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新  唐洁  王素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0):777-779,782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改变及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测量IMT,并分成A和B两组(组A IMT〈0.065 cm;组BIMT〉0.065 cm),探讨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的关系。【结果】IMT≥0.065 cm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IMT〈0.065 cm者,而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IMT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肥胖和低密度脂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程 《广州医药》2009,40(2):30-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分为DM1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和DM2组(血糖控制一般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庄丽英  蔡杏娟  戈少红  周营  应蓉  周吉 《吉林医学》2012,33(29):6282-62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8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升高,糖尿病组中IMT增厚组FINS、HOMA-IR较IMT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BMI、FINS、ln(HO MA-IR)、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已存在颈动脉IMT增厚,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CIMT,并根据CIMT值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62例,CIMT值≥1.0mm,B组患者53例,CIMT值〈1.0mm。比较两组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并对与2型糖尿病C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LDL—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093、1.088、1.038、1.732,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肥胖、糖尿病病程和LDL—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22例糖耐量异常者与35例糖耐量正常者,行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FFA)、口服糖耐量试验2h游离脂肪酸(2hFFA)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脂肪酸曲线下面积(AUC_FFA)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HOMA-IR、fFFA、2hFFA、AUC_FFA、IMT水平分别为3.3±3.2、(0.55±0.20)mmol/L、(0.28±0.18)mmol/L、(0.83±0.34)mmol·L-1·h-1 和(0.12±0.05)cm,高于糖耐量正常者的1.9±1.3、(0.41±0.15)mmol/L、(0.12±0.10)mmol/L、(0.53±0.20)mmol·L-1·h-1和(0.09±0.03)cm。HOMA-IR、IMT与fFFA、2hFFA、AUC_FFA均呈正相关(均P〈0.05)。提示空腹及糖负荷后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的普查人群9390人,从中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诊断人群,符合条件者共入选1136例,并按照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 mm为增厚组(801例),CIMT1 mm为正常对照组(3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并对与CIMT相关等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评估。结果:C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HbA1c、LDL-C、UA均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HbAlc、T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与CIMT呈负相关(P0.05),腰臀比、BMI、舒张压、FPG、2 h PG、HDL-C、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HbAlc、TC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AS)危险因素与其临床替代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并观察经贝那普利干预后AS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59例T2DM患者,记录其糖尿病病程,所有患者给予贝那普利(10mg/d)治疗6个月,并在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卒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常规、血脂.使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并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经贝那普利干预治疗6个月,颈动脉IMT平均值与最大值、IRI、FBG、FINS、HbA1c、收缩压(SBP)、脉压(PP)均有显著下降.(2)IMT≥0.85 mm亚组较IMT<0.85 mm亚组IRI、FINS、SBP、PP明显增高,斑块检出率也高.(3)颈动脉IMT与年龄、IRI、SBP、PP呈正相关;而IRI与BMI、颈动脉IMT、PP呈正相关.结论:IR、SBP、PP增高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AS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早期AS的基础.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血压等机制来逆转糖尿病早期AS.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探讨抵抗素、IMT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 4 8名 2型 DM患者血浆抵抗素、IMT及相关实验参数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抵抗素、IMT、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2抵抗素与 FINS呈负相关 (r =- 0 .392 ,P <0 .0 5 ) ;IMT与年龄、IRI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0 4、0 .5 4 1 ,P <0 .0 0 1 )。结论 :2型 DM患者存在较高的抵抗素水平 ,IMT相对增厚。胰岛素抵抗是 2型 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谢梅  艾隽 《新疆医学》2007,37(6):104-105
2型糖尿病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IMT可作为一个反映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有研究显示IMT增厚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分辨率的彩超可直接测定IMT,为早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客观指标。本文就2型精尿病患者的IMT与年龄、病程、吸烟、BMI、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FIB)、HbAlC等八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3-03/2014-03月期间在作者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IMT试验组分为IMT增厚组(27例)和IMT正常组(33例),记录研究对象的IMT、FFA及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blood sugar,2h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增厚组的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均为紊乱状态,且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更为严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FFA的检测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该研究旨在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S)3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29例,并选29例健康人做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RBP4浓度;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n-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AS组高于Non-AS组;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BP4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不同吸烟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吸烟量对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害性。方法:将200名T2DM男性患者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少量吸烟组、中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四组,分析不同吸烟量与糖尿病相关指标及IMT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不同吸烟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收缩压及IMT均呈正相关(r=0.55、0.43、0.48,均P<0.01)。在校正患者IRI及收缩压影响后,吸烟量与IMT仍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T2DM男性患者IMT增厚,增加T2DM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危险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 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IMT在无血管病变组、T2DM单纯大血管病变组呈递增趋势,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h-PG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年龄、HbA1c,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该研究提示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A1c水平能够预测IMT的进展,即HbA1c水平越低、IMT的进展越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I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45例将其作为T2DM组,收集与T2DM组患者相同时间段来我院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作为DMCI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将DMCI组分为IMT增厚组29例、IMT正常组21例,比较各组资料并对IMT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DMCI组SBP、DBP、LDL-C、TC、TG、HbA1C、IMT、MAGE均显著高于T2DM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T增厚组SBP、LDL-C、IMT、MAGE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AGE、LDL-C、SBP为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高血糖患者高效平稳降糖降低血糖波动幅度能使动脉硬化风险降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25OH总维生素D [25(OH)D]浓度的关系,为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28例,分别设为糖耐量减低组和2型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8例,设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IMT和25(OH)D水平,应用Spearman统计分析IMT和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患者IMT依次升高[(0.87±0.15) mm vs (0.96 ± 0.18) mm vs (1.13 ± 0.30) mm]、25(OH)D水平依次降低[(18.03 ± 7.35)μg/L vs (15.34 ± 6.84)μg/L vs (12.53 ± 5.38)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MT和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 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IMT增厚、血清25(OH)D水平降低,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颈动脉IMT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CIMT增厚组(54例)和CIMT正常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TBil水平及体重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等,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IMT增厚组病程显著长于CIMT正常组,LDL-C显著高于CIMT正常组,TBil显著低于C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il与CIMT呈负相关(r=-0.2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LDL-C、TBil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1,4.753、0.743,均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是老年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CIMT增厚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高分辨超声测量IMT,治疗12周后复测IMT,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IMT值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IMT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IMT水平,并可能抑制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