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河南电力医院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300U/(k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10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1.7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PAIgG、PAIgA、PAIgM均显著降低(P0.05),而血小板计数则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IL-2、IL-4、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够显著改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清IL-2、IL-4、IL-6、TNF-α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为1.0g/(kg·d),共用2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300—500mg/(kg·d),共用5d,观察血小板(PLT)上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临床疗效,作用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3.
何健 《中国处方药》2014,(4):105-10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情况、血小板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随访观察血小板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为(4.5±0.8)d,对照组为(6.5±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够迅速升高血小板,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拟升血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RITP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28 例,采用自拟升血汤治疗;对照组28 例,采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53.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拟升血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优于环磷酰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疗的70例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300 U/kg,1次/d,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待血小板绝对值升高≥50×109/L或血小板100×109/L即应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小板水平动态变化、血清Toll4受体(TLR4)、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5、7、10 d后,治疗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LR4、PF4和TP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TLR4、PF4和TPO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 WF、TNF-α和s CD40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清v WF、TNF-α和s CD40L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血清TLR4、PF4、TPO水平和vWF、TNF-α和s 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6.
曹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8):1540-1543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ITP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300 U/(k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升高例数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AIgG水平大于108 ng/10PA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能显著缩短ITP患者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蔡岗丽 《海峡药学》2010,22(1):132-132
目的观察生血养心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强的松加生血养心中药治疗。舛照组单用强的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养心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ITP可显著提高疗效。且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脑欣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入选,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1例,口服心脑欣胶囊,2次/d,2粒/次;对照组35例,口服诺迪康胶囊,3次/d,1粒/次。服药时间为4周。观察服药期间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显效率为39.6%,总有效率达91.1%;对照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0.0%与85.7%。所有病人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心脑欣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确切、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均以铂为主的全身化疗。治疗组加服益复康口服液,自化疗开始前1周应用,3次/d,每次20ml;对照组服用利血生+鲨肝醇,3次/d,至化疗结束后4周。结果服用益复康口服液的治疗组患者,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化疗疗效及耐受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分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复康口服液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iv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0.4 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口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1支/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4(IL-4)、止血时间和血小板数量达正常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8%、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和CD~(4+)的水平及CD~(4+)/CD~(8+)的比值均显著升高,而CD~(8+)的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 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 IgA)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 IgM)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IL-4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血时间和血小板数量达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加快止血,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化疗治疗且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至70×10^9/L和100×10^9/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6% vs 42.8%)(P〈0.05)。结论 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应用环孢素A,对照组应用长春新碱.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优于长春新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应用环孢素A,对照组应用长春新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优于长春新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7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1(IL-11)治疗,观察组患者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炎性因子IL-4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7 d、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逐日上升,且观察组的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逐日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PO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 000 U/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9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明显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激素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宁血汤治疗重度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重度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宁血汤口服,每日1剂。比较治疗1月后2组的总有效率、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复发,症状较轻,经抗感染及口服宁血汤后血小板自行上升至正常;对照组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复发,3例较轻,经抗感染及口服宁血汤后血小板自行上升至正常,2例因血小板<30×109/L住院。结论激素常规联合宁血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ITP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激素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50×109/L)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26例淋巴瘤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连续两周期化疗,第1个周期作对照,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24h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u/d,最长连续用药14d。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结果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值及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低值分别为19×10^9/L、15×10^9/L,P〈0.05;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256×10^9/L和152×10^9/L,P〈0.001)。血小板〈50×10^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d和13d(P〈0.05)。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所需的天数用药组分别为12d和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d和20d(P〈0.05)。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少于对照组。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头晕和寒战。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明显改善化疗后患者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对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病人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疏血通,对照组3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于一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 治疗组起效快,疗效高,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减少,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效快,疗效好,并有降低血小板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9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另外加用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 (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