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324例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2014~2016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结果:32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71.8%)、分泌物标本(23.9%)、尿标本(4.3%),主要分布在重症室(ICU)和呼吸内科:药物耐药率分别为:替加环素(5.8%)、米诺环素(37.4%)、妥布霉素(47.3%)、左旋氧氟沙星(50.3%)、头孢哌酮/舒巴坦(5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1.3%)、庆大霉素(51.6%)、亚胺培南(56.3%)、头孢吡肟(56.6%)、环丙沙星(57.3%)、头孢他啶(98.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在重症室和呼吸内科,感染主要以呼吸道为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非常严重,呈泛耐药现象,只有对替加环素比较敏感;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和交叉感染的预防,以免导致暴发流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情况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治疗方案,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送检的216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其中7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应对策略。结果:在送检的21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89.35%;对头孢唑啉的敏感率最低,为4.1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中,A组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B组的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效果较明显,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正在逐年增长,临床医生应尽量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优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呼吸道感染病人预防该病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用美国德灵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阿米卡星、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9.49%、74.36%、56.41%、53.85%,该菌对唑啉头孢菌素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高龄、严重基础疾病易感性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4.
6a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4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手术创口感染,对14种抗生素中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3.2%,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7.1%,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达35.1%~10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提醒临床医生慎用抗生素,避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并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某中医院检出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的特点和耐药趋势。结果:共调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19例次,检出耐药菌799株,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28.85%)、鲍曼不动杆菌(12.66%)、铜绿假单胞菌(8.62%)、金黄色葡萄球菌(7.70%)、肺炎克雷伯菌(7.44%)、表皮葡萄球菌(7.31%);MDRO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32.68%)、手术部位(24.20%)、泌尿系统(20.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临床医师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A)的耐药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expression对2011年的临床标本进行分离鉴定,用药敏纸片法(K-B法)对其进行敏感性测试。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98株,其中ICU 25株,神经内科和呼吸科各15株,心内科10株,儿科9株,老年科5株,神经外科、肿瘤科各4株,其他科11株;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为98.4%,其次是美洛培南94.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75.6%;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为85.7%;头孢噻肟具有最高的中敏率,达67.9%。结论临床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要警惕并重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注意病原菌及耐药率的监测,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单一用药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首选亚胺培南,另可根据临床及药敏结果考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分离ICU住院患者中1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除阿米卡星外(敏感率为52.42%),12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敏感率<30.00%)。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的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虚实夹杂证的各证中以痰阻证(65.3%)、阴虚证(61.9%)、气虚证(55.9%)、热郁证(53.4%)为主。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作为一线抗菌药物,同时可考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降阶梯防控措施控制烧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疗效,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08—2011年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结果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比分析在烧伤病房实施降阶梯防控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2008—2011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99株,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13例(6.5%),均为重度烧伤。2011年实施降阶梯防控措施后,多重耐药阳性率由2010年的13.2%(7/53)降至2011年的2.6%(2/78),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下降,分别为15.4%和24.4%,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下降为75.6%和25.6%,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降为62.8%,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降阶梯防控措施可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机会,降低部分抗生素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2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谱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栓的痰、尿、血、分泌物等标本,用BD公司Phoenix100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菌落进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对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及科室分布做一分析.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232株,其中主要为痰标本185倒,占79.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7%.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应当尽早阻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扩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情况。方法分别用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用头孢他啶+2-巯基丙酸法检出产金属酶菌株52株(81.2%),亚胺培南+EDTA法检出45株(70.3%),2种方法均阳性36株(56.2%),头孢他啶+2-巯基丙酸法单独阳性16株(25.0%),亚胺培南+EDTA法单独阳性9株(14.1%),头孢他啶与EDTA有协同作用3株(4.7%)。97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6.0%(64/97)。结论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实验室应加强对产酶菌株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选择化州市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67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研究,用常规办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从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耐药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检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总计株数为673株,主要的来源为痰液342株(50.81 %),其次是尿液234株(34.77 %),其他来源则所占比例较小;重症医学科(儿童、脑科中心、心脏中心、中心)系统耐药菌株检出率总计为10.38 %,外科系统中耐药菌株检出率总计为9.43 %,内科系统中耐药菌株检出率总计为4.35 %;鲍曼不动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分析,主要有替加环素、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他挫巴坦,其中头孢替坦、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为100.00 %。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于替加环素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的有效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贾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41-41
