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人体内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在参与人体代谢、抵御外来致病菌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营养吸收、短链脂肪酸生成、调节机体免疫、影响机体代谢等多种途径调控骨代谢,影响骨量变化。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骨代谢中骨量变化的潜在途径及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调控骨代谢的相关进展,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肠道菌群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在营养、代谢、生长发育、屏障保护、免疫等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宏基因组表征神经类疾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在无菌小鼠上进行粪菌移植验证肠道菌群与精神类疾病的关系两方面综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另外,近年来,提出了微生物-肠-脑轴学说,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双向信号通路,肠道菌群可通过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参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改变主要通过迷走神经途径、内分泌途径、免疫途径等影响宿主的神经系统,从而引发或加重抑郁症、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人格分裂症、帕金森病等。该文对造成宿主相关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肠道菌群失调与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从肠道菌群失调与精神类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作用机制3方面探讨微生物-肠-脑轴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并与宿主、环境构成了动态平衡的统一体。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疾病与健康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各种疾病关系和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以及其在肠菌代谢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认识中药治疗过程及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新药开发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儿童矮身材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复杂。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调节宿主生长。该文主要从内分泌角度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甲状腺、性激素影响的作用机制和前景,以期将来为改善儿童矮身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途径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分泌与肠道菌群、肠道免疫、肠道动力等方面密切相关。5-HT代谢途径异常参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就5-HT在不同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肠-脑轴在维持机体内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和大脑的双向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学者们建立了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这一概念。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途径对宿主产生影响,包括神经发育、传递和行为,并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对肠道微生物群、肠道、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以肠道微生物群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靶点的肠-脑轴干预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的弥漫性肝病。在参与肝硬化进展的因素中,肠道菌群可能是代谢和免疫等全身因素以及肠道和肝脏等器官的枢纽。肠道菌群失调参与肝硬化发展的机制可能包括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内毒素增多、肠壁通透性增加、宿主代谢紊乱等。肠道菌群可与其他器官通过不同的轴工作,其中肠-肝轴是最相关和研究最多的轴。肠-肝轴主要包括肠道菌群、细菌产物、肠道屏障以及肝脏。发生肠道菌群紊乱时,不仅肠道感染会加重,还会进一步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并使肝组织破坏增多,促进肝脏炎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肝硬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目前,基于肠-肝轴机制调治肝硬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水凝胶、碳纳米颗粒、噬菌体、粪便微生物移植、后生元、FXR激动剂、中医药等。现主要就肠-肝轴在肝硬化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炎症,是目前难治性疾病之一。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分析技术在UC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着重综述UC中机体氨基酸、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物质的异常变化,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改变以及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和肠道菌群的共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综述为深入探讨基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主要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基础,为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驰  杨涓  郑盛 《现代医药卫生》2023,(19):3349-3353+3359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新型虚拟代谢器官”,广泛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维持肠道稳态及免疫调节之间的动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沈红  伍城颖  龙芳  周静  周姗姗  许军  李松林 《药学学报》2022,(12):3480-3486
汤剂为中药传统用药方式。汤剂中除小分子组分外,亦包含多糖等大分子组分。以往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常采用“醇沉除杂”工艺,去除多糖等口服不吸收“无效组分”,富集小分子“有效组分”,以改善制剂成型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疾病的密切关系及中药多糖潜在益生元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汤剂中多糖组分存在的价值越发值得关注。结合本课题组及文献研究进展,本综述在简述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基础上,概述中药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机体代谢、肠功能、免疫、炎症、情志及肿瘤等疾病状态,通过肠道菌群介导影响共存小分子组分吸收、代谢和转运,以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结构特异性,以此从肠道菌群调控角度探讨多糖组分在中药汤剂中存在的重要价值,为基于经典名方和临床验方的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重视多糖组分的存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毕惠嫦  叶敏 《药学进展》2020,44(2):81-82
肠道菌群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被认为是人体后天获得的重要"代谢器官",在宿主消化、营养吸收、代谢、免疫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参与外源药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及内源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平衡,从而影响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药效-毒性反应以及机体生理、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陈智强  汤帅  张畅煊  李婷  陈宏绮  燕茹 《药学学报》2022,(12):3465-3479
口服中药在吸收入血前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是中药发挥整体作用的重要机制,也使得对中药的研究有别于以系统暴露(入血水平)为起点和核心的西药的研发。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互补,共同参与众多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代谢平衡及外源成分的体内处置。其中,肠道菌群中广泛分布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t bacterial β-glucuronidases, BGUSs)与宿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协调互作,调节内外源化合物肝肠循环,通过影响葡萄糖醛酸化稳态,改变其肠道局部和/或系统暴露,对疾病的发生及干预发挥作用。一方面,许多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s)成分发生肝肠循环;另一方面, CHMs可直接作用于BGUSs或通过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广泛影响间接改变其分布和功能。BGUSs和CHMs之间的多重互作可能在CHMs的整体治疗益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首先概括了BGUSs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根据BGUSs的底物谱从营养利用、代谢稳态、治疗响应等多层面解读BGUSs介导内外源化合物代谢的生理、病理及药理...  相似文献   

13.
