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包义勇  程冰  丁美平  肖勇 《安徽医药》2012,16(11):1684-1685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L组和S组,每组30例。L组在气管插管前缓慢静推利多卡因1.5 mg.kg-1,并以2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S组则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术中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患儿麻醉前(T0)和拔管时(T1)的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拔管后行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近似;与S组比较,L组拔管时MAP、HR明显降低(P0.05),苏醒期PAED评分与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持续静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麻下唇裂修补术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S组、N1组、N2组,每组15例,ASA分级Ⅰ级。分别采用七氟醚复合纯氧(S组)、七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N1组)、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N2组)诱导与维持,手术操作结束后,继续分别给予纯氧(S组)、50%氧化亚氮氧气复合(N1组)、66%氧化亚氮氧气复合(N2组)吸入至七氟醚停后2 min。记录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观察术前、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HR、MAP、Sp O2、BIS值、M AC值。观察拔管后患儿躁动程度,并进行评分。患儿送PACU后采用PAED评分评价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N2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S组、N1组(P<0.05),N2组术后即刻躁动评分PACU后PAED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七氟醚复合纯氧和复合50%氧化亚氮相比,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能缩短插管诱导时间,有效降低躁动程度,并能安全应用于幼儿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吸入6%七氟醚4 L/min完成诱导插入喉罩,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3~8 mg/(kg·h)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min)调节其输注速度维持麻醉。记录两组一次喉罩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PAED评分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包皮环切术患儿苏醒期效果优于七氟醚复合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曲马朵超前镇痛对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循环、苏醒期躁动及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90例,年龄6~10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小剂量曲马朵组(T1)、大剂量曲马朵组(T2)及对照组(C),每组30例。各组患儿以七氟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T1、T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曲马朵1mg/kg、2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待患儿清醒拔管。结果:各组患儿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T2组患儿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镇静满意率明显升高(P<0.01),T1组HR、MAP及躁动发生率较C组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的曲马朵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获得较为满意的镇静效果,拔管时及拔管后循环更平稳,且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柴军  龙波  韩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2):1155-115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年龄27岁、ASAⅠ7岁、ASAⅠ级。根据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入的药物分为4组,每组20例,曲马多组(T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mg/kg和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盐水5 mL)。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T5)、10 min(T10)的躁动评分,入PACU后记录疼痛和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间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10 2个时点的躁动发生率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躁动发生率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后患儿疼痛评分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疼痛评分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和T+K组明显高于C组和K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和曲马多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降低术后躁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1-7岁的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D组)。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S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泵负荷量1μg/kg,10 min内注射完后给予维持量0.4μg/(kg·h)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S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负荷量后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儿术中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PAED评分、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与S组相比,SD组围术期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显著降低,SD组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S组;两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麻醉复苏室后10、20、30、40 min SD组PAED评分均低于S组(P〈0.05),SD组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从麻醉诱导至术毕完全清醒SD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和寒战的患儿例数均少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显著减少七氟醚的需要量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增加留院观察时间,适合于小儿外科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术的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30例),地佐辛组(33例),芬太尼组(32例)和曲马多组(29例)。观察恢复期的躁动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记录苏醒和拔管的时间;测量拔管即刻(T0),拔管后半 h(T1/2),1 h(T1)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结果4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处理组躁动发生及评分均较低,持续的时间较短( P<0.05),地佐辛,芬太尼和曲马多组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高辛的疼痛改善作用较曲马多明显,镇静作用较芬太尼效果好(P<0.05)。结论地佐辛能够有效的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癌根治术采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术中七氟醚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行开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组和对照组,各24例,TAP组给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麻醉阻滞,对照组不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前、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肺泡内七氟醚浓度(%),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结果 (1)TAP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AP组患者术中MAP明显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AP组呼气末肺泡内七氟醚浓度为(1.88±0.29)%,对照组呼气末肺泡内七氟醚浓度为(3.5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AP组术后6、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卵巢癌根治术中能够有效降低七氟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手术完成10 min前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2组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镇静评分与躁动评分、1~2分患者占比,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拔管咳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1~2分占比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24.000,P<0.001);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拔管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具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麻复合左布比卡因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60例,A 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患儿入室后予面罩直接吸入5%七氟醚加纯氧(4 L/m in),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全身松弛后置入喉罩通气,然后用0.25%左旋布比卡因0.5~0.7 m g/kg行患侧髂腹下神经阻滞,术中吸入2%~2.5%七氟醚。