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是一种依靠牛顿力学模拟分子体系的运动来研究现实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近年来逐渐被用于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自组装过程揭示及宏观性能预测,有助于高效率、精准化设计制剂。本综述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定义、类型及操作流程出发,总结了其在自组装纳米递药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自组装过程微观信息(尺寸形貌、微区组成、分子分布)的获取与分析、宏观性能(稳定性、载药能力、释药性及跨膜性能)的预测,并对其在递药系统处方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同时展望了未来实现制剂处方预测的策略,旨在为制剂研究人员选择适宜的路径研究纳米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制剂领域更广阔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组装多肽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力自组装成各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表现出有别于单个小分子或小分子聚集体的独特性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介绍了自组装多肽的概念、设计原则、分析方法,重点对其在药物递送、生物医学检测、组织工程、疫苗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Yu FF  Zou H  Zhong YQ 《药学学报》2012,47(3):332-338
逐层组装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LbL) 技术在生物工程、医学、药物控释及光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 运用LbL技术构建药物控释系统, 可灵活控制递药载体结构, 组装过程简单、化学温和, 递药系统用途广泛, 可达到隐蔽、靶向等效果。本文总结了逐层组装技术的优势, 讨论了影响LbL多层膜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 综述了LbL构建的纳米粒、微凝胶和微囊等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目前环糊精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共28篇,根据纳米制剂形成的驱动力不同将常见的环糊精纳米制剂分为四类进行分类和评述。结果基于环糊精的纳米给药系统综合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和纳米技术共同改善药物的性质。根据形成纳米制剂的驱动力不同,主要分为四类:主分子—客分子介导的环糊精纳米载体、两亲性环糊精衍生物纳米粒、基于环糊精的聚合物纳米粒、无机环糊精纳米粒。同时介绍了环糊精纳米制剂的药剂学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结论 环糊精纳米给药系统不仅能解决纳米粒载药量过低的缺点,还能达到靶向性,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极具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纳米结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以及给药途径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32篇,根据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和给药途径分类并总结。结果纳米结晶具有比表面积大、饱和溶解度高以及溶出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可以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结晶以增加药效、降低副作用;可以采用自组装技术、破碎技术或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制备纳米结晶,也可以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纳米结晶;纳米结晶是一种制剂中间体,可以制备成适合静脉注射、口服、肺部吸入、局部注射、透皮以及眼用等给药途径的多种剂型。结论虽然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多样,但仍需开发更为高效的新方法,难溶性药物可以采用纳米结晶技术制备成适合不同给药途径的制剂,该技术将在未来的药物传递领域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有机或无机合成的纳米材料存在制备过程繁琐和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识别、清除等问题。受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启发,生物细胞膜介导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生物膜仿生递药系统通过机体内源性细胞膜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包覆修饰,有效地将天然生物膜“自体”性质和“人工”功能载体的优势相融合,赋予其肿瘤靶向性,低免疫原性和血液长循环等特点。基于纳米药物和细胞膜仿生技术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在肿瘤靶向化疗、免疫治疗、光热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脂质前药及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药质体是基于脂质前药的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之一,对其概念、特点、制备方法和潜在应用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SADDS)是基于药质体提出的新概念和新给药系统,融合了前药、分子自组装和纳米技术,是两亲前药形成的自组装纳米体系。其突出的特点是自组装体几乎没有辅料的参与,载药量大,稳定性好,在体内可获得靶向、控释效果,特别适合于抗病毒和抗肿瘤治疗。SADDS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是药剂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SADDS概念的来源、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ADDS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纳米制剂是一类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新型递药系统制剂,可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以蛋白质为纳米载体,与疏水性药物形成纳米复合物,使其具有毒性小、选择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优良特性。本文主要对以蛋白质为载体的纳米制剂的质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的相关质量指标,旨在为这类制剂的研究发展提供有效便捷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目前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和Google上检索近年国内外资料,阐明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对超顺磁性纳米粒、胶束、树状大分子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传统肿瘤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疗效低、副作用大等问题,而近年来研发的pH响应的纳米载体可通过EPR效应积聚于肿瘤组织,并在弱酸性的肿瘤细胞外液或经内吞作用后在细胞质或溶酶体中释放药物。该pH敏感型载体能促进药物的靶向递送,在减少系统性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结论 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具有靶向性、高效性、安全性的递药系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祎 《北方药学》2013,(8):69-70
