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晋江市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2009-2011年AFP病例资料和接种报表.结果 2009-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32例,2例分离出Ⅱ、Ⅲ型脊灰疫苗相关株各1例;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卫生部要求.晋江市民企多,人口流动性大,与我国接壤且具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区域有贸易往来,存在脊髓灰质炎输入性风险.但疫情在本地流行风险较小,在外来人口集中、接种率尚存空白的个别乡镇存在流行风险.结论 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做好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完善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江苏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进一步做好维持无脊灰和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各地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进行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南京市和苏州市为高风险地区,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镇江市和宿迁市为中风险地区,无锡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和泰州市为低风险地区。结论 各市应根据不同风险级别,查找薄弱环节,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AFP病例监测,适时开展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现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徐州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现状 ,评价消灭脊灰的成果。 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监测理论分析徐州市脊灰疫情、急性弛缓性麻痹 (AEP)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及儿童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及“扫荡免疫”接种率 ,检测健康人群血清脊灰中和抗体水平。 结果 近 10年已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 ,1995年开始AFP监测指标达WHO及卫生部要求。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检测人群抗体阳性率Ⅰ、Ⅱ、Ⅲ型分别为 95 .83%、93.79%和 88.5 4% ,比流行年份 ( 1989年 )有显著提高。 结论 通过开展AFP监测 ,提高人群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TOPV)接种率 ,开展强化免疫和“扫荡免疫” ,人群免疫水平已达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能力 ,综合分析认为我市已具备消灭脊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湖南省首例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cy-associated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i VDPV)病例,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该i VDPV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脊灰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进行接种率调查和人群抗体水平检测,开展风险评估。结果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i VDPV病例,当地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人群具有较高的脊灰抗体水平,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在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结论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高水平的免疫屏障、高效率的监测系统、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是防范野病毒输入和VDPV传播的保障。但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对患免疫缺陷的儿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8年1例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的调查处置。方法对该例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开展排毒监测、隔离消毒、AFP病例主动搜索和接种率评估,分析传播风险。结果从该AFP病例及其两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均鉴定为Ⅲ型VHPV;病例无残留麻痹。当地未发现漏报AFP病例,2月龄-5岁儿童各剂次脊灰疫苗接种率>99%,对病例和接触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后,未再发现VHPV。结论高水平脊灰疫苗覆盖率、高质量AFP病例监测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是阻断本起VHPV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南京市辖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做好维持无脊灰和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提供依据。方法从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对辖区分别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浦口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为高风险地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和江宁区为中风险地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为低风险地区。结论南京市辖区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疫情监测,科学有效地防控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脊灰野病毒输入成都市并传播的风险,为预防与控制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成都市人群免疫资料、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人群流动情况.结果 2008-2011年上半年成都市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都在94%以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前搜索到1岁以上“0剂次”儿童1211名;2008-2010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2/10万,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 成都市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指标,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及监测系统漏报现象,脊灰野病毒传入成都市的危险性随时存在,且具有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平顶山市各县市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找出科学防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的关键点。方法依据河南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结合本市监测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郏县、宝丰县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高,其余县市区为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结论各县市区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开展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活动,提高脊灰、麻疹等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科学有效地防控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及时掌握宝安区维持无脊灰工作质量,准确科学地评估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发现高风险地区和防控薄弱环节.方法 分别对各街道人群免疫情况、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进行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总体评估结果中西乡街道的风险最高,其他街道评分也高于40,说明全区都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风险.结论 宝安区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指标,今后将继续进行针对在册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未发现漏报AFP病例,临床医生对病例的上报意识仍需提高,脊灰野病毒传入我区的危险性随时存在,且具有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事件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疫苗株病毒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核实诊断、病例管理、AFP监测系统敏感性评估、对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和病毒扩散循环情况调查及对5岁以下儿童开展2轮脊灰疫苗应急接种。结果病例确认为VDPV病例,免疫功能正常。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当地儿童血清脊灰中和抗体水平高,适龄儿童OPV第一轮应急免疫接种率为96.9%,第二轮为97.61%;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和VDPV病例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当地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及时、完整,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近4年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现及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与处理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方法:开展高危AFP病例早期流行病学调查与评估,针对性实施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结果:发现高危AFP16例,发病年龄0~3岁,1岁占56.25%;2例有聚集性;13例检出脊灰疫苗病毒,其中4例为Ⅱ型疫苗重组株,密切接触者检出3株与病例同源脊灰Ⅱ型疫苗重组株病毒;13例残留麻痹;14例为超生儿童其基础免疫为“0”剂次,15县病例当地乡镇脊灰疫苗接种率平均值72.18%,低于85%者9个县,且流动和超生儿童明显低于常住和计生儿童,病例所在县均实施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评估接种率均达95%以上。