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9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仲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74-6775
现将我院2006—05/2008—0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MI)合并右室梗死9例的心电图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9~72(59.5±12.5)岁。无右室梗死者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48~76(58.8±14.2)岁。临床特点均有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向上腹部放射,持续时间〉30min。68例均为发病24h以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2.
头胸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下壁心梗常常合并右室梗死。急性右室梗死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头胸 (HC)导联 [1 ] 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3~ 2 0 0 1- 0 6住院的急性下壁心梗 5 8例 ,男4 3例 ,女 15例 ,年龄 4 7~ 84岁。1.2 方法 以 2 5 mm/s的纸速、10 mm/mv的标准电压为每位患者进行 HC导联 HV3R- 6 R心电图检查 ,同时进行右胸常规(Wilson)导联 V3R- 6 R心电图检查作对照。首次心电图检查的平均时间在发病后的 2 0 .7h± 2 .9(1~ 72 ) h,首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诊断AMI患者108例的心电图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及心律失常等资料。结果 50~59岁男性患者AMI发病率最高,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入院后观察到典型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AMI患者在临床上不足60%。结论部分AMI患者ECG没有典型表现,要注意对ST段、T波及异常Q波特点的观察,特别是注意其动态变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4~2006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1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首发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在确诊之前,未查心电图的患者有8例,均有按“胃病”治疗经过,治疗时间1~5 d,效果欠佳后,经查心电图及化验血清心肌酶学确诊。14例心电图不典型的无痛性AMI,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者4例,长期大量抽烟者8例,首发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有8例,以胸闷乏力、心前区不适为主要表现的6例;以休克为表现的2例,均查心电图不能确诊AMI,经查血清心肌酶学后确诊。本组中5例心电图酷似正常的AM…  相似文献   

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 2 0 0 2 - 0 2在我院住院患者 ,3a多期间共有 4 4 0 5例作超声心动图 (UCG)及心电图 (ECG)检查。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 UCG及 ECG资料。其中 12 0例 UCG确诊为右室肥厚 (包括双室肥厚 2 9例 )。12 0例中男 5 7例 ,女 6 3例。年龄 2 0~ 79岁 ,平均 6 1岁。汉族 75例 ,维吾尔族 2 6例 ,回族 10例 ,哈萨克族 9例。临床病因分别为肺心病 6 6例 ,肺心病合并高血压 19例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11例 ,肺结核 9例 ,肺心病合并糖尿病 7例 ,肺癌 3例 ,单纯糖尿病 3例 ,酒精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各 1例。病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症状和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前区不适伴咽痛、颈痛,劳累后加重19例;间断性胸闷,呼吸困难18例;腹部不适,呕吐11例;头痛、晕厥,脑供血不足9例;发热,乏力休克3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症状具有多样性,临床医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应不断动态追踪心电图改变及结合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酶、肌钙蛋白。  相似文献   

7.
仲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497-4497
2005—05/2007—10我们临床遇到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2~71(平均56.8)岁。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胸骨后或上腹部剧烈持久疼痛(〉30min),或伴胸闷,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监测血清CK—MB水平,在起病后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3~4d恢复正常;发病24h内ECG无心梗部位相关导联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8.
孙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34-243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13例,ST段广泛压低25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5例,其他表现8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熟悉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5-03/2007-03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非典型心电图形态25例,占心肌梗死确诊病例的38.46%。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体表心电图无创,短时间内即可做出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有相当多的患者心电图没有典型表现,极易漏诊。笔者选择心电图改变呈等位性Q波的病例加以总结,旨在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以腹痛为首发症早期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675-6675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又称胃肠型心肌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如同时伴有心电图图形延迟改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极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治疗。对我院近10 a收治的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4例侧壁导联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价值。方法:根据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右冠状动脉(RCA)62例(83.8%),为左回旋支(LCX)共12例(16.2%)。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ST段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尤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ECG及UCG对右室心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室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cardion mopathy,RVCM)的诊断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作者1989-10~2000-06收集RVCM11例,现将UCG及ECG对其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均有心电图异常,这种异常多为各种早搏,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而少数年轻人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抬高,病理性Q波,酷似心肌梗死图形。老年人极少见。现将1例老年心肌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图形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急性脑卒中ECG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1999-2003年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ECG1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高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8岁.于晚间睡眠中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大汗,无胸痛、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心悸等不适,坐位稍缓解,服硝酸甘油、丹参滴丸后症状缓解.测量BP 140/75mm Hg,急查心电图提示I、V3~V5 ST段压低,送急诊就诊后复查心电图提示I、V3~V5 ST段压低明显,血生化肌钙蛋白0.84μg/L,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  相似文献   

17.
王维祖  秦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39-5239
现将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2岁。以间断性发热、全身疼痛1周,胸闷、心悸8h入院。缘于1周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在38.5~39.1℃之间,自觉全身酸痛不适,伴咽痛、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自服药物治疗后好转,未坚持治疗,1周内间断发热3次。  相似文献   

18.
对严重脱水致酷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1.1 对象 选取1991~2001年在我科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50例。诊断标准:(1)持续胸骨后及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超过30min;(2)ECG示STⅠ、Ⅲ、avF抬高≥2mm,并具有病理性Q波形成;(3)心肌酶CK、CK-MB升高。排除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塞,非Q波心梗,陈旧性心梗,排除严重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根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为2组,有ST段压低(Ⅰ组)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40例老年AMI患者QTd及经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QTdc)的分析,以及对AMI组溶栓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对QTd、QTdc变化在老年人AMI心律失常预测及溶栓疗效评定中的意义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