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斌  王济纬  张琥 《中国药业》2013,(22):17-18
目的研究虫类散剂对大鼠炎性颈神经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炎性颈神经根的大鼠模型,配置高浓度的虫类散剂,分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干预,在2周时处死大鼠,分析大鼠神经根炎性肉芽肿的质量、炎性神经根IL-1及IL-6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神经根炎性肉芽肿质量、神经根IL-1及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虫类散剂具有防治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其对IL-1及IL-6水平的调控可能是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钴铵片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服用尼美舒利、甲钴铵、维生素B1;对照组27例服用尼美舒利、维生素B1。30天后对两组患者自述症状的改变及体征观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51.85%。结论:甲钴铵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8例进行临床研究,按整群随机化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单纯颈椎牵引治疗,实验组行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个各自的优势。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以及VAS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佳(P0.05)。结论: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提升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兆强  孙博  霍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45-1646
目的:探讨颈肩臂痛饮配合银质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采用颈肩臂痛饮配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芬必得配合针灸治疗,均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肩臂痛饮配合银质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水性伤痛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通过对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客观比较,对水性伤痛贴的临床疗效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治愈率为52.4%;显效率为34.5%;有效率为9.5%;无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96.4%。结论:水性伤痛贴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舒筋活血,止痛消肿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41-44
目的研究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共有80例病患被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来院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颈舒颗粒并辅以理疗按摩;对照组给予理疗按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征、症状及疼痛指数。结果治疗前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主诉与症状,生活与工作能力,手功能及体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治愈占比27.50%(11/40),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4/40),80.00%(32/40);同时治疗前患者PRI(感觉分与情绪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RI(感觉分与情绪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VAS、PPI评分均差异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疗效、体征及症状和疼痛程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观察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通络汤,对照组服用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本方与对照组均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ESR、CRP,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本方可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有效,临床疗效与颈复康颗粒对照组等同,但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其治疗机制可能通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以达到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输穴结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运用输穴结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运用坐式枕颌吊带牵引法治疗。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表总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输穴结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定,优于坐式枕颌吊带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颈部症状体征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颈部症状体征评分(2.1±3.2)分和VAS评分(1.4±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4.4)、(2.4±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减压切除后纵韧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和奉化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保守治疗)与B组(颈前路减压切除后纵韧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每组均26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变情况、疼痛与麻木缓解时间、复发率及疗效。结果 B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疼痛等相关症状与体征评分也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疼痛与麻木缓解时间、复发率等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切除后纵韧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法治疗,有利于缓解疼痛与麻木症状,降低复发率,其原因可能与采用内固定法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对照组为颈椎牵引、口服镇痛药治疗,同期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通过实验组(颈椎牵引、丹红注射液组)与对照组(颈椎牵引、口服镇痛药组)的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并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避免使用镇痛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刺激症状。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湿等功效,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前期探索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小针刀神经根管直接松解术治疗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针灸、推拿、牵引及中药辨证施治内服治疗,治疗组加载小针刀神经根管直接松解术,对照组加载神经根管假松解术。以无效、疗效不佳而要求结束试验为观察终点,试验中进行症状体征积分及MPQ量表评定、不良事件调查并记录,并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疗程、总体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针刀操作中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出现患肢麻木疼痛,未经特殊处理后分别于10、15d症状体征消失。结论小针刀神经根管直接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总体疗效上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较重,潜在风险较高,尚需进一步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牵引配合非甾体类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颈痛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的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分别为(30.24士5.08)分和(43.53土5.17)分,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痹合剂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颈痹合剂自拟方,每次口服50ml,早晚饭后各服用1次。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口服,早晚饭后各服1片。2组均连续治疗12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颈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痹合剂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均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依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常规组运用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常规组为80%;显效率观察组为55%,常规组为3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神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疗。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温热磁疗仪综合治疗。两组每天各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应用改良的颈椎病症状评分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椎活动度、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并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颈椎活动度、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毫火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改善颈肩等部位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浅议     
<正> 人体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泛称颈椎病。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具体表现为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根据症状体征的表现不同,颈椎病又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四种基本类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此类型引发颈椎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应用干涉电流型低周波联合颈牵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选择132例确诊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仅用单纯颈牵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应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抽取两组病人中的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病人作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两项内容的评分对照,两组病人的两种分型治疗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椎动脉型病人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神经根型病人的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神经根型病人的治疗效果又优于椎动脉型病人。结论 干涉电流型低周波联合颈牵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配合活血止痛类方剂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颈、肩背、上肢)及牵引配合中药治疗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推拿牵引配合中药疗法组患者症状较单用推拿牵引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1),推拿配合中药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78%。结论综合应用推拿及中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