目的:评价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可靠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茵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VITEK2-compact和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纸片与VITEK2-compact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药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其他抗茵药物药敏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高于50%,对其他所测抗茵药物敏感率均小于35%。结论:VITEK2-compact于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存在缺陷;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感染可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提升AECOPD抗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80例痰细菌培养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180例AE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84例(46.67%),分离菌株106株;革兰阴性杆菌72株,占比67.9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9株(17.92%),肺炎克雷伯菌14株(13.21%);真菌23株,占比21.70%,其中白色念珠菌10株(9.43%),热带念珠菌7株(6.60%),近平假丝酵母菌4株(3.77%);革兰阳性菌11株,占比10.38%,其中溶血葡萄球菌5株(4.7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株(2.8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1.89%);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8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磺胺甲恶唑、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度分别为100.00%、66.70%、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红霉素敏感度分别为100.00%、100.00%、100.00%;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对5-氟胞嘧啶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广州市白云区AECOPD患者近年来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首选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首选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真菌首选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27种抗菌药物单用和两药联合应用在抗两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的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离临床来源的100株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的MIC值,同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计算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临床分离的100株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15%和12%。对其中16株多重耐药菌株,用美罗培南和加替沙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阿米卡星体外联用,50%的多重耐药菌株有相加的抗菌活性;而美罗培南和依替米星体外联用,37.5%的多重耐药菌株有相加的抗菌活性,均无协同和拮抗作用。结论 多重耐药的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美罗培南和部分喹诺酮类药物、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体外联用,仅部分多重耐药菌株有相加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今后临床上研究肺炎的病原菌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150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对革兰阴性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所有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28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3.9%,革兰阳性球菌占21.8%,真菌感染14.3%,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占88.1%;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其中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2种药物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在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与耐药情况,在详细介绍了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的基础上,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06~2008年自我院ICU患者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及耐药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非发酵菌258株,占前三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5.3%)、鲍曼不动杆菌(31.4%)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3.2%).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8.4%、11.2%~24.3%及23.4%~27.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及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较低为10.7%.讨论:非发酵菌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防止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相关重症肺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以及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录患者31例,记录入院一般情况、理化检查、临床表现;归纳患者的中医证型;记录其痰培养中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记录APACHEⅡ评分,死亡及存活情况等.结果 纳入的31例患者中共取得69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属耐药菌属.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18.84%),米诺环素(14.49%),美罗培南(14.49%),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依次为四环素(100%),哌拉西林(98.5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8.55%).31例患者中痰热闭肺证13例,占41.94%,痰湿瘀滞证8例,占25.81%,气阴两虚证7例,占22.57%,阴阳两虚证3例,占9.68%.结论 痰热闭肺、痰湿瘀滞、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鲍曼不动杆菌相关重症肺炎的主要证候分布,其中痰热闭肺证患者数量最多,阴阳两虚证患者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与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按照CLSI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分离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将细菌分为碳青霉烯耐药和非耐药2组。结果 171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115株(67.3%)为多重耐药,56株(32.7%)为泛耐药。其中碳青霉烯耐药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96.1%(99/103),泛耐药菌的分离率为57.3%(59/103);而碳青霉烯非耐药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仅为23.5%(16/68)。多重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极高,仅对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流行极其严重,特别是在碳青霉烯耐药菌组中更为普遍。MDRAB不但耐药性强,并且极易通过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之间传播,提醒应高度重视院内环境监测及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许新科  胡震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4):1935-1937
  目的 探讨应用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钠 ( 谱能 ) 初始经验性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 方法 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2 例采用亚胺培南进行初始经验性用药,并对此类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结束考察临床效果。 结果 32 份痰标本中检出细菌 48 株,真菌 5 株;单一感染 15 株,混合感染 38 株;其中 G- 杆菌 34 株 (64.14%) , G+ 球菌 14 株 (26.42%) ,真菌 5 株 (9.43%) 。 G- 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 (18.86%) , G+ 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 (13.21%) ,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5.66%) 。药敏试验结果示, G- 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总敏感率达 79.41% , G- 杆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高度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 G+ 球菌。患者经亚胺培南经验性治疗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治 疗, 18 例( 56.25% )患者单独使用亚胺培南完成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合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8 例( 25.00% ),总的有效率为 81.25% ,亚胺培南撤药率仅为 18.75% ,总病死率为 6.25% ,治疗期 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 G- 杆菌为主,病原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阳性率,因此可以考虑对此类患者采用亚胺培南进行经验性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