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 SVP)在血液相关肿瘤、实体肿瘤患者以及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血液科,肿瘤科的肿瘤患者和呼吸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症患者进行PICC和SVP置管166例,其中PICC组103例,SVP组63例,比较两种置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PICC组穿刺成功率和带管时间分别为94.5%,(8.7±3.9)个月,SVP组分别为98.4%,(3.4±2.8)个月,其中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3,P<0.05)。两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分别为16,11,10例和0,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ICC置管的肿瘤和危重患者带管时间分别为(9.8±3.1),(2.4±1.4)个月,SVP置管的肿瘤和危重患者带管时间分别为(8.1 ±1.3),(2.3 ±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367,12.814;P<0.01)。不同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除PICC肿瘤组与SVP肿瘤组静脉炎发生率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管方式在肿瘤患者均有较长的带管时间,SVP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PICC置管,SVP置管更适合肿瘤和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腔PICC置管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将26例经外周静脉置人双腔耐高压5FPICC导管至中心静脉作为试验组。26例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导管至中心静脉作为对照组。记录置管时间、流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平均为169天;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短,平均为68天。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腔耐高压5F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置管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白血病患儿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及组织坏死。方法:对31例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进行输液。结果:31例患儿全部置管成功,完成所有的化疗疗程,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组织坏死。结论:白血病患儿早期行PICC置管,并且实施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可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的建立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O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敬的途径。肿瘤患者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插管失败,从而被迫放弃治疗。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对60例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建立了PICX;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制订了周密的护理管理计划,加强置管后的专业化护理,使PICC在临床得到更好的推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任晓敏  陈蓉 《护理研究》2014,(12):1488-1489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1]。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是一种新型的、多腔道可选的、耐高压型PICC,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mL/s,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或高压注射造影剂、多通道叠加给药的治疗需求[2],特别适合重症病人的救治。1临床资料我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小组于2012年11月—2013年5月为20例重症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留置了双腔Power PICC。其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包括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痛苦.对35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静脉输入化疗药.应用PICC35例,其中有1例于置管后1d自行拔管后,未再置管,其余34例顺利完成了化疗.认为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较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198例病人采用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 一次性置管成功186例,总置管成功195例,成功率98.5%,留置导管时间5~135天,发生静脉炎5例,肿胀3例,导管堵塞2例。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易掌握的技术。护理操作重点: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严格无菌操作;置管期间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禁用PICC抽取血样以防导管堵塞;输注完液体后及时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和局部组织产生不良反应。方法:对31例血液科长期静脉化疗患者经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行PICC插管至上腔静脉给药。结果:31例患者31例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最短7日,最长20月(603天)。结论:PICC置管是一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网和局部组织的毒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7  
目的:为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中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置管(PICC)对100例肿瘤病人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这的临床效果。结果:(1)这成功率为93%;(2)置管留置时间30.16±26.60d;(3)本组实验未发生1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置管成功率高;(2)长期置管可不必换管。(3)PICC较传统置管术发生严重并发症低。因  相似文献   

11.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症状及护理.[方法]应用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情况,包括送管阻力,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现象,术后X线片检查确认的导管位置等.[结果]头静脉置管的导管异位率最高,为13.4%;送管遇阻力导管置入异位率54.5%;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时均发生导管置入异位.[结论]部分PICC置入异位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识别,护士在PICC置管术中及时判断导管置入异位并进行调整、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PICC置管术后局部皮肤过敏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1月~11月,我们共行PICC置管术26例,其中2例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2例患者为男女各1例。女性患者29岁,肺癌,2006年5月入院,入院第3天行PICC置管术,术后行NP方案(盖诺加顺铂)化疗。男性患者34岁,胃癌术后,2006年9月入院,  相似文献   

13.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花  周晶 《护理研究》2010,(7):1904-1905
[目的]探索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的症状及护理。[方法]应用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术中情况,包括送管阻力,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现象,术后X线片检查确认的导管位置等。[结果]头静脉置管的导管异位率最高,为13.4%;送管遇阻力导管置入异位率54.5%;撤出导丝后导管尾端溢血或溢液时均发生导管置入异位。[结论]部分PICC置入异位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识别,护士在PICC置管术中及时判断导管置入异位并进行调整、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PICC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缩写。PICC置管术是导管经肘部外周静脉途径插入中心静脉的一种方法,是近年来护理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要求操作者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穿刺技术。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施行PICC置管术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8岁,平均61岁,作贵要静脉穿刺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法:将63例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局部湿热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湿热敷.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湿热敷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临床中失败的原因,从而降低PICC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失败率。方法:对8例PICC穿刺失败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出导致PICC置管术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得出相应对策。结果:导致置管失败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操作者因素、导管因素等。结论:PICC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此项技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与患者有效沟通并悉心护理是PICC置管术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17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12月,我们对178例肿瘤患者应用了PICC管进行输液治疗,经过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8例,男98例,女80例,年龄15~84岁。行贵要静脉置管107例,行肘正中静脉置管48例,行头静脉置管23例。留置PICC管的时间3~210d,平均43d。PICC管采用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管和巴德生产的三向瓣膜PICC管。  相似文献   

18.
李小华 《全科护理》2012,10(9):781-782
[目的]对比分析双腔股静脉置管与一次性内瘘针在白细胞去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例高白细胞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实验组使用双腔股静脉置管,对照组使用16G内瘘针。[结果]两组去除白细胞计数均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术中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股静脉置管应用在白细胞去除术中穿刺成功率高,采集顺利,并能增加供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李玮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6):96-96,105
PICC技术的出现给静脉治疗带来了新的途径.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可靠通道,适用于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其通过PICC将药物直接输入到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不仅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损伤,还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1].  相似文献   

20.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四大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一条好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易于维护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