Ⅱ组患儿入室后麻醉诱导时吸入七氟醚浓度同Ⅰ组,术中根据需要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后切皮时、分离疝囊时、术毕时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 AP);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哭闹、躁动情况;术后疼痛评分。结果:Ⅱ组患儿监测各时点HR,M AP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亦显著增加,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疼痛评分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七氟醚全麻复合左旋布比卡因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间小儿七氟醚麻醉,应用低流量洗出法对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七氟醚吸入麻醉择期手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麻醉时间分为1h组(A组),2h组(B组),3h组(C组),每组20例。患儿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术中根据患儿生命体征调整吸入浓度,稳定吸入七氟醚在0.8~1.2最小肺泡浓度(MAC),氧流量2L/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约30min,采用低流量洗出法洗脱七氟醚,手术结束后送入PACU。观察患儿术中的血压,心率、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停吸七氟醚时呼末七氟醚浓度、氧流量增加加快洗出时呼末七氟醚浓度,记录苏醒的时间(即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的时间),拔管时间(即从手术结束到拔出气管插管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1)3组患儿术中的心率、血压、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儿停吸七氟醚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快洗出前呼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PA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麻醉时间,采用低流量洗出法排除七氟醚时,应适当调整七氟醚洗出时间,已达到充分洗出,进而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并缩短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观察。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随机分为浓度递减洗出法组(N组)和低流量洗出法组(D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起始刻度为8%,回路预充,给患儿吸人七氟醚混合气体,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异型管气管插管。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采用浓度递减洗出法和低流量洗出法组排出七氟醚。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年龄、体重、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有无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嗝逆、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醚后10minN组的血压,心率高于D组(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情况:D组患者轻度躁动多见,N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均较高,D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躁动程度明显轻于N组(P〈0.05)。结论针对短小手术应个性化反合理用药,复合多种麻醉方式,尤其避免在七氟醚洗出阶段单纯吸入麻醉维持,平稳充分的洗脱七氟醚,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以避免造成生理和心理危害。  相似文献   

16.
刘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71-27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小儿术后苏醒期烦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接受腺样体手术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低浓度七氟醚维持,对照组给予高浓度七氟醚维持。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的拔管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瑞芬太尼用量及PAE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的浓度与小儿术后苏醒期的烦躁发生率无明确相关性,临床上对小儿各种短小手术,仍然应当以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为主。  相似文献   

17.
蒋立峰 《中国药房》2010,(20):1864-1865
目的:观察曲马多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或胆囊切除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mL),2min注完,3min后停用维持麻醉药物,对照组则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拔管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拔管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术毕,2组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拔管后5、15min,曲马多组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在拔管即刻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15min明显高于术毕(P<0.05);曲马多组HR、MAP在术毕和拔管后5、1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呛咳12例,躁动11例,寒战10例,切口疼痛21例;曲马多组拔管后呛咳1例,躁动2例,寒战0例,切口疼痛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应用曲马多可预防术后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地佐辛减少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阑尾炎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麻醉诱导维持均用七氟烷,观察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地佐辛0.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到达PACU即刻Aldret评分、出PACU时间。记录患儿拔管前10min(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min(T2)、出PACU时(T3)的MAP、HR。观察T1-T3的躁动(RS)评分和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到达PACU即刻Aldret评分、PA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1-T3患儿RS评分降低,RSS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两组患儿均无头晕、头痛、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术结束前静注地佐辛0.1mg/kg可以有效减少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采用不同浓度的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采用注射用丙泊酚与0.5 MAC七氟醚联合麻醉;实验组(n=40)采用注射用丙泊酚与1.0 MAC七氟醚联合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拔管时(T0)、拔管5 min后(T1)以及拔管15 min后(T2)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及15 min后的血氧饱和度,两组拔管后15 min的心率水平及两组拔管5 min及15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及拔管5 min后的心率水平和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多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安全性高,躁动发生率低,剂量为1.0 MAC的七氟醚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的应用及对小儿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行扁桃体手术的9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段心率、血压等情况、苏醒情况、插管条件以及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严重程度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插管时、拔管时的SPO 2无明显波动(P>0.05);研究组插管时RR低于对照组,拔管时的RR、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管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诱导完成时间、麻醉后顺应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即刻、拔管5min时、拔管10min时疼痛程度评分、苏醒期躁动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法应用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患儿可在短时间内清醒,血氧饱和度下降不明显,苏醒迅速,可控性较强,患儿滞留复苏室时间减少,此种麻醉方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