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定,使用病人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确认是病人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护理、检查的基本保证,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床号来辨认病人身份[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标识腕带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标识腕带相关研究,将2015年4月~2016年9月住院的 2033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032例,观察组1 00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病情管理,观察组使用不同且色彩鲜明的标识腕带管理住院患者的身份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在两个时间段医护人员换班、辅助检查、发放药物、辅助食物、家属探视时叫错姓名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换班、辅助检查、发放药物、辅助食物和家属探视时叫错姓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9%,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色彩不一且醒目的标识腕带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危险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患者安全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生儿及儿童等2 767例,年龄最大的90岁,其中2 716例患者佩戴了腕带标识.结果 在临床应用腕带标识1年后,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2006-2007年相比下降了66%,佩戴腕带的2 716例患者无一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6.8%,较2006-2007年提高了2.8%.结论 使用患者腕带标识,可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认病人身份对于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意识不清、重症昏迷、无自主能力、语言表达障碍等诸多因素,使病人身份不能及时、准确得到确认,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不便,我科自2008年1月起对特殊病人实施标识腕带确定身份新举措,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儿科患儿年龄小,大多数患儿不会或不能正确地表达,不能有效地与护士沟通,只能接受护士被动的识别;儿科病房的环境嘈杂、家长多,患儿的姓名会出现同名同姓或同音,家长容易误答[1],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落实查对制 相似文献
6.
在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科病房,患者住院期间常因个人衣物辨识不清而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甚至增加患者额外的费用支出。过去科室只是单纯地使用记号笔进行标记,但是标记遇水后会模糊,从而导致错拿衣物的现象。2008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标识腕带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术病人标识腕带是用于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于手术前1天进行身份标识以方便识别,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辅助工具,它是整个医疗活动中,与反映病人在医院的治疗和服务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为手术病人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我院从2008年3月份开始实行标识腕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制作4种颜色的腕带,腕带上填写患者信息,普通患者和非手术患者用白色,重症、抢救、意识障碍、失语、痴呆患者用蓝色,手术患者用绿色,新生儿、<8岁儿童用粉红色.结果 2009年使用腕带标识后,医院护理过失发生率较2008年下降了50%,无患者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投诉,患者对护理...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标识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标识腕带,将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标识带系在患者手腕上进行24h贴身标识,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自2007年8月对急诊患者施行标识腕带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精神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意志、情感、行为异常而引起的疚病,因为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随时都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逃跑、自杀等不安全事件,所以精神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护理人员应如何做才能保证病人的住院安全呢?现从以下几个要点来谈一谈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腕带和手术部位标识的术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带和手术部位标识的术前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查对制度,实验组除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查对制度外给每位手术病人佩戴腕带,手术部位用龙胆紫液做标识(以下简称手术部位标识)。结果两组满意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腕带和手术部位标识在防止接错病人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使病人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4.
掌上电脑与腕带标识在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利用掌上电脑方便、快捷的方式将护士工作站部分功能前移,护士可携带掌上电脑,直接到床旁处理检验医嘱,扫描病人腕带上的条形码,进行身份识别,同时以快捷键方式直接进入该病人检验医嘱界面,扫描试管确认后为病人采血,保证检验医嘱与病人、标本识别的唯一准确性。改变了传统采血工作模式,解决多年来此项护理工作多班重复、反复查对还难免不出现错误的工作状况。再造工作流程,使检验标本采集严谨规范,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手术病人围术期涉及病区、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等多个部门的转换,为加强医疗的安全性,防止因错误识别引发的医疗事故,我院制作手术病人的标治腕带用于临床,效果较好,现将标治腕带的制作与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顾建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2574-2575
目的探讨照片式患者标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整理并分析2010年实施照片式患者标识后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重新实施。结果2011年无投诉发生且未发生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结论照片式患者标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应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宣教告知的工作并制定严格的使用规定。 相似文献
18.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精神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护理患者的重要环节。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及自知力的缺乏,可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意外行为,尤其是在夜间、凌晨、午睡等工作人员较少时更易发生。因此,护士掌握精神科患者上述特点,加强巡视预防意外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设计护理“六防”警示标识,粘贴于患者床头,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后)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前)相同入组条件的10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患者意外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护理“六防”警示标识后,护理纠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佩戴腕带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84.2%提升到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