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51-25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d和依那普利10mg/d,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4周为1个疗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CRP、IL-6、LVEF、LVEDD指标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RP、IL-6、LVEF、LVEDD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疗法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快速有效改善症状,与其多途径清除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常毳  刘聪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5-19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阿托伐他汀用量为20 mg,1天1次,晚上服用;实验组38例,阿托伐他汀用量为40 mg,1天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用药8周。两组患者治疗后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SD、LVEF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SD与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用药剂量40mg/d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_(10)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和治疗60 d后患者的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排血量(SV)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0%)(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排血量(SV)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0 d后两组患者的LVEF、SV以及LVEDD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0 d后的LVEF、SV以及LVEDD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_(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代文(缬沙坦)和雅施达(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防空兵学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代文(缬沙坦)80mg/d和雅施达(培哚普利)40mg/d,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代文(缬沙坦)联合雅施达(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及坎地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两组患者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左室重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螺内酯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福辛普利、螺内酯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对照组43例(福辛普利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减少;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P<0.05)、两组LVEDD比较P<0.01、两组LVESD比较P<0.01.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其对循环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6例),比较治疗前后循环血的ET,NO,CR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CRP,ET,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LVEF提高,血N0水平增高.血清CRP和ET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并降低CRP水平,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为(45.16±7.10)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64±7.94)mm;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60±13.06)%、每分钟搏量(SV)为(80.31±13.48)ml、每分钟心排血量(CO)为(5.36±1.49) 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4±12.41)%、(70.81±10.64)ml、(5.01±1.27)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常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性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及彩超测定心率变异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的心率变异性与LVEF,LVEDD及LVSF改变相关(P〈0.05或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测定可作为了解心力衰竭程度、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LVDd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BNP水平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LVDd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8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抗凝及扩张血管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清BNP及ANP水平、6MHW值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标及6MHW值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RP、ANP及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WP、SV及CO高于对照组,而LVEDD及LVSDD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有一定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爱康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住院病房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蒋永春  徐斌 《今日药学》2009,19(12):41-42,4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服用1次,治疗6 m,观察氟伐他汀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提高水平稍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比例也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明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短期干预作用。方法将46例血浆胆固醇正常(<22mg/ml)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于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结果于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中TNF-α、IL-6、sVCAM-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