不同的构筑单元通过自主装可以获得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组装体,在医药、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自组装在纳米药物中的过程和原理,对不同材料的自组装技术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阐述近年来壳聚糖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的制备研究进展.从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作用特点和剂型设计的目的 和手段出发,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制备壳聚糖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的主要手段,即离子交联法和纳米胶束法.其中离子交联法以操作简便,条件温和而备受关注,纳米胶束法因载体溶解性能差异制备时又有透析法、自组装法和乳化-挥发法等之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该类载体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一直是制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纳米载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装载大量难溶性药物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该类载体主要包括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聚合物胶束、纳米混悬剂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纳米给药系统在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其微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不能精准地到达病灶组织并可控释放。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已成为抗肿瘤递药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介孔二氧化硅作为一种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无毒、稳定、孔容孔径可调及表面易于功能化修饰等优势,凭借其对机体肿瘤微环境或生理变化的感知响应、实现递药系统在病灶组织定位释药或控制释药,使其成为智能响应型递药系统的理想载体。本文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智能响应型递药系统的设计策略及研究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纳米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的消化道系统肿瘤。胰腺癌的传统化疗方案靶向性不高,治疗效率低,存在一系列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纳米靶向递药系统迅猛发展,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许多的新思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胰腺癌化疗的研究进展,从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主动靶向和化疗药物的联合运载四个方面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差、药代动力学行为不理想等特征在临床应用中严重影响疗效。抗肿瘤纳米制剂的开发可以实现药物増溶的目的,能够改善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抗肿瘤纳米制剂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整体和细胞水平介绍其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探讨抗肿瘤纳米制剂发挥优势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体混悬给药系统可有效解决难溶性药物递药的问题,然而液体纳米晶体给药系统的物理稳定性差。固体纳米晶体给药系统作为液态纳米晶体混悬给药系统的一种改良技术,可克服液体纳米晶体混悬系统热动力学不稳定的现象,同时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临床顺应性好,是实现纳米晶体混悬给药系统稳定化的理想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固体纳米晶体给药系统的纳米化与固体化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该递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微环境相比,肿瘤微环境具有显著差异,如谷胱甘肽相关代谢酶和活性氧在不同亚细胞结构中高表达,造成氧化还原状态失衡。根据这种特异性的氧化还原状态,可以设计一系列通过氧化还原响应型连接臂相连的小分子前药纳米粒。常见的连接臂有二硫键、硫醚键、硒键和硫缩酮键等。不同连接臂的小分子前药纳米粒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和体内外药效作用。本篇综述将从肿瘤细胞特异性氧化还原状态、智能响应型小分子前药纳米粒的设计、不同连接臂的小分子前药纳米粒的代谢方式及其与药效的关系等方面来总结肿瘤氧化还原微环境响应型小分子前药纳米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传统的紫杉醇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有限。纳米给药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纳米新剂型。纳米乳、纳米粒、胶束等也正在实验研究之中。本文就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9,(3):441-446
随着生物治疗领域的发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生物大分子逐渐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但是生物大分子作为候选药物在成药性方面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药物稳定性和体内转运递送过程中,表现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降解转化,生物大分子结构较大无法有效通过体内各种屏障系统进行递送等。为此,运用多样化的纳米载药系统对生物大分子药物进行递送,能够维持药物稳定性,显著增加生物利用度和提高分布靶向性,从而提高疗效并降低毒性。本文对目前一些生物大分子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相关疾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包载生物大分子的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