结论:四川省曾有脊灰Ⅱ型疫苗变异病毒在自然界的局部循环,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能有效阻断该变异病毒。增强AFP监测敏感性,尽早发现和及时调查处理高危AFP病例,有利于提高敏锐发现、有力阻断输入性脊灰野病毒传播循环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烟台市蓬莱区2017年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法 对该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排毒监测、接种率快速评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主动搜索、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估等,分析疫情传播风险。结果 该AFP病例大便标本中检出1株Ⅲ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病毒发生9个核苷酸变异;相邻街道社区调查适龄儿童241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3 (OPV3)接种率100%,麻疹疫苗1(MV1)接种率100%;主动搜索入院登记及门诊记录345 794条,社区搜素154户,均未发现AFP病例漏报;收集患病儿童所在社区和幼儿园0~6岁密切接触儿童粪便标本50份,未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结论 本次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发生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或是外环境污染引起,较高的免疫屏障及病例监测系统可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 2 0 0 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1 2 8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94/1 0万 ,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AFP病例中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4 %。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 (PV)疫苗株 6株 ,其它肠道病毒 1 1株 ,病毒分离率为 1 4.1 7% ,所有PV阳性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株。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5% ,估算接种率 71 %。 2 0 0 3/2 0 0 4年部分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共免疫 0~ 3岁儿童 4944 98人次 ,两轮报告接种率均 >98% ,估算接种率均 >90 %。结论 自 1 993年至今已连续 1 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但部分地区存在着监测和免疫薄弱区域 ,应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并有效落实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广东省1989~1993年报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疑似病例的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状况和1994~1997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OPV免疫状况,以及部分AFP病例的血清中和抗体水平.1989~1993年报告的脊灰疑似病例中,服苗<3次及OPV免疫史不详的占87.0%,每年有脊灰野病毒流行;1994~1997年报告的AFP病例中,服苗≥3次的占79.6%;采集了血清标本的AFP病例中,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达98.9%.4年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此结果表明,维持高水平的人群全程免疫覆盖率可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云南省1例缅甸输入的I型疫卣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Type1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病例的调查和应急处置效果。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开展脊灰病毒(Poliovirus,PV)检测;在病例所到过的临沧市临翔区和镇康县,采集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环境污水标本开展PV检测。在上述两个县(区)及临沧市另外2个与缅甸接壤的耿马县、沧源县,开展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v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接种率快速评估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1accidParalysis,AFP)病例主动搜索,对输入传播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缅甸输入的VDPV.病例标本有2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为2-3%。在VDPV,病例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及外环境中未检测到同类病毒。OPV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9.5%,≥1岁儿童OPV全程服苗率为93.0%,AFP病例主动搜索未发现漏报。结论云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具备发现输入脊灰疫情的能力。边境地区已经建立较好的免疫屏障,病例输入后未在云南省境内引起:代病例。但由于缅甸曾多次发生VDPV事件,故随时面临输入的风险,要严防输入后引起本地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汕头市11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汕头市1994~2004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效果。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994~2004年共报告AFP 183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9/10万,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3.99%。183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14株,检出率为7.65%,检出的PV均为疫苗株。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1例。1996年之后,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指标和标准。OPV每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95.37%,每轮OPV强化免疫接种率≥96.26%,抽查评估接种率为92.31%~98.23%。结论汕头市1994~2004年已连续11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报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但AFP监测和OPV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应继续采取和落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宁夏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指导今后持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宁夏维持无脊灰工作数据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宁夏持续正确的实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措施,提高并维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8%以上,查漏补种活动补种率均在99%以上;完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1991 - 2017年全省共报告非脊灰AFP病例553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求,巩固了自1993年以来无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感染病例发生的成果。结论 持续抓好常规免疫、维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提高及时发现并处置WPV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 - derived poliovirus,VDPV)相关事件的应急能力,是维持无脊灰状态乃至最终消灭脊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贵港市2006年7月报告的1例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高危和聚集性AFP病例调查指南》进行。结果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出脊灰Ⅲ型病毒,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为“VP1区4个核苷酸变异”,属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患儿发病60天后残留麻痹,“零剂次”免疫,患儿所在村屯0~11岁儿童免疫水平较低,5名密切接触儿童的粪便标本未分离出脊灰病毒。结论本例为VRPV引起的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未引起地区流行或循环。虽VRPV差异<1%,但毒力有所增强,仍可在“零剂次”免疫儿童中引起AFP,出现脊灰症状。提高OPV接种率是保护儿童免受脊灰野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RPV的侵袭,阻止其流行或循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评价哈尔滨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及防范野病毒输入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为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保持无脊灰状态及防范野病毒输入所采取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哈尔滨市1993年以后再无脊灰野病毒发生。2010—2019年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2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90%以上;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以及调查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哈尔滨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防范野病毒输入策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玫  朱琳  杨月  贾秀岩  朱穗 《中国校医》2014,28(11):820-821
大连市通过加强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和开展补充免疫活动,以及加强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连续2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状态。但现阶段大连市维持无脊灰仍面临着挑战: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风险,有机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脊灰,大连市要继续按照国家要求,加强常规免疫,保持高水平AFP病例监测质量以及随时做好WPV输入的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