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央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28-2729
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方法9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外伤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观察两组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及疼痛评分(VAS)情况。结果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35.5±14.5)分、(36.8±11.2)分、(3.1±1.0)分,对照组分别为(56.5±15.3)分、(65.6±14.1)分、(5.6±1.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10.53、9.41,均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减轻疼痛,值得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89例行急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进行疼痛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2.1±0.5)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3.9±0.8)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提高泌尿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具体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同期住院治疗的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与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72 h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控制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针对泌尿科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体验,提升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9月我院普外科患者90例,结合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依从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和依从率分别为97.8%、97.8%,对照组总满意度和依从率分别为80.0%、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d及护理后5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患者术后对疼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降低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知信行疼痛教育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信念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采用知信行疼痛教育模式.通过问卷及疼痛评估记录比较2组患者疼痛信念、镇痛需求、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信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需求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知信行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教育能优化患者疼痛信念,提高术后疼痛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4例术后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每组6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 VAS评分为(7.23±0.15)分,观察组 VAS 评分为(3.68±0.22)分;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3±2.7)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4±2.4)d,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钟丽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721-172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在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手术患者3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首先应用VAS标准做出术,然后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手术后第1—3d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分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分度均(术后1d轻度130例、中度20例、重度8例,术后2d轻度140例、中度16例、重度2例,术后3d轻度154例、中度4例、重度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d轻度80例、中度48例、重度30例,术后2d轻度106例、中度38例、重度14例,术后3d轻度132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x^2=18.09、11.33、9.44,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在术后疼痛又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曾鸣  刘琴  糜娜 《上海医药》2022,(22):33-35+44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联合中药烫熨法在腹部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腹部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釆用常规护理,即禁食,补液,抗感染,平卧6 h,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釆用镇痛泵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以耳穴埋豆联合中药烫熨法进行护理。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7/30),高于对照组的60%(18/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8 h和12 h疼痛评分分別为(5.63±0.85)分和(5.73±0.91)分,对照组分别为(8.03±0.62)分(7.80±0.4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耳穴埋豆联合中药烫熨法在腹部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疼痛较轻,满意度较高,且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急性术后规范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手术患者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耿田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17):109-110,11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胃癌晚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60例胃癌晚期疼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8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与心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中,42例(52.5%)为轻微疼痛,20例(25.0%)为中度疼痛,18例(22.5%)为重度疼痛;实验组中,67例(83.8%)为轻微疼痛,12例(15.0%)为中度疼痛,1例(1.2%)为重度疼痛,两组的疼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为(45.23±3.25)分,护理后为(40.41±4.52)分,实验组护理前的SAS评分为(44.34±4.37)分,护理后为(36.34±5.64)分,两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分别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胃癌晚期疼痛疼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与稳定其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止痛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止痛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疼痛宣教、术后指导、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及生活习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h、1d、2d 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在术后3d 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骨科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韦英  赵红  王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4,(32):172-173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止痛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根据VAS评分分级,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海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患者88例,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22±2.59)分,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11±3.02)分(P<0.01);综合护理组术后疼痛评分为(3.52±1.22)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7.62±0.25)分(P<0.01)。结论综合护理方法的有效运用,可显著缓解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显著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术后疼痛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科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3月本院骨科诊治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无痛病房护理),每组各120例,对两组术后疼痛缓解度、疼痛控制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疼痛控制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将骨科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4d的疼痛程度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满意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骨科手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芬太尼联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英 《海峡药学》2011,23(1):111-112
目的观察芬太尼联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60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芬太尼500μg(100μg·mL^-1),以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负荷注射剂量为1.5μg·mL^-1,维持剂量0.5~1.0μg·mL^-1。观察组额外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减轻,术后3d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都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分别为97.50%和8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天的24h用药量平均为(48.6±9.11)mL和(65.3±15.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配合镇痛药物能明显降低骨折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对肛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肛门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组后3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6.5±1.2)分和(4.2±0.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分别为(38.6±3.4)分和(41.5±3.5)分,观察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分别为(48.5±2.6)分和(51.5±3.1)分,观察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术后患者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患者治疗舒适度也可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癌症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2.8±1.4)分与对照组(4.9±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96.0%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对骨折患者疼痛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ASAⅠ或Ⅱ级、年龄18~80岁的122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治疗(术后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疼痛VAS评分>6时,予哌替啶注射液50 mg im解救);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临床药师于术前1d对受试患者行疼痛教育,并于术后强化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4 ,48,72 h的疼痛VAS评分及睡眠质量,以及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6 ,24 ,48,7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和24 h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管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在指标2、条目a、条目b、条目c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陈瑜 《中国医药指南》2023,(34):134-136
目的 分析单纯性肋骨骨折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创伤后疼痛、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86例,其中43例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纳入观察组;43例采取常规骨科护理模式,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创伤后睡眠质量、骨折预后情况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干预后各阶段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持续显著减轻,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在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4.17±1.02)分,对照组为(6.47±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预后情况方面,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33%,对照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单纯性肋骨骨折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于疼痛管理和睡眠干预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