崔新梦  高兴华 《药学研究》2022,41(8):531-536
肠道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通路与多个器官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关系被称为肠道-器官轴。肠道微生物在肠道-器官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通过靶向肠道-器官轴来治疗肠道和多种相关器官的疾病。本文总结了肠-脑轴、肠-肝轴、肠-肺轴、肠-心轴、肠-皮轴、肠-脂肪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人体肠道中微生物群落富集,菌群失调与宿主的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通过“脑-肠轴”这一双向通信路径,对大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就肠道菌群、“脑-肠轴”以及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加以阐述分析,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引起胃肠道疾病,还对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等造成影响。研究表明,用益生菌或其发酵产品干预后,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高血压状态也得以改善。关于益生菌降压的机制,有产生肽类等降压物质,改善血管氧化和炎症水平,短链脂肪酸的作用,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等。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生理功能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与许多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睡眠剥夺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性研究的提出和再提出,综合分析肠道菌群紊乱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改善睡眠药物开发及防治方法与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萍  林以宁 《药学研究》2021,40(5):316-318,3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个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代谢、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胆汁酸是调节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的关键信号因子。两者作为肠-肝轴中的重要角色,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阐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复杂关联,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线索。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交互作用,希望能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代谢性疾病是一系列机体代谢异常疾病的总称, 包括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等。人类肠道中有数以百亿的细菌, 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与人类宿主相互作用, 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宿主的代谢健康密切相关, 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各种常见的代谢疾病, 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心肺代谢疾病、营养不良等。本文讨论了肠道菌群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致病机制, 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不仅在情绪上表现出持续的低落、悲观、冷漠等,同时在躯体上常伴有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潜在的生物学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其在肠与脑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肠道屏障功能,还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肠-脑轴维持宿主机体的稳态。近年来,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时,具有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且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移位以及维持菌群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已被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通过调研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中药单体、单味药及复方多种角度探讨中药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从中药对肠道菌群结构的矫正作用、调节免疫作用、进行菌群移植以及对其代谢物调节等不同层次发挥抗抑郁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由浅入深的总结。本综述将为深入阐释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中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昭君  陈晓光  张森 《药学学报》2020,(12):2777-2784
近年来,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是必要的。但菌群失调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肠道中的微生物组与宿主的病理生理状态相关。"肠-肾轴"理论的提出很好地解释了肠道菌群与慢性肾病之间的双向交流,一方面肾脏功能受损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另一方面改变的肠道菌群通过损伤肠黏膜屏障,使有害菌透过肠屏障入血,诱发慢性炎症,从而加速肾脏损伤。另外失调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肾毒性代谢物的增加也是"肠-肾轴"加重肾病的机制之一,其中对甲酚硫酸盐、硫酸吲哚酚和氧化三甲胺这3类微生物代谢物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肾毒性代谢物,它们的肾脏毒性已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证实。目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同慢性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有可能为慢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