MSNs在荷瘤小鼠中显著提高肿瘤抑制效果。同时, ST-MSNs显著上调小鼠血清中抗肿瘤细胞因子IFN-γ、IL-12表达及肿瘤中CD3+CD4+、CD3+CD8+细胞比例,展现了良好的免疫调节能力。此外,在给药剂量下,空白载体展现出低细胞毒性和溶血性,未见明显的组织毒性。动物实验均获得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临床肝癌治疗提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的进步对基于纳米载体构建的给药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由于癌症机制的复杂性,单一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通过纳米载体同时负载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以从多个通路杀伤癌细胞。除了化疗药物联用外,将药物与基因、抗体、蛋白或siRNA联用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利用肿瘤微环境内源性的刺激例如低pH值、强还原性、过表达的酶等,以及外部刺激如磁场、光、热、超声等,设计具有相应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载体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快速释放。本文将重点介绍刺激响应性纳米载体用于共同递送小分子化疗药物或生物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