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道菌群主要包括硬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梭杆菌门,其中硬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约占98%以上[1]。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吸收,并与多个组织、器官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免疫疾病、胃肠道疾病甚至精神类疾病等相关联,同时在女性生殖健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肠道菌群的生物学作用、分析方法和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清  杨溢  江国虹  常改 《卫生研究》2003,32(1):54-56
本研究观察了异麦芽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动物实验 :BABL C小鼠 40只 ,随机分为 3个剂量组 (低、中、高 )和 1个对照组 ,每组 1 0只。每组动物经口给与相应剂量的异麦芽低聚糖 ,对照组给水 ,7天后留取各组小鼠粪便分析肠道菌群。人体实验 :30名健康成人 (女 1 5人 ,男 1 5人 ) ,每天服用 30g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产品 (相当于 1 5g异麦芽低聚糖 ) ,7天后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 ,结果表明 :异麦芽低聚糖对BALB c小鼠和受试人群的肠道菌群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小鼠和人肠道的双歧杆菌、人肠道中的乳杆菌具有增殖作用 ,并具有抑制人肠道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佳  向雪松 《卫生研究》2020,(1):155-159
人体肠道是一个温度恒定、可以为菌群提供充足营养的微生态系统,维持肠道内稳态至关重要,共生菌群的结构功能和代谢功能可以抑制肠道病原体的定植。然而,肠道是一个动态的栖息地,其生理参数持续、快速地变化着,生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了肠道菌群的形成、组成和衰老,例如出生方式、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卫生条件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本文综述了生命不同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肠道菌群与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疾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肠道正常菌群是人体的生物防线武淑环,王好礼,张灵梅1肠道菌群对人体的有利作用:正常肠道细菌至少有400~500种之多,其数量之大,每克干粪便有1011~1012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双岐杆菌、粪便链球菌、厌氧杆菌、厌氧性链球菌。...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壳聚糖的冰醋酸溶液400mg/kg.d和0.5%冰醋酸,连续七天,而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在两组间无明显改变。「结论」2%的壳聚糖溶液能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来自爱尔兰的一份新研究报告称,锻炼有益于心肺和大脑,现在我们还可以再增加一项:锻炼有益于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疾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机体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其中肠道微生物更是备受关注。它与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关系。以下将就肠道菌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机体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很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分别从促炎和抗炎两个方面综述了肠道菌群和肥胖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在治疗肥胖方面的作用,为预防和控制肥胖提供科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正常菌群,而肠壁内存在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淋巴细胞,以肠粘膜为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本文分4部分,就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紊乱对机体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昼夜节律紊乱引发机体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昼夜节律紊乱组(下文简称紊乱组),对照组大鼠用正常光周期暴露(12 h光照/12 h黑暗周期),紊乱组大鼠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12 h光照/12 h黑暗周期,每3 d颠倒一次,共计5个轮回)。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分析大鼠结肠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结肠组织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结肠Occludin、Claudin1、Claudin3和ZO - 1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紊乱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和构成发生改变。门水平上,紊乱组大鼠肠道拟杆菌门(t = 2.672, P = 0.028)的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t = 2.732, P = 0.024)和放线菌门(t = 2.717, P = 0.026)的丰度减少。属水平上,紊乱组大鼠肠道毛螺菌(t = 4.468, P = 0.002)、瘤胃球菌(t = 4.096, P = 0.007)、梭状杆菌(t = 2.619, P = 0.038)和嗜木聚糖真杆菌(t = 2.500, P = 0.041)丰度减少。结肠粘膜下层轻度水肿但粘膜上皮没有发生明显损伤。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t = 7.283, P<0.001)、Claudin1(t = 13.660, P<0.001)、Claudin3(t = 10.596, P<0.001)和ZO - 1(t = 6.919, P<0.001)表达均降低。结论 长期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长期昼夜节律紊乱还可通过破坏肠道紧密连接而损害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进而增加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抑郁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糖水偏好基线结果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各8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应激组采用不可预知性慢性应激构建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集大鼠粪便,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将姜黄素与有氧运动联合,用于调节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40只SD野生雄性大鼠分为普通饮食+安静组(C组)、高脂饮食+安静组(H组)、高脂饮食+姜黄素+安静组(J组)、高脂饮食+有氧运动组(S组)和高脂饮食+姜黄素+有氧运动组(U组),共5组,每组8只。有氧运动方案为:坡度:5°,运动强度:70%最大摄氧量,每次运动60min,每周6次;姜黄素补剂量为200mg/(kg·d),灌胃时间为运动前0.5h。整个实验周期为8w,最后一次有氧运动结束后24h,取盲肠内容物进行测试。结果(1)与H组相比,姜黄素干预、姜黄素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增加了高脂饮食大鼠与C组的OTU组成的相似性。(2)在肠道菌群结构分析中发现:与H组相比,J组、S组、U组大鼠肠道菌群中F/B比值发生变化,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J组、S组大鼠肠道菌群中F/B比值显著性减少(P<0.05),U组大鼠肠道菌群中F/B比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U组比较,J组、S组大鼠肠道菌群F/B比值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3)Beta多样性分析中,主要“元素”在三个...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民流行病学、宗教团体等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主要由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因素所引起的[1]。1969年,Aris等指出,大肠癌是由肠道菌作用于饮食中某些无害成分而产生的代谢物所引起的[2]。这些代谢物在肠道中的种类和数量是由饮食以及肠道菌群的种属、数量和代谢方式所决定[3]。Antar等发现,大肠癌高发区与大肠癌低发区人群,在肠道菌群的构成方面有明显差异[4]。据报道,一种可以使常规小鼠产生肠道癌肿的致癌物不能诱发无菌小鼠产生肠道癌肿[5]。这些资料说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大肠癌的病因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人体内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各种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家伙与我们和平共处,而它们之间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寄居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被称为“肠道菌群”,它们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大学生人群肠道菌群特点,为防止和控制因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引起的肠道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用常规细菌培养、SWF-A系统生化反应和多价诊断血清分离鉴定肠道菌,用沙保氏培养基常规分离鉴定肠道真菌,同时选择15种抗生素用Kirby-Bauer(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7种细菌和1种真菌,即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变形菌、志贺氏菌、哈夫尼亚菌、克雷伯氏杆菌、沙雷氏杆菌、阴沟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7.3%、4.2%、7.3%、2.5%、6.2%、2.0%、3.9%和3.9%,相互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对多种肠道敏感,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对多种肠道菌耐药。结论 正常大学生人群肠道菌群分布具有多样性,以条件致病菌多,当肠道菌群相互比例失调,易引起肠道腹泻。部分抗生素对肠道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中有复杂的微生物群,包括大约30个属,400~500多种微生物.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有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因素.膳食纤维、脂类、蛋白质等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有不同的影响.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引起很多疾病,因此理解饮食因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疾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找到预防及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人类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健康密切相关,其对于药物、饮食以及环境中有可能暴露的污染物均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该文综述了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包括抗生素、重金属、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农药)对于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相关健康带来的影响,建议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价研究应充分考虑机体肠道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婴儿母乳及配方乳两种不同喂养方式下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 ,分析婴幼儿饮食与肠道菌群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 16SrRNA ,经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细菌数量 ,对 71名母乳喂养婴儿和 60名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定量检测。 【结果】 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定植过程。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高 (P<0 .0 5 ) ,而大肠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低 (P <0 .0 5 )。 【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是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性好的方法。婴儿期肠道菌群仍处于动态演替过程。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正常菌群,而肠壁内存在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淋巴细胞,以肠粘膜为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本文分4部分,就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生物器官",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这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之间的关系在近10年才被发现,随后大量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在肥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涉及促进能量吸收、影响肠粘膜通透性和食欲调控因子分泌、引发内毒素血症和慢性炎症反应状态等多个方面。深入对与肥胖发生有关的具体关键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从肠道菌群的调控和益生菌应用环节寻找新的肥胖治疗